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知识点
初中地理地球知识点有哪些
学习地理首先要正在脑子中组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地位、地形(如山脉、河流)以及舆图等等地理事物正在人脑中所组成的表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地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 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 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 | 公转 | |
方向 | 自西向东 | 自西向东 |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 约24小时 | 约365天 |
旋转中心 | 地轴 | 太阳 |
转动特点 | 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
产生的现象 |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 | 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
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3,4,5月为春季。
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
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图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三.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①地形图②水文图③气候图④植被图;社会经济图:①人口图②交通图③工业图④农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