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免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免费(完整版)
初中年级物理确实是一个大难点,由于分值较多,所以也非常容易的拉开距离。那么关于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免费,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米/秒。
6、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8、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0、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1、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考物理十大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7. 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8. “PZ220V 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 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初中物理重要公式总结大全(完整版)
1、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2、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3、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4、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5、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6、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7、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8、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9、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10、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1、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12、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5)U1/U2=R1/R2(分压公式)
(6)P1/P2=R1/R2
13、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4)I1/I2=R2/R1
(5)P1/P2=R2/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