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长与孩子相处
对于家长们,一路陪伴这孩子度过初三,付出的辛苦、心血不比孩子们少。这里先向各位家长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到了初三,家长们应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家长与孩子相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家长成功公式必读三步
中考成功的第一步:第一首升学信息
了解信息。对于中考,孩子的考试成绩是硬指标,而家长们对于信息了解的程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软指标。升入高中的路径不仅是中考,有名额分配、有提前招生、有补录,还有家长们关心的签约。某某学校什么开始签约?签约参照依据是什么?如何制作简历?签约考试考什么?面试问什么?学校成绩如何?能不能住宿?食堂好不好?志愿怎么填报?等等问题举不胜举!每年都会有家长因为错过了某校的签约考试而唏嘘不已,无形中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那么家长们如何获取信息?
中考成功的第二步:资料的收集
资料收集。这里的信息搜集,包括升学资料的收集、学习资料的学习。升学资料的收集,如目标校招生人数、教学风格、师资情况、食堂情况,如中招会、签约、志愿填报、中考政策等等。学习资料的收集,包括各科试题、试题分析、题型总结,还有老师的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只要对孩子升学有利的资料,家长们都可以收集!并选择性的让孩子了解,学习!
中考成功的第三步:督促落实
督促落实。进入初三,家长们会发现,自己着急的不行了,而孩子们却怎么也紧张不起来,于是开始给孩子说教,甚至责怪孩子,结果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重重,最后孩子一回家就关起门,将家长拒之门外!其实,进入初三孩子们也会紧张,只是平时没有表现出来,在考试之前、开始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激烈的讨论,会讨论某某学霸怎么样怎么样,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自己很在意,但是孩子是好强的,是敏感的,不愿意再家长面前提起。因此家长们,自己一定不要急,多鼓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老师交流,学习上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平时检查孩子的作业、翻一番孩子的笔记本,监督完成情况即可。孩子考试没考好,不要责怪埋怨,与老师交流、分析问题、给孩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孩子,要求的落实,做到这些就好。
初三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老师、家长都需全力以赴!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同学们提供帮助,在这里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顺利!
中考家长如何有效利用寒假帮助考生
首先,家长和考生要有平常心。很多时候,家长由于期盼产生的压力要比孩子更大,在不经意中家长将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孩子,使孩子们也产生了焦虑。家长的过分关心,小心翼翼的行为会使孩子觉得家里的生活规律被自己打乱了,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让孩子认为“我父母都这样了,我再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从而陷入更深的紧张和焦虑中。其实,家长和考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孩子同家长们都应该摆正心态,正确认知中考,其实中考只是我们人生中一次经历,并不能对我们作为一个决定性的宣判,所以顺其自然、尽力就好,在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像平时一样相处,有说有笑、一如往常的生活,使考生放松下来,家长的表率作用才能使考生以平常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其次,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可冷处理。备考的学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常常会发生不同以往的举动,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是一门学问。考试临近,孩子心情特别烦躁,没事就愿意发脾气,有时一点儿小事就发火了,家长该怎么做?建议家长们此时应做“冷处理”。考生发脾气是由于考前的一种焦虑表现,此时就更加禁忌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或者千万不要再用“好好考,一定考上好学校”等语言,这样反而会更加激化双方的矛盾,而不利于孩子释放焦虑。这时家长可以首先给孩子发泄的空间,孩子莫名其妙的找毛病、发脾气,家长不必太在意,当他稍有缓和的时候可以带他出去走走,让其平和心境的同时,在愿意的情况下让他倾诉一下压力,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帮助分析解决。
最后,面对心理大考家长请这样做:家长们面对“心理大考”,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平时啥样现在还啥样。一如往常的家庭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备考环境。考生家长不要给孩子提过高要求,避免斥责,更要少些絮叨。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了解此次考试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不必要再给予不必要的压力。家长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之类的话,这样的话语其实家长自己说的时候想必都觉得不真实。
中考家长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成绩
1、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分数
家长要摆正心态。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是不正常的。家长要摆正期望的天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的家长孩子考得好时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考得差时就把孩子踩在脚下,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心理失衡。有的孩子成绩差,家长张口闭口就骂,不是骂“笨蛋”,就是咒将来干最下贱的活,孩子在高压力下学习,压力太大是魔鬼,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绩好坏跟孩子的未来无关,成绩差照样能成才。
家长要摆正心态,必须要穿过“分数”的迷雾,家长为何狂热追求好成绩?他们看来有两个隐含的推理: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成绩差→考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差前途。实际上这两个推理并不一定成立,在我们的周围,差生走上社会后前途并不差。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曾是“差生”“问题儿童”,可是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2、用科学方法分析孩子分数
家长要掌握分析成绩的方法——看涨看跌抓趋势。
从单科来看,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系统分析,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成绩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或升降振荡不定。还要找出本学科薄弱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薄弱章节。从整体来看,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出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可以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找到增长的路线,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下降剧烈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打架斗殴等不良因素会使孩子分心,这时候家长要沉着冷静,尊重孩子,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来了解情况,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苦恼。帮助孩子找到拐点,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孩子成绩的整体实力的上升。
3、用正确态度对待孩子成绩
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刷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1)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两个孩子,甲每天花一个小时复习英语,乙每天花30分钟复习,结果期末考试都考了100分。如果甲和乙都是初一新生刚接触英语,单从考试成绩上来看,甲和乙没有区别,但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区别,乙的学习效率比甲高,看成绩还要看投入与回报的比率。甲每天复习一小时,集中复习,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英语这门学科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效果更佳,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次重复利于记忆。
2)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
还要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永葆学习活力的源泉。没有好的方法、习惯,也能取得好成绩,但这种好成绩来自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这种消耗战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3)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
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孩子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没有健康的心理,这种成绩又有何用?成人永远是第一位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并不是成长。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其成长,“一俊遮百丑”,我们常常误认为成绩好孩子就会快乐就会身心健康,有的家长急功近利,认为天天坚持锻炼身体充其量也不过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已,兴趣爱好再好,也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中考、高考还是看成绩,这些不能算分数。
最后请家长朋友记住一句话: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
初三家长与孩子相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