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初中历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有什么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是中考历史的一个重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知识点之“两弹”的成功研制
1、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2、历经艰难后,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两弹的研制成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
(3)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建国后的统一战线与外交
一、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P139-140)
1、提出:“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2、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但它最早在香港的回归上得到实践(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后,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
3、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
二、国防建设、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的成就(P146-149
1、 国防建设成就(P143):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①建国初期,对军队进行整编;组建空军和海军;②由单种兵向多兵种的合成军迈进。③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④同年,实行军衔制,授予朱德等10位解放军领导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2)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把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技术重点。60——7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
(3)80年代以来,进一步加强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4)现在,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由空军、海军、陆军,包括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步兵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多军兵种的合成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共和国的坚强基石。(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人民军队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2、民族工作成就(P145):
(1)原则: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措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孔繁森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
(3)成果: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3、外交工作的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为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这两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对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3)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因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也称“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对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4)联合国席位的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5)中美关系的改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
(6)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来中国访问,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对外开放。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现代文学的繁荣
双百方针: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文学的繁荣: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进入了新的时代。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代表作《红岩》、《青春之歌》、《宝葫芦的秘密》、《茶馆》等。
文学的繁荣发展:
文学艺术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基本原则,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小说之中,《铜墙铁壁》、《党费》、《新儿女英雄传》、《黎明前的黑暗》、《保卫延安》等,真实地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三千里江山》、《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作品都将革命历史题材的写作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水准。反映社会改革和火热的生活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热点。
1965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后,出现了敢于直面现实、揭露人民内部矛盾的和以家庭、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布谷鸟又叫了》等。一批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名作。
小说《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
电影《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女篮五号》、《早春二月》、《小兵张嘎》;
话剧《茶馆》、《关汉卿》、《蔡文姬》、《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的一代》;
诗歌《将军三部曲》、《回延安》、《祖国!光辉的十月》、《一个纯粹人的颂歌》;
散文《雪浪花》、《长江三日》等。
为庆祝建国15周年,于1964年10月集体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歌舞艺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