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安全知识 > 安全防骗 > 防诈骗的安全知识

防诈骗的安全知识

文希0分享

防诈骗的安全知识大全

为有效遏制电信新型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群众经济损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诈骗的安全知识,欢迎参考~

防诈骗安全知识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露出马脚,通常采取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随即逃离。还有一些人把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作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的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8、利用学生的同情心行骗:其主要有以下方式、借口:一、自称来自某著名高校,在旅游过程中和同伴走失,取款时卡又被取款机吞了,没钱回去于是借钱;二、称没钱坐车回去或没钱住宾馆;三、称要毕业了,需要立即给实习单位发传真,可身上的钱又未带足;四、骗子上网搜索到学生信息,冒充老师、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汇钱来;五、发手机短信称他中奖了,但需要先汇一笔税款;六、看到学生刚取了款,他们一般都会以借电话卡为由慢慢与你套近乎,然后说出最终意图———借钱,他们都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学生证、身份证拿给你看,索要你的联系方式、卡号,表示以后会还钱。

防诈骗的安全知识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近年来,学校学生被骗事件屡有发生,社会上骗人、被骗更是司空见惯。有些犯罪分子行骗手段及其低劣,但为什么犯罪分子还能屡屡得手呢,这与我们青年学生生活阅历、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1、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大学生宿舍里经常有一些前来寻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熟人的老乡,同学的同学之类的人。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而我们很多同学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而且常常把他人的寻访看作是一种荣耀,因而这些人最轻易上当受骗。

2、疏于防范,感情用事。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一个十年寒窗的经历,能够进入高等学府之门当属幸运者,在大学这个园地里,我们的很多人(尤其是新生)激情益于言表还来不及形成防范的概念,这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同学,同情心过强,经不住别人几句好话和可怜的求助,并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的影响,轻易相信他人,这也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的实际经验,急欲成名爱慕虚荣而疏于戒备,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缺少门路等等。

4、贪恋小便宜的心理。诈骗份子往往利用被骗人贪恋小便宜的心理,以极小的成本引诱被骗人上当受骗。提醒同学们: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敬请广大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牟取非利,不贪恋便宜,以免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如何防骗

1、识破身份伪装。诈骗分子常常以各种假身份出现:国外代理商、__领导亲属、华侨、军官等。有时用"托"称来人是首长乘__高级车等。遇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草率相信,要仔细观察,从言谈话语中找出破绽,辨别真伪。

2、识破手法变化。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此地用A名,换地用B名,而诈骗分子一身多职,时而港商、时而华侨、时而高干__、时而专家学者,但全是假身份。因此要发现对方多变的现象,从中引起警惕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3、注意反常。如果您对犯罪分子仔细观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人办不了的事他能办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他能买到;别人犯法他能担保等。这些与常规差距很大,虚假性就越大。因此对这些谎言,要冷静思考识破骗局。

4、当心麻醉剂。诈骗分子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用害人本领,有时宴请、有时赠礼或投其所好,不惜花本,吃小亏占大便宜诱你上当。

5、主动出击,打破骗局。请你通过犯罪分子的讲话口音、谈语内容以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名地点,对社会的了解等识破其真面目;从犯罪分子的举止行动、行为习惯、业务常识、所谈及人的姓名、职务、住址、电话等,判断其真伪;从身份证中核实其人,并千万牢记"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就能防止或减少被骗。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谨慎交友,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遇有不明问题,充分依靠组织、老师和同学;自学遵纪守法,不贪占便宜。发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

防盗五法

一、外出时,注意检查家中门窗是否锁上关好,不要将大量现金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放在家中。

二、上街购物、外出游玩时最好不带大量现金,准备好部分零钱,尽量别露钱包和贵重财物。

三、在公交车站、旅游景点、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尤其是上下车、检售票、购物交款时,将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贴身携带,将挎包斜挎在前面,注意与周围人员保持距离。

四、自驾车出游的,不要将贵重物品放置在汽车内以及后备厢中,并将汽车停放在有专人看管的停车场。

五、晚上睡觉前,检查门窗和防盗设施,不要将衣物和贵重物品放在窗边。

防骗十手

一、接到亲人“出事”、返还购置税等电话时,应进行全面核实,不要轻信。

二、对宣传可代理炒股、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等网站,不要轻易根据其授意,通过汇款形式缴纳费用。

三、对收到的中奖短信、赠送遗产邮件,不予理会。

四、看到掉下的包裹不要理会,有人以平分失物为由纠缠时及时报警,切莫贪小便宜。

五、对有陌生人以做生意谈业务为由借手机通话时,应当予以拒绝。

六、对有人以大钱换零钱或主动用零钱换整钱时,应多留神。

七、在公共场所不要和陌生人多交谈,对陌生人以熟人或同乡名义借钱的,应当予以拒绝。

八、对在公共汽车上用其他“外币”向乘客兑换人民币的,应当予以拒绝并报警。

九、对有人以同学、朋友名义邀请赌博的,应当拒绝并报警。

十、对有人以签合同验资为名,要求查看对方卡内现金并索要密码的,应当予以拒绝。

    84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