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2
推荐文章
初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面对众多历史知识,如朝代更迭、历史年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特点、异同点的比较,容易混淆,一起来看看初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2,欢迎查阅!
初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字P31~32、老子、孔子、百家争鸣P36-39、都江堰P27(识记)
(1)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活,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除甲骨文以外,商周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叫作“金文”(又称“铭文”)。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周晚期,又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大篆”。
(2)思想家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括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②主张 “因材施教”,他③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④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希望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晚年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儒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②还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主张环境保护)③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
法家: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反对儒家的仁政。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要
1、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秦朝的统一措施:
A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在地方设郡县制C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D焚书坑儒。E修筑“万里长城” F兴修灵渠。
3、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A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B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2)经济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军事上:汉武帝两次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5)外交: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4、三国鼎立:魏,蜀,吴
官渡之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础。
5、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到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1)、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安。(2)、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4)、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果。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1)迁都:平城—→洛阳(2)用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同汉人通婚(6)采用汉族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7、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伟大成就?
答: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端正,谦虚好学,学过知识要经常复习,
8、孔子提出“仁”和“礼”学说,其思想精华是:“仁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晚年编订整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及《尚书》等,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由他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9、 孔子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的?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理解)P41-42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第一、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制。(郡县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意义: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第二、经济:
12、统一度量衡。
第三、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意义: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思想:“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P55-57
第一、政治上:(1)重视人才。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2)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二、经济上:(1)统一铸钱。取消地方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2)盐铁官营。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改由中央实行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第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地位得到确立
第四、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孔子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初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