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历史 >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梦荧0分享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人教版

对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的记忆和复习,也是我们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必考归纳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

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

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

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2.皆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

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对外关系: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唐印文化交流。

2.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因为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所以人们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课开元盛世(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一、开元之治(政治)

(1)任用贤才(姚崇);(2)崇尚节俭;(3)重视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4)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相似的是(1)和(3)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经济)

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技术的使用

(2)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3)比较:汉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在城的西北角,唐朝长安的市在居住区内,反映商业发展繁荣。

三、民族关系: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渤海君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四、对外关系:玄宗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兴修唐招提寺,促进唐日文化交流。

五、文化: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定都逻些(今拉萨)。

2、唐蕃“和亲”

(1)文成公主入吐蕃:

①原因: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向唐求婚。②过程: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③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金城公主入吐蕃:

①过程:8世纪初,金城公主——尺带珠丹。

②意义: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比较: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

(1)昭君出塞:①原因:呼韩邪请求和亲。

②过程:汉元帝——王昭君——呼韩邪单于(蒙古族)。③意义(影响):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相似:①原因相似——少数民族政权请求;②形式相同——汉族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③作用影响相似——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三、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方式

1.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立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4.册封首领:唐玄宗册封回纥、渤海、南诏首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1.遣唐使:日本派到唐朝学习文化的人,唐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2.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期高僧,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游天竺:唐太宗时期高僧,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影响:促进唐朝与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比较:汉唐对外交通图、经济重心

1.汉朝:以陆路为主,与少数国家交流。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2.唐朝:海陆并举,与多个国家交流贸易。唐朝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科技与艺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1)夺政权:“陈桥兵变”

(2)夺兵权:“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与辽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大全

选择题

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情景设置的题干和四个不同选项组成,所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以作出准确的选择,其次,根据题型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和使用最佳选择法。

填空题

填空题和相关连接题同样属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点,答案是唯一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在空格处填上准确的答案。

读史有感题

读史有感题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一种主观性试题,此题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等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要审题,目的在于完整准确地答题,其次要审定题目类型,明确试题对答题表达方式的要求,再次注意分值分布,把握答题的重点部分,作到全面思考,找出要点,语言的表达准确。

识图题

识图题是考查学生技能的一种题型,考查的是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之间相关连接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图,分析图的类型,图包括战争形式图、重要事件示意图、实物图等。找出相关信息,其次与把图放在历史的背景下,找出相关知识点,再次结合设问,弄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结合史实进行回答。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归纳史实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是,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作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仅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理解材料。这样,才能作到对材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记忆方法。

纵向联系即把同类项的历史问题跨越章节界限,瞻前顾后,一线贯穿。例如,我国古代几个朝代文学线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再如,中国近代,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线索: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又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则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7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