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九十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2023重庆九十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史考试是中考中会有难题和简单题。因此初中生在答历史考题的时候,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2023重庆九十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2023重庆九十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梁漱溟说:“中国以偌大民族,偌大地域,各方风土人情之异,语音之多隔,交通之不便,所以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尊崇儒术 B. 实施推恩令 C. 铸造五铢钱 D. 北击匈奴
2.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3. 史书中记载,495年,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段记载叙述的史实是( )
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 光武中兴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4. 这是摘自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 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5. 有学者指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 )
A. 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结构 B.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C. 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近代化的开端 D. 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6.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到:他们连战连胜,我国屡战屡败,日本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湾,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美国则推波助澜( )
A. 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力 B. 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C. 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 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7. 1945年8月28日教员发表讲话,其中提到“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基于上述认识开国领袖( )
A. 与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 B. 制定了运动战的对敌作战方针
C. 带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下令晋冀鲁豫部队挺进大别山
8.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囯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是( )
A. 新中国建立 B. 抗美 援朝 C. 土地改革 D. 辛亥革命
9. 1954年4月,周 总理在祝贺法国《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并主张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和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在内,应该和平共处”。这体现了( )
A. 中法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孤立的政策
10. 当尼罗河水量丰富时;古埃及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反之,当尼罗河水量不能满足农业需要时,古埃及经济就会受挫,并间接影响政局,导致王权变动频繁。材料强调的是( )
A.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B.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文化符号
C. 农业是古埃及文明的经济基础 D. 自然环境影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11. 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这种新的经营方式是( )
A. 租地农场 B. 手工工场 C. 封建庄园 D. 现代大工厂
12. 马克思说:“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上述“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新”体现在( )
A. 维护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B.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权利 D. 维护工人阶级政治权利
13.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 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签署《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国际新秩序。这一“国际新秩序”是指(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两极格局形成
15.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隋炀帝时期,开通古代中国最长的大运河,大大促进我国北经济的交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英国斯蒂芬森发明火车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885年,美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航天术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7. (10分)近代中国某些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
——摘编自《上海通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的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成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熊月之《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则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重庆也由此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3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4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促使重庆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市的国际、国内背景。(3分)
18.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左右,明代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势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了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这种国际关系既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明朝并未出兵占领周边国家,也未干涉其统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而处于依附地位的诸小国反而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东亚国际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材料二:15-16世纪注定要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随着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西欧的出现,邦国林立的欧洲开始踏上了走出中世纪的旅程,并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用现代民族国家这种形式组织起来的欧洲人,要向全世界发起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冲击。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5一16世纪西欧国际关系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东西方国际关系有何不同之处。(4分)
19.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分)
材料二: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2) 根据材料二,周 总理认为能让中印两国关系“一天天地好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外交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2分)
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因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1955年)
(3) 材料三是周 总理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的体现?(2分)
材料四: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2分)
材料五: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5) 依据材料五,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 (2分)
(6) 综合上述外交大事,请你说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2分)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解析
1.A【解析】根据材料“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指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A项正确;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为解除匈奴南下袭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选:A。
2.D【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四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②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典型,③是明朝时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流的典型,与“民族团结”不符。 故选:D。
3.C【解析】材料中“北语”指的是鲜卑语,“正音”指的是汉语,“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要求官员都使用汉语,故意不使用汉语者,将降职或罢职处理。据此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中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故选:C。
4.D【解析】依据题干“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这段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B【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据“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故选:B。
6.C【解析】结合所学,1895~1899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因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没有参加瓜分中国狂潮,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要求在其他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六国先后表示同意,C符合题意;在华设厂在《马关条约》中就有,排除A;美国没有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C。
7.A【解析】由材料信息“1945年8月28日”“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这与重庆谈判有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46年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运动战的对敌作战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发生在1947年,排除;D项发生在1947年,排除。 故选:A。
8.C【解析】从题干中的“1950年”“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囯社会 的半封建性质”可知,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C。
9.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解析】由材料“当尼罗河水量丰富时;古埃及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反之,当尼罗河水量不能满足农业需要时,古埃及经济就会受挫,并间接影响政局,导致王权变动频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尼罗河水量的多少对埃及政局的影响,这说明自然环境影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D。
11.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这是雇佣关系,因此,这种新的经营方式是手工工场,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农业,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资本主义萌芽,不是封建庄园、成熟的工厂制度,排除CD二项。 故选:B。
12.C【解析】据“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其“新”体现在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他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应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之间的交汇,也应该是世界各地区域直接的一种融合。B.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只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极方面来评价的,不符合题意。A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4.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同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秩序。题干“国际新秩序”是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符合题意。故选:A。
15.C【解析】据“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里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可知,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16.(1)×;改正:古代中国改为古代世界。
(2)√。
(3)×;改正:美国改为德国。
(4)×;改正:航天技术改为电子计算机。
17.(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行业广泛;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有利条件:上海聚集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背景:国际:二战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国内: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18. (1)特点:东亚封贡体系(或: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周边国家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周边进行朝贡贸易。
(2)变化: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影响:使欧洲获得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 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使殖民地社会经济严重倒退,造成了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
(3)东亚国际关系是东亚封贡体系,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周边国家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19.(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4)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任意两点即可)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中考历史答题
图文结合
1、图文结合法。中考历史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图片出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图文结合,相互印证。读图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如图例、重要地点进行突破。
2、史论结合法历史学习讲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尤其是材料解析题,史学界的新观点教材上没有,但考题的材料中有,就要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不可照搬教材上的观点。
3、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一分为二进行分析。
中考历史解题
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如何学习初中历史
多了解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大多都是人们喜闻乐道的故事,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编的,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神话,真假不论,只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如:火烧连营,是怎么回事,曹冲称象,五胡乱华,贞观之治,等。
带着感情学历史
这个好理解,如,看到秦始皇,啊!太厉害了,灭了六国,中国第一个皇帝啊!等,看到岳飞,太棒了,打得金国找不到北,也太可惜了,死的比窦娥还冤。看到汪精卫,直接骂到他妈妈也不认得他了,等等,人类万年历史,只要能在学生课本上留名的,都是最出色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