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推荐文章
西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下载
在中考的时候,做语文试卷是为了能够在中考考试时考得更好不是吗?那么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西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西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襁褓(qiǎnɡ) 要塞(sài) 旁骛(wù) 信手拈来(niān )
B. 慰藉(jiè) 狡黠(xiá) 濒临(bīn) 忧心忡忡(zhōnɡ)
C. 污秽(huì) 褴褛(lǔ) 娉婷(pīnɡ) 相得益彰(zhānɡ)
D. 冗杂(yǒnɡ) 伫立(zhù) 踌躇(chóu) 骇人听闻(hài)
【答案】A
【解析】
【详解】B.忧心忡忡(zhōnɡ)-(chōng);
C.褴褛(lǔ)-(lǚ);
D.冗杂(yǒnɡ)-(rǒ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峭壁 情有可原 虚妄 惟妙惟肖
B. 演绎 漠不关心 取缔 自暴自弃
C. 纯粹 混为一谈 服侍 不言而喻
D. 记载 挑拨离间 惘然 天轮之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D.天轮之乐-天伦之乐。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D. 扎西在本次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全家对此乐此不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来修饰“感叹”,使用错误。
B.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与“渐渐”相矛盾。
D.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B。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B.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C.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D.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D.前后都是“皇帝说”的话,“皇帝说”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D。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设问)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
C.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D.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运用的是反问句,不是设问句。故选A。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的磨难: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生辰纲……终获真经。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
D. 《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B.“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故事,不是《西游记》中的故事。故选B。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 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上,教育局听取了老师们的广泛意见。
D.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活动”。
B.句式杂糅,可去掉“组成的”。
C.语序不当,把“广泛”放到“听取”前。
故选D 8.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发现你很蠢,快考试了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B. 公园里,达瓦想去洗手间,问路人:“喂,洗手间在哪儿?”
C. 在图书馆,旦增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朝花夕拾》这本书吗?谢谢!”
D. 占堆妈妈很唠叨,央珍劝道:“我妈妈也这样,你不用管她,就当没听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我发现你很蠢”带有侮辱人格的意味,不得体。
B.“喂,洗手间在哪儿?”向人询问语言欠文明礼貌,不得体。
D.“我妈妈也这样,你不用管她,就当没听见”这一劝说的话,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欠尊重,不得体。
故选C 9.仿写。
明月清风是风景,让人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低唱浅吟。
【答案】 (1). 示例一:烟柳画桥是风景, (2). 让人心旷神怡;示例二:发上霜雪是风景,让人感动心疼。
【解析】
【详解】仿写作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作答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是……,让人……”的句式,前一空要选择两个具体的事物,最后一空要写出人的感受。答案是多元的。
10.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 (2)千里共婵娟 (3).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鹦鹉、洲、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⑴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⑵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⑶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⑷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⑸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⑹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⑺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⑻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A (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⑼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B (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⑽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⑾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⒀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⒁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⒂“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⒃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节选)
11. 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
A.________ B.________
12. 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 指出选文第⒀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
14.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1. (1). A修葺 (2). B闪
12. 景物(环境)描写;作用: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②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③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3. 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意思接近即可)。
14. ①指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②写出具体做法;③语言表述。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词语的辨析与选用。
(1)修整:修整指修理使完整或整齐,多用于物品。修补:修正补充或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修葺:指修理(建筑物)。依据对象用“修葺”。
(2)依据语境“我们正在劳动”和“突然梨树丛中”,用“闪”字更能写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突然出现的情形。故选用“闪”。
【12题详解】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语句“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从描写的的角度看,运用的是环描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既赞美了哈尼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又营造了景和人相融合的意境,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并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往往有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对事件解释说明。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上下勾连,使文章浑然一体等。文章第13段插入了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让读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从而提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文以梨花为线索,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青年一代的赞美、热爱之情,歌颂了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貌。本题作答可结合生活实际,要围绕“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内容来谈自己的感悟,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入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①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删改)
15.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入遗成功的原因。
17. 第③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8. 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9.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请从你了解的“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示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来临,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农民开始耕耘,一年四季由此开始。
【答案】15. 逻辑顺序
16. ①“二十四节气”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17. 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8. 举例子(错字不给分);举人们根据节气变化来添减衣物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的特点。
19. 示例:①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②清明,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各地有在门口插杨柳条、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的习俗。
③谷雨,“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④立夏,是夏季的开始,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⑤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我国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解析】
【15题详解】
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题先从“二十四节气”入遗说起,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介绍了从“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和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回应文章开头。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本题查依据“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来概括作答。
【17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__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中的“可能”,是表估计和推测,意思是说现代人的眼光看没有什么特殊的。若删去,就变成了“没有特别之处”,与客观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列举了人们根据季节添减衣物的生活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可结合“‘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来分析作答。
【19题详解】
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本题作答选择“二十四节气”中自己熟悉的节气,从时间、节气特点和意义角度来介绍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人恒过 过:
(3)衡于虑 衡:
(4)而后喻 喻:
21.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苦其心志 B. 无案牍之劳形
C. 曾益其所不能 D. 凄神寒骨
2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3. 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2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答案】20. (1)举:选拔,任用。
(2)过:犯错误。
(3)衡:同“横”,梗塞,不顺。
(4)喻:了解、明白。 21. C
22.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
23. (1). ①战国; (2). ②儒; (3). ③例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4. 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经过十年,越国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身死而国灭。
【解析】
【20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衡”通“横”,梗塞,不顺;“过”是名词动词,“犯过失”的意思。
【21题详解】
考查词类的活用及通假。
A.“苦”是形容词命运用法;
B.“劳”是形容词的命运用法;
C.“曾”是通假字,通“增”,增加;
D.“凄”是形容词的命运用法。
故选C。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入(在国内)、拂(辅弼)、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恒(常常)”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3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其名言有很多,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择自己识记的名言作答。
【24题详解】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语句“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强调了“忧患”的作用和安乐的危害。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选择一个体现这一点的概括作答即可。如:卧薪尝胆的故事;命途多舛的苏轼的故事等。答案是多元的。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25.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温暖的人间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阳光,象征关怀、温情、奉献,象征蓬勃的朝气,象征奋发向上的力量……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心有阳光,生命就会一路芬芳。
请以“ 是我心中的一片阳光”为题,完成作文。
提示:请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二:
珍藏回忆,收获一份成长,让自己继续前行;珍藏爱,收获一份幸福,让自己不忘回报,懂得感恩。生活中,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值得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去珍藏。
请以“珍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镜前梳妆,一袭红裳,你妩媚精致的面容惨白如霜,无言,泪下。那相识、相知、相爱的过往此刻不断重现,曾经共拥的笑语、情话、誓言在你耳边不断回荡。我看着你,见你心中的那道阳光——痴情之爱如水般轻轻流淌,柔美而清澈。
祝英台,你纵身一跃,摒弃繁华,涤净尘俗,让阳光停留我心。
阳光——若风轻扬
仲秋,明月,清风,苏轼。
一把蒲扇,一壶浊酒,你坐在这里,看月盈月缺。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不再,独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然。弃开名利权益,舍去荣华富贵,你谪居四方,却乐于寄情山水,坐拥花香鸟鸣,笑看鱼嬉猴戏,倾听泉滴雨落,心间暖阳如春。我随着你,感受心中的那道阳光——万物之爱如同清风飘逸,拂去万千愁绪。
苏轼,举杯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浊酒入胸,拂袖清风,让阳光驻入我心。
阳光——似火炽烈
汩罗江,浪潮风起,你最终还是走到了这里。我看着你,一身白衣,伫立睥睨。那《离骚》哀戚的吟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带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憔悴,带着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傲气,带着亡国浓浓的愤恨。别了,别了,那般决绝的归意。我伴着你,攥紧手心,让心中的那道阳光——倾国之爱顷刻化作熊熊烈火,炽烈燃烧。
屈原,让你的悲愤随江,让死亡诠释你的心,让那道阳光照亮我心。
阳光——在我心中
我同古人寻访,回首,终明白,我心中的那道阳光,可以是对好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之爱,是对亲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爱,是对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死之爱,是对自然万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之爱,更是对祖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豪迈之爱!
爱是人心中永恒的温暖,是我心中那道永驻的阳光,照亮我的心房。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是我心中的一片阳光”。文题中“阳光”是关键词,首先要确定“阳光”的具体含义。结合题目看,心中的“阳光”应该偏重“阳光”的比喻义,指那些像阳光一样,能带给人温暖的事物。可以从家庭方面选材: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都是慈爱的“阳光”,由此赞颂父母之爱,或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情。可以从学校方面选材:同学之间的友爱;班主任跟你的倾心交谈;生活老师对你的照顾等,都是“关爱”的阳光,赞美校园的和谐,也可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可以从社会生活方面选材:亲人的祝福,陌生人的帮助,自然环境对身心的陶冶等,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美好的享受。可立意为团结友爱,幸福的源泉,也可立意为保护环境会带来精神的愉悦。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内容补填题目,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2)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珍藏”。首先要考虑珍藏的是什么?“珍藏”既可以是物质上的珍藏,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珍藏。物质上的珍藏可以写珍藏贺卡、照片、钢笔、邮票等,精神上的珍藏可以写珍藏微笑、话语、思念等。可以拟题为:“珍藏在心底的芳香”“珍藏爸爸的一记耳光”“珍藏一个电话号码”“珍藏母亲的眼泪”“珍藏温馨的批语”等其次,考虑为什么珍藏?作文时要通过具体的内容交代其原因。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珍藏”的意义,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或认知感悟作文。体裁上,各种体裁均可。
【点睛】(1)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2)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中考作文得高分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作文在中考中是最拉分的,所以对于很多作文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就会觉得语文提分很困难,其实仔细分享语文高考卷,原来这里面是有很多窍门的,总体来说,写好语文作文很简单、也很容易。
一、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____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____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二、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__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