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免费
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做试卷。那么关于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zhuó)落 归省(xǐng) 濒(pín)临 矫(jiǎo)揉造作
B. 拘泥(nì) 拼(pīn)凑 和(hé)谐 附庸(yōng)风雅
C. 睿(ruì)智 中(zhōng)看 旌(jīng)旗 分(fēn)外妖娆
D. 震悚(sōng) 档(dàng)案 湍(tuān)急 相形见绌(zh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濒(pín)临——bīn;
C. 分(fēn)外妖娆——fèn;
D. 震悚(sōng)——sǒng,相形见绌(zhù)——chù;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_________。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收获是什么?是_________更加坚定,是_________更加宽广,是_________更加厚实。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A. 催化剂 信心 胸怀 理想 B. 添加剂 信心 道路 理想
C. 添加剂 信念 道路 人生 D. 催化剂 信念 胸怀 人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催化剂”比喻某举措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促进作用。“添加剂”是为了达到一些特殊效果而添加的东西。据此判断一空应为“催化剂”;“ 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据此判断二空应为“信念”;“胸怀”指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道路”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而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应为“胸怀”;“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因为艰辛和磨砺能丰富我们的阅历,所以会使“人生”更加厚实。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 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 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词不当。将“守护”改为“欣赏”;
B.句式杂糅。删掉“所致”;
D.语义重复。删掉“尤其”或“ 特别”;
故选C。
4.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人最宝的是生命(①)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②)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面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③)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④)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是对下文的总领,②空用冒号,排除AD;“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他能够说”的具体内容,③处用冒号和上引号;“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对“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解释说明,④处用破折号,排除B。故选C。
【点睛】
二、议论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吕云祥
①宋朝苏轼有一首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②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闳、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苏轼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学别人……后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
③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从而充实才华、吐故纳新、提高水平,其他各业人员呢?当然也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明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④如何读书,怎样学习,又大有讲究。
⑤有些人虽然也在读书,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少毅力,没有恒心,时断时续。这样读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
⑥有些人虽然十分喜爱读书,也从不间断,可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如南朝宋齐人陆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行眠坐食,手不释卷,然读书不求甚解,被时人讥为“书厨”。《南齐书》说他“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⑦有些人的读书则是“读死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尽信书”。《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⑧有些人的读书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为读书而读书,尽搞形式主义,大做表面文章。目的不明,其结果必定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⑨上述种种“读书之道”,绝不足取。那么可取的读书之道是怎样的呢?
⑩当然,“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苦读典范,值得缺少毅力的读书人学习;明朝顾炎武那种“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效仿;清初彭兆荪所作“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的诗句,值得“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中“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
⑪然而,笔者觉得最科学、最全面的“读书之道”要推子思的“五之”说。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名伋,古代学者尊之为“述圣”,作《中庸》三十三章,其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做学问之论。“五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五之”中,“笃行之”既是“博学之”的落脚点,又是“博学之”的实践基础;“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博学之”的方法;“博学之”既受“笃行之”的影响,又制约“笃行之”。可见,“五之”是相辅相成的学、行关系,这种“学”与“行”的辩证关系,对读书人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宋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选自《联谊报》)
5. 下列对本文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论证 B. 比喻论证 C. 对比论证 D. 道理论证
6.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B. 孟母以“择邻处”和“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
C. 顾炎武、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和“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
D. 最可取的“读书之道”:广博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清晰分辨,切实实行。
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诗歌,提出本文的论题,充满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从全文的论述来看,第⑤⑥⑦⑧段的位置不宜调换。
C. 第⑩段通过列举事例,从正面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作者觉得可取的几种“读书之道”。
D. 末段引用子思的“五之”说,论证了“学”与“行”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学”与“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答案】5. A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
A.根据“如南朝宋齐人陆澄……”可知,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故选A。
【6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和“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可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好的书法作品;
B.根据“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可知,孟母只是以“断机杼”来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
C.根据“明代鹿善继……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可知,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而不是“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
故选D 【7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论证的理解。
A.“提出本文的论题”表述有误,应该是提出本文的观点“读书万卷始通神”。故选A。
三、古诗文阅读(8~15小趣,共18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 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 不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 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8. B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A.有时 / 或许;
B.都是“怎么”的意思;
C.在 / 向;
D.表示推测 / 代词,它的;
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例句中的“策”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
A.名词用作状语,像蛇一样;
B.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C.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D.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B项中“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理解有误,应该是突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故选B。
【点睛】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3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12. 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1. 上句用“浩荡”写离愁的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12. 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2)赏析。上句运用“浩荡”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写出了离愁的多,“白日斜”是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同时象征着国家日落西山的形式。“吟鞭”动作描写,“东指”即东方故里,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里作者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面对生死,文天祥做出了选择,宁愿死也要用自己的爱国之心照耀史册,这里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着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顸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威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 (2)主人日再食 再: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13. (1). 因此 (2). 两顿
14.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5. 不在乎抄书环境的艰苦,专心抄书;不在乎老师的态度,专心听学、提问;不在乎求学路上的奔走的艰苦,专心求学;不在乎自己吃穿的差、同学吃穿的好的比较,专心求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是:因此。
(2)主人日再食: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顿。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既,已经。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不在乎抄书环境的艰苦,专心抄书。(2)结合“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不在乎老师的态度,专心听学、提问。(3)结合“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可知,不在乎求学路上的奔走的艰苦,专心求学。(4)结合“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着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不在乎自己吃穿的差、同学吃穿的好的比较,专心求学。
【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①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②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⑤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⑦李的《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造化钟神秀 (2). 徒有羡鱼情 (3). 同是宦游人 (4). 英雄末路当磨折 (5). 何当共剪西窗烛 (6). 人迹板桥霜 (7). 仍怜故乡水 (8). 万里送行舟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徒、羡、宦、末路、人迹。
【点睛】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生能力而被煮熟。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这则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就这则材料进行评论。
【答案】(1)青蛙在沸水里迅速跳出,在温水里因为惰性被煮熟。(2)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3)示例:这则材料中的青蛙面对突然来的危险,非常警醒,但是面对小危险却失去了警惕心,最终被煮熟。让人失败的往往不是大的危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则材料指出了生活中的隐藏的危机,人应该多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的概括。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叙述类的材料,概括材料内容,要明确对象,明确对象的行为。对象是青蛙,行为有两个:在煮沸的水里立即跳出,在小火慢慢加热的水里因为惰性被煮熟。故可概括:青蛙在沸水里迅速跳出,在温水里因为惰性被煮熟。
(2)答题要点:道理一般是共同性的,人们从个别现象发现群体现象,由自然界的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现象,进而对人的生活进行指导。青蛙面对沸水立即跳出,象征着人面对大的危机会立即做出反应去应对;青蛙在小火加热的水里因为惰性被煮熟,象征着人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没有意识到,或者因为惰性不重视,最终失败。由此可知道理: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
(3)答题要点:评论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可以从内容,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可以从自己的思考等多个角度,一般用议论性的语言。示范:这则材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活中大部分的境况,他们面对生活中大的、突如其来的危机都会很快的反应、全面的去应对,但是面对日常的一些小问题、舒适的环境,却可能不会意识到有问题,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认为不影响大局,懒得去解决,于是小问题积累起来,最终压垮了自己的生活。这对人们是有启示的,人们一定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才能防患于未然。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望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答案】 (1). 中国石拱桥 (2). 茅以升
【解析】
【详解】结合具体的内容可知,本文是介绍石拱桥的说明文,故可判断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是中国文学作家茅以升的一篇文章,文章运用科学数据,以及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含量等。平实,简明的说明语言,首先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接着运用举例子,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
【点睛】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5分)
师傅点燃的一盏灯
马宝山
①很多年以前,在一间职工宿舍里住着四个人,一个师傅和他的两个徒弟。两个徒弟大的十九岁,小的十七岁。另一位也是一个青年工人。四个人里边数师傅的年龄大,师傅那年二十六岁。
②他们四个人早晨一块出门上班,晚上一同出厂回宿合,四个人形影不离亲热得就像一个家庭中的亲兄弟似的。亲兄弟似的四个人在星期天、节假日也总是在一起或逛公园,或看电影,也坐在小店里喝酒,酒喝得不多,喝得高兴就行。他们有时也去书店,那是陪喜欢读书的小徒弟去的。
③一天,他们又来到书店,小徒弟在新书架上看到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和《温泉》两本小说集,眼睛一亮,从书架上取下来翻过几页后激动地把书压在胸前。一个月只开18元学徒工资的人哪能买得起这两本精美的小说集呢?小徒弟就爱不释手地在书上摩挲儿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架上。一直站在小徒弟身边的师傅悄悄摸了一下口袋,踌躇一下也悄声离去。
④这天晚上,他们宿舍里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那位青年工人压在褥子底下的一张五元钱的票子不见了。这是青年工人半个多月的膳食费呀。急得他在屋里团因转。他们四个人同住一个宿舍好几年了,还从来没丢什么东西呀,师傳说:“你好好找吧,丢不了的。”
⑤青年工人就把被子褥子掀了个儿又翻了一遍,还把床底下的小木箱又拉出来仔仔细细倒腾了一遍,仍是不见那张五元的票子。
⑥师傅还是安慰青年工人说:“你别急,慢慢想,说不定你放在什么地方一时想不起来了,在咱这个宿舍里是不会丢的。”
⑦宿舍里丢了钱,谁心里都难受,又仿佛有一层灰色的迷雾压在每个人心上似的。那天晚上,大家都早早地躺到床上辗转反侧,很晚很晚了才走入梦乡。
⑧第二天早晨,师傅起得最早,他給大家打来了一桶洗脸水。在大家洗濯的时候,师傅拿起扫帚扫地,他一帚一帚扫得特别认真,一下子从暖气片下边扫出一张五元的票子,举在手里大声说:“看,这张五元的票子我从暖气片下面扫出来了,我说在咱宿舍里丢不了吧!”说着把钱递到那个青年工人手里。
⑨这一下子大家都轻松下来了,他们又高高兴兴地去上班。
⑩这天下午,师傅领着小徒弟来到书店,掬钱买了那两本莫泊桑的小说集送给徒弟,师傅在徒弟瘦削的肩膀上拍了拍,说:“好好读书,也要好好做人啊!”
⑪小徒弟接过书,哭了:“师傅,我……我……”
⑫师傅没让徒弟再说什么,他指了指西天一片绚烂的云霞说:“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
⑬多年以后,那位小徒弟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作家,他已拥有几大架子的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他自己写的几十本书。但是,当年师傅送给作家的那两本莫泊桑的小说集,他没有摆放在书架上,而是珍藏在一个十分精致的小木盒子里,冋时也把他的一个耻辱永远地隐秘在那个小木盒子里。
⑭作家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就是那位当年只有二十六岁的师傅。
⑮作家说:师傅在我心里点燃了一盏灯,这盏灯照得我一生的岁月一片灿烂。
19.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0.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徒弟就爱不释手地在书上摩挲几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架上。
21. 第⑪段中运用省略号有什么妙处?
22. “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3. 文中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9. 师傅 20. “爱不释手”本义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小徒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但由于买不起感到失望、遗憾;在情节发展上,为后文宿舍丢钱、师傅帮徒弟买书等情节作铺垫。
21.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徒弟既感动于师傅帮自己买书,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决心好好做人。
22. 转移话题,不再提宿舍丢钱一事;引导徒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要好好做人,以积极的态度走好人生之路。
23. ①细心、关心徒弟。在书店,师傅敏锐地发现徒弟很喜欢这两本书,有帮助徒弟的想法。②善于安慰人。安慰丢钱的工人,告诉他钱不会丢。③处理问题办法高明。师傅通过扫地一事,巧妙地把钱归还了丢钱的工人,顺利地解决了此事。④轻财重义,善于教导人。师傅带徒弟到书店买了书,并且委婉地教育徒弟要好好做人,使徒弟深受感动,受益一生。⑤年轻却成熟,品德高尚。师傅只有二十六岁,为人正气,品德高尚,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徒弟一生。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把握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师傅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他帮助徒弟买书,并且教育徒弟做人,照亮了徒弟的人生道路,他的崇高品质感人至深。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爱不释手”本义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小徒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的动作和情态,但小徒弟没有足够的钱,买不起这两本书感到失望、遗憾;为后文宿舍里青年工人丢钱、师傅帮小徒弟买书等情节作铺垫。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因为师傅为自己买书,小徒弟很感动;又因为自己偷拿了青年师傅的钱,师傅没有责备自己,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所以小徒弟好好做人的决心就在这断断续续的话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深层含义。
师傅阻止了小徒弟未说完的话,把话题从宿舍丢钱一事转到落日晚霞上来,让小徒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也如落日晚霞般美好,一辈子都要好好做人,积极面对人生之路。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①第3段“一直站在小徒弟身边的师傅悄悄摸了一下口袋,踌躇一下也悄声离去”,师傅看到小徒弟很喜欢这两本书,有帮助徒弟的想法,说明他细心、关心徒弟。
②第4—6段,师傅安慰丢钱的青年工人,说明他善于安慰人。
③第8段“在大家洗濯的时候,师傅拿起扫帚扫地,他一帚一帚扫得特别认真,一下子从暖气片下边扫出一张五元的票子”,说明他处理处理问题办法高明。
④第10—12段,师傅带小徒弟买书,并委婉地教育徒弟要好好做人,说明他轻财重义,善于教导人。
⑤结合全文来看,26岁的师傅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徒弟并受益一生,说明他年轻却成熟,品德高尚。
七、作文(50分)
24.请以“前行的脚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宇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前行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行色匆匆,刚欣赏过腊梅的芬芳,又见证了红梅的吐艳;刚刚送走樱花的缤纷,又迎来白玉兰的绽放。春天的脚步永不停息,伴着春风,伴着春雨,湿润着我们的心扉,温暖着我们的脸庞。
每天的上学路上,我都要细细欣赏周围的景色。不管交通再堵塞,不管路人再拥挤,路旁的绿色树木和花卉在我眼中,对我始终都有着无比的吸引力。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我忘了肩上沉重的书包,我的脚步坚定不移,向着学校,向着教室,向着远大的目标。我的目标不是遥不可及,但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一步步的前行,不能犹豫,不能徘徊,更不能后退。
前行的道路上,有困难,有曲折,也有痛苦。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一点点的困难和曲折可以压死人。在这关键时刻,老师和家人会鼓励我,督促我,给我以前行的动力;可是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对美好的未来的向往和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不是我一个人在走,我的同学和老师,还有为我们送饭和打扫卫生的校工,他们都在默默地付出。有一天因为特殊的原因,我起床晚了,离上课的时间不多了,我拦下一辆出租车,求司机师傅尽快将我送到学校。他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开到了校门口,我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下走进了校门。这是我唯一一次坐车去学校,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误了上学。
回过头来看,我在这条路上从七岁一直走到十几岁,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长成了一个高大的初中生。前行的道路永无止境,我还要考高中,上大学,直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走进社会。我的脚步永不停息。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题目“前行的脚步”中“脚步”是文章的写作对象。“脚步”不同于“脚印”,前者突出过程,后者突出结果。这里应理解其比喻义,指成长等。即文章要写的是成长的过程。“前行”是修饰语,突出强调了这个成长过程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自己的技能也在不断增强。
审题完成之后,选材。如果文章想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就从自身写起,可以选择一件或几件小事,来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突出不断“前行”的主题,进而表达自己成长的喜悦。也可以换个角度,站在集体或是国家的层面上,展示某个集体的不断“前行”。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国家经济上的飞跃或是科技上的进步,从而展现我们伟大祖国不断“前行”的脚步,突出自己目睹祖国壮大后的自豪感。
注意安排好详略,表达真情实感。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3.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4.原文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原文当中,我们要联系问题的上下文,在原文当中寻找、整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