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哪些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 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在中小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富有魅力的,其原始的吸引力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特别是数学对问题解决的巨大功能,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遗憾的是,我们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并没有很好地珍惜这一宝贵财富,自从孩子学习数学的那一天起,数学就变成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把最为神奇的数学世界变成折磨孩子的简单的重复劳动。简单的重复劳动最容易伤害成长中孩子好奇的天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如一位父亲将图书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告诉他:“你要是认识字的话,就可以自己编故事了。”借以激发孩子学认字的欲望。中小学数学中的故事是很多的,而且更多的是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数学教师不失时机地讲讲这些故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成人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积极鼓励自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了孩子又培养了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一个孩子玩滚铁环的游戏,突然发现:“直着滚比绕着弯滚早到终点,”然后提出:“这是为什么?”这时,老师就拿着尺子和孩子一起量了直线的长度,再量曲线的长度,使孩子明白: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有的孩子会立刻悟道:“老师,我到学校应该走那条直道,而不应该绕弯走附近那条道,因为那条不是直线,自然要绕远了。”老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而在孩子想知道又不十分明确,想说又说不清楚时,要及时、耐心,热情地启发孩子,回答孩子的疑问,这样就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孩子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特点和“亮点”,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时机,对孩子的认识施以正确、科学的引导。
四、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她在讲圆周率之前。常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大小圆周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所有圆周长和直径的比都是3.1416,这样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在憧憬的气氛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乏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知除法”时,我用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引入学习内容: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下15个桃子准备分给3个孩子,老大,老二和老三。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非常热闹。有的说老大少吃一些让给老二和老三,有的说老大要吃多一些,否则吃不饱……我先肯定他们说得都有道理,随后话锋一转:“那怎样分才能公平呢?这一节课老师请小朋友都来做评委,好吗?”通过这个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知不觉地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后来,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学数学,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
2、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抽象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通过运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使本来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教学开始,屏幕上出现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操场,在操场环行跑道上插了一面小红旗,屏幕出现一只小兔从红旗处出发绕着操场跑一周。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观察得特别仔细。紧接着老师问:“小兔绕着什么跑?”“怎样跑才算是一周?”“绕操场一周就是操场的什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通过此过程,使学生对操场的周长有了初步感知。这样,色彩明快、生动有趣的画面,强有力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抽象的数学概念于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后建立“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从而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减少了原有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3、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是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娱乐活动。将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使其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能得到发展。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经常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4、动手又动口,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学生发表自己想法和高见的机会,除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例如:我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再如:四年级的“找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最后得出结论:夹在两物体中间的物体的个数都要比外面的少一个。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角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5、开展学习竞赛来培养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求胜的心理会更加强烈。小学生拥有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