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历史常考知识点
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习哪些历史知识呢?其实九年级的历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以后的历史中考的成绩,所以我们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一、人类的出现
1、起源:非洲南方古猿 (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2、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3、形成原因: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
5、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的“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
二、人种的出现1、时间: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2、分类及依据:根据人的体貌特征划分为黄种、黑种和白种人。
3、差异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而成。
三、氏族社会 1、形成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2、阶段及特点:母系氏族特点:①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父系氏族的特点:①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②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③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九年级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 四大文明古国名称 建立时间 统一时间 大河流域(北纬20°—40°) 文明成果
古代埃及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
古代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3世纪 长江、黄河流域 分封制等
二、古代文明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1、气候湿润,光热充足; 2、水源充足,便于饮水、灌溉;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三、古埃及相关知识补充1、评价金字塔:①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②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2、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意思是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化
四、▲古代两河流域相关知识补充 ▲1、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是苏美尔人。
▲2、汉谟拉比的主要贡献:①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②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见之于《汉谟拉比法典》▲4、《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或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5、价值: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五、▲ 种姓制度婆罗门 祭祀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ƒ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向国家纳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破产和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影响:激化了当时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俄十月革命
一、 二月革命
1、 时间: 1917年3月
2、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 背景: 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 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 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 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对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 意义:
⑴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对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 时间:1919年6月
⑵ 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 时间:1922年
⑵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 影响:
⑴ 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 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