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备考策略及经验
地理中考备考策略及经验有哪些
讲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考试中,许多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的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中考备考策略及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中考经验大总结
1、对单一的知识点考查少了,对知识点的重组与综合运用考查多了。
2、对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考查少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多了。
比如说,我们掌握了学习区域性地理的方法,试题中出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区域,再给一些图文资料,让你分析总结一些特征等。
3、学科特点越来越鲜明,地图的读图与分析所占比重愈来愈大。
4、材料题的增多,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频繁出现,情景的创设,更多的考查学生提取组织地理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能力的检测,一方面让学生能从地理视角去看待问题。
5、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及习惯
整体来说,我们的学生存在下面的特点:
1、跟很多兄弟学校比较,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主动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养成。
2、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基本的地理原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不理解,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读图能力较差,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学生的地理视角和地理观念未养成,因此面对陌生的资料和问题,有些不知所措。
4、在日常练习和考试中存在:审题不细,答非所问。答题不全面、书写不认真。文字组织不严谨等问题。
三、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和详细的复习计划
初三地理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就一定有计划有实施。
第一阶段(初三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前三周),第一轮复习。按新授课顺序,细致的复习教材与落实基础。
第二阶段(三月中旬四月中旬),结合《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指南》,对知识进行重组与强化练习。
第三阶段(四月下旬五月底):专题突破与模拟演习。
第四阶段(六月初)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地理观念。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知识点的重组,运用能力的考查,都是脱离不了基础知识的。因此,我们利用一半的时间夯实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的掌握。
因为是初三,学生有前两年初中地理学习为基础,所以学生在复习的时候,知识框架已经有了,复习的任务是让这个框架更丰满,更清晰。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将各地理事物间也更容易的联系起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条件,尽力做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追根求底式地剖析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2、关于专题突破。为了巩固知识,提升答题能力,我们对难点问题组编了几个专题。如地球和地图、天气和气候、区域地理读图、国家中国的区域等专题。通过练习,找出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再强化。
3、关于综合训练。参考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模拟试题,以及其他地区的中考题,然后自编模拟卷。练要规范、准确、熟练,从严要求,练要限时,提高训练速度,增大思维密度。让学生多练一练,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4、在练习和模拟考试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必备的答题技巧。
①认真审题,读懂题意。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像很多材料题,有的材料,只是简单的情景创设,对答题没有影响,而有的答案则直接在材料中。
②仔细读图,看清图示,不要漏题。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图表中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提取出来。在综合题中,学生容易忘记动手绘图的题目,如标地球公转方向,标出分界线等。要重点提醒学生。
③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怎样用简短但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很重要,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都是觉得差不多,意思对就行,有的比较长的材料回答题,干脆会也不写,久而久之,明明理解了,答题思路也正确,就是表述不清楚。因此,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忌眼高手低。
四、复习过程中的困扰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大多数新授课时的难点,再复习巩固时,还是难点。像经纬网、地球的公转、比例尺部分,提问学生有关的概念、划分方法、回答的很准确,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却老是出错。
中考地理在冲刺阶段备考经验交流
地理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考纲动向
要按照《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全面梳理,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一方面注意总论与区域地理的联系与结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同类地理事物的对比与分析,找出异同。
复习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近年的试题多以图为背景进行设问,同时也加强了对图中信息提取、分析、加工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技能的掌握,努力提高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有利于帮助同学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专家建议
近年来的试题趋向于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复习中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关心国内外时政大事和生存环境,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加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课本的结合,如今年大家关注的奥运会,可结合资料分析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初中地理中考备考策略
一、从地理知识素质来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熟知的地理常识:地球的基本知识,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说出我国人口数量。
(二)准确描述的地理事实: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说出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叙述我国主要河流的基本概况;对照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指出34个省级行政区;对照地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说出我国工业地理分布;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对照地图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大致分布;对照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对照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对照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分布;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举例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区别天气与气候。
(三)掌握的地理规律:四季和五带;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照地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知道的原理: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简要分析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二、从地理能力素质来看分三种
(一)绘制应用地图的能力:常用地图的判读;等值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学会扇形图的识别和绘制。
(二)地球仪的运用能力: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学会认识区域的方法:依区域的大小可分为洲、地区、国家和国内分区,以东南亚、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例。认识区域的方法一般可分三步。
第一步:位置与分布。①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在地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地理术语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③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④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⑤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⑥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第二步:联系与差异。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③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④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⑤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⑥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步:环境与发展。①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②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从地理品德素质来看分四个层面
(一)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说。
(二)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我国的地理差异;乡土地理。
(三)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东南亚、俄罗斯、日本、印度。
(四)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我国的自然环境、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口与环境。
用高中地理课改方向和高考改革趋势来引导地理中考备考。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统一的理念,共同的原则,联贯的内容,分步实施的计划。《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从1999年局部实验到全面实施用了十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已开始全面实施。作为初中的地理教师一定要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掌握地理课程改革的总思路,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联系和区别。只有高屋建瓴才能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才能找准初中地理教学和地理中考备考的方向。
高考改革是课程评价的瓶颈,而高考改革的步子一直没有停止,近来大综合的呼声越来越高,从长远来看高考改革的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大综合。初中地理面临严峻地挑战,因为九大高考科目中,只有地理将初中地理内容列为考试范围,高考地理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初中地理历来是文科生的短项。为了学生在高中阶段顺利地学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成为耽误之急。
地理考试反思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探讨20__年中考的地理复习问题。说到复习,有人认为地理学科的复习时间最长,整个初三阶段都是复习;也有人认为地理复习时间很短,因为初三前阶段的学习几乎等于新授,真正意义的复习也就那么几天。所以地理学科如何备考就有些特殊了。下面就地理学科的复习谈一谈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抓好两个研究,把握教学方向。
(一)研究学情考情。目前的备考形势是:
1、初三地理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考试范围包括初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大部分章节及荆州乡土地理的内容,每周仅有两节地理课,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2、通过平时的作业和荆州市质检,看出我校学生的学情是:
①学习习惯较差。在答卷中有些考生审题不认真、不仔细,答非所问造成失分。语言表达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笔误、别字)等。
②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考生对综合题的主观试题部分因回答不全面,语言不规范、不条理,失分现象较多。主要原因是在复习过程中缺少知识系统梳理这一环节。
③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主要表现在:基本的地理原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不清楚,不理解,还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④读图能力差。主要问题是一些考生没有对图认真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去答题,这样导致写的结果是答非所问。
⑤对图中的区域判断不准。区域特征不清楚,基础知识不扎实。 明确了学情考情,我们的教学才能有张有弛,有的放失。
(二)研究中考试题。我们认为:教师除了要埋头拉车,更要注意抬头看路,即把握正确的中考方向,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校规定初三教师每周做一份中考试卷,这对教师了解各地信息是一个很大的帮助。通过对近几年荆州市中考地理试题及其他地方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套试卷都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图有关知识的考查(含无图考图题)占的比重愈来愈大。
2、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初中教学实际
地球和地图知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交通、城市、经济发展等是构成地理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中考题中往往将上述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近几年的中考地理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减少了过难的题目,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在综合题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并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符合初中教学的实际,既关注成绩偏下的学生,又给优秀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发挥空间。
3、试题注重在一定情景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汇总和整合能力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是前面一段背景材料,或者是地图,或者是与试题有关的一段优美文字,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命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联系和灵活运用能力。特别是选择题会改变过去试题间没有联系的特点,不再是单独的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相关的知识进行分类,进行联合考查。
4、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我们的初中地理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很多,如:地球、地图部分中的利用经纬网判断某一地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各种地图的应用、比例尺的换算等。中国地理中民族风情、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各种资源的分布、主要城市的分布等等。我想今年的中考题中也会体现这一特点。
5、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考查地理知识的载体。连续三年的中考试卷都是图文并茂,既有地理区域图、等值线图,也有地理景观图、示意图,不仅综合题要考查图,而且单项选择题也大量考图,也有些题目表面上没有图而实际上是考查图的基本内容。整套试卷中读图的分值要占到60%~70%。
6、围绕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借助所给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今年中考的信息是题目难度加大,综合性、灵活性与开放性都会加强(吴利明老师中考会议)。特别提到:不单考某一幅地图,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用好《学在荆州》等。那么在哪些方面会提高难度?哪些知识有提高难度的空间?学生认为哪些是难题?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8、中考试题爱打“擦边球”,即与考试范围沾边的非考内容。两年的中考试卷和今年的质检卷都有这些嫌疑。老实说,干扰了我们备考。
概括的说,试卷涉及了“地图、基础知识、整合能力、热点问题、乡土地理”了解这些特点那么组织复习备考的思路就明晰了。下面谈一点复习方法:
二、进行合理安排,提升考试成绩
1、构建合理的复习框架
地理学科的课时少,内容多,分数少,学生不够重视等因素,都会干扰地理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拟订一份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将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既全部覆盖,又不平均用力。
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立了复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三开学——三月底):复习教材与落实基础;
第二阶段(四——五月中旬):背诵提纲与做《学在荆州》;
第三阶段(五月中旬——六月中旬):专题突破与模拟训练。
关于落实基础。通过“死记硬背”落实基础知识。最近几年中考的试题中所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也都属于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因此,使学生具有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理应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把四本书的知识编印成提纲,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当然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记住了”的水平上,那样,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必须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做到真正“弄懂了”,“情况变了也会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追根求底”式地剖析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关于专题突破。为了巩固知识,提升答题能力,我们对难点问题组遍了几个专题。如“地球和地图”、“天气和气候”、“区域地理读图”、“选择题训练”等专题。以读图专题为例,我们的做法是:
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通过读图把问题引向深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引导读图,通过读图找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②紧紧结合教材内容读图,必须选择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图,指导学生从确定的某一方面去读图,使读图具有针对性。我认为要重点掌握的几幅图片是:经纬网、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分配柱状图、亚洲地形、气候图、东南亚图、几个重点国家图、中国地形、气候图、长江和黄河图、中国四个地理分区图等等。
关于综合训练。参考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模拟试题,以及其他地区的中考题,然后自编模拟卷,让学生多练一练,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关于使用《学在荆州》。可不做的题一律不做,如复杂而烦琐的题,偏难偏怪题;重点题除了做,还要“记”,如解释人地关系的小论述题。
2、教给学生必备的答题技巧
①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如: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例如从土地利用类型,填字母,或者填代号回答)如果不注意就会失分;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
② 仔细读图,看清图示。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尤其是学生容易忘记动手绘图的题目(如20__年中考试题在图中填代号A B,画航线;20__年试题画西南季风;很多学生就漏题了)。
③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