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而这并不是说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是重在坚持,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 (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
箪:竹筐
5.一豆羹
豆:碗
6.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厌恶。
9.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0.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1.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2.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苟且偷生。
13.妻妾之奉
奉:侍奉。
14.呼尔而与之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贫穷。“得”通“德”感激
16.有是心也
心:本性
二、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3.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出师表
一、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二、词类活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 (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猥自枉屈
猥 这里指:降低身份
4.此皆良实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5.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13.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四、朗读节奏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五、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六、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援、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致书(买书。致,取得、得到。)
7.弗(不)之怠(怠,懈怠。“之”指“笔录”这件事。)
8.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9.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11.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12.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3.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4.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
15.礼愈至(周到。)
16.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17.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8.穷冬:严冬。
19.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0.至舍(学舍,书舍。)
21.僵劲:僵硬。
22.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23.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
24.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25.(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2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27.(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28.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29.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0.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31.(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
32.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
33.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34.流辈:同辈的人。
35.撰长书以为贽。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36.言和而色夷:夷,平和。
37.谒,拜见
3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赠送。
二、重点语句翻译
1.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答: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6.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考语文重点课内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