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技巧
推荐文章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技巧有什么
在初中的阶段中,备考的日子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一种很宝贵的经历,答题的技巧也是不能少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技巧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文首1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九)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学习初中文言文的小妙招
1、文言文与白话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2、学习文言文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
初中语文古诗文必备名句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灏《黄鹤楼》)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 苏轼《水调歌头》)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 曹操《观沧海》)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望岳》)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登颧雀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唐 温庭筠 《望江南》)
1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灏《黄鹤楼》)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 ·李白 《汉江临眺》)
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唐 李煜《相见欢》)
21俱怀逸光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 ·李白 《宣州谢 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 杜甫《登楼》)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 苏轼《浣溪沙》)
2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 刘禹锡《秋词》)
2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 晏殊《浣溪沙》)
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
3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