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安全知识 > 疾病预防 > 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

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

泽慧0分享

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小暑时节)

民间有一句俗语“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而长江中下游则会出现“倒黄梅”的天气,指的就是小暑过后,还会连续一段时间的梅雨天气。那么,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呢?

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

小暑节气,人体容易出现哪些症状

1.皮肤长痘

小暑节气,皮肤特别容易长痘、湿疹、痱子、疥疮疱疹之类的,出汗的时候,汗孔张开,遇到湿邪的侵袭,郁积在肌肤,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疮、痱子。

2.心力衰竭

小暑之际,炎热的伏天下,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静与愉乐便显得极其重要。在高温天气中,人们最应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

3.食欲不振

进入小暑以后,天气逐渐炎热。进入盛夏以后,多爱食生冷寒凉,爱喝啤酒、碳酸饮料等消暑解凉,更容易随天气变化而食欲不振或急食暴饮,殊不知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多种脾胃疾病。

4.上火

北方的小暑节气炎热干燥,南方天气连绵湿热,都非常容易导致上火,比如出现口腔溃疡、眼睛红肿、咽喉痛、牙痛等症状。

5.中暑

小暑节气,高温炎热,而高温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阻碍了人体正常的散热功能,过多热量在体内蓄积引起体温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损伤大脑及其他重要脏器,从而引发一系列中暑症状。

小暑是入伏的第一天吗

小暑不是入伏的头一天,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长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夏季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并没有到最热。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

小暑节气的特征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进入伏旱期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节气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有哪些相同点

1.吃藕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开始自清朝咸丰年间,藕一方面与“偶”谐音,有成双双对合合满满的寓意,另外在文人墨客笔下,藕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行。而从食物本身来说,藕也有健脾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

2.吃绿豆芽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各地在这个时节素有吃绿豆芽的习俗。

3.吃羊肉

小暑期间喝羊汤是我国各地共有的饮食习俗。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小暑节气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有哪些不同

1.北方:吃饺子

小暑吃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习俗,盛夏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南方:“食新”、吃黄鳝

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节气“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另外,南方地区还有着“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是吃黄鳝的好时节。黄鳝作为食品,按中医的说法有着祛湿、滋补的功效,而小暑前后正是黄鳝最为肥美的时候,确实也很适合食用。

    82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