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的心理暗示和调节
现在随着中考的不断接近,很多中考的考生也正在紧张的复习着,而在对于考生的情况上,他们单单基础知识复习好是不够的,还要心理上过关才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长须知的心理暗示和调节,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要给中考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1、打好鼓励的提前量
家长要勤与老师沟通,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孩子容易有一些思想波动,有的孩子会反问自己:"中考我能行吗?"这时家长应该在平时交谈过程中,告诉孩子"你能行,经过三年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你一定能行!"给孩子树立信心。拿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努力学习的迹象时,一定要及时谈心,并与老师沟通,鼓励孩子。但要给孩子信服的、发自肺腑的鼓励,不要做无理由的鼓励。
2、睡觉比吃饭更重要
家长要保证孩子正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不要为了孩子中考而刻意去改变穿衣、饮食等生活方式。有的家长看孩子马上要中考了,给孩子买些鲍鱼、海参等食品大补,还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名牌衣服鼓励,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让孩子感觉中考的生活和平时一样,这样才能消除紧张情绪。饮食方面,家长在注重营养的同时,不建议给孩子太大的变动。夏天比较炎热,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凉爽的食物。
"睡觉比吃饭更重要",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当孩子觉得累了、烦躁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散步,但不建议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骨折等伤害,影响中考。也不建议带孩子到电影院看电影,看电影后孩子也会感觉很累。
3、不以成绩为风向标
面对中考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家长要时时关注,并及时疏导。家长本身要正确看待中考,心态要放平和。只有家长心态平和,才能很好地影响孩子。
家长不要以成绩为风向标,千万不要孩子成绩好就觉得了不得,成绩不好就说"完了,你是不行了"这样的话。有的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给孩子,总是对孩子说:"我们就指望你了,你不行我们就白活了,我们为了你补课花了这么多钱,你得回报我们!"这些增加孩子责任和负担的话都不应该说。
考生及家长都要学会调节心态
如何让孩子远离考前焦虑的困扰?学生和家长都应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平常心态应对考前焦虑。
就学生而言,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大考将至,应尽量避免挑灯夜战,使自己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在考前复习时,考生可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适度抽出一部分时间,比如每天半小时,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如慢跑等,有利于脑力的较快恢复,可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松弛。考试时,可暗示自己这只不过是又一场课堂测验,用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考前,抽出时间去看看考场,因为熟悉的地方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当考生觉得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时候,别忘记深呼吸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
对家长而言,应为孩子创造内紧外松的生活环境,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带给孩子,更没必要全家人像准备“战斗”一样,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特殊照顾,那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进而出现烦躁情绪。同时,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制定相对比较自由的作息时间表,不要把学习安排得满满的,更不要搞“题海”战术。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紧张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如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名牌学校等字眼。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
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切不要拿别人家的“尖子生”来刺激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没有信心,精神更紧张。孩子如果学不进去就让他去休息和运动,学会帮助孩子转换情绪。
中考备考:家长帮孩子减压须注意方法
对于如何给孩子减压,给出了几条建议:
建议1:不要过度关注 有些家长临到中考,家里电视也关了,走路也蹑手蹑脚起来。这样的小心翼翼让孩子心理备感紧张。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过度关注,往往适得其反。
建议2:不要鼓励孩子早睡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休息,常鼓励孩子早睡。一些孩子习惯深夜11点睡觉的,非要他晚上9点就睡觉,违反生物钟,反而造成孩子失眠。
建议3:不搞特殊化 一旦家有考生,整个家庭气氛都不一样了,家长常给孩子说:“你只需要好好学习,专心复习,其他的我来。”过分的小心翼翼,与往日生活产生巨大反差,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平静安稳的家庭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备考环境,这时妈妈应该停止唠叨,停止和别家的孩子比较,停止用语言“安慰”孩子,最好,这段时间最好杜绝亲戚间的探访,对孩子有个合理的期望值,才能让孩子安心考试,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家长须知的心理暗示和调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