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李书福人物事迹介绍

智鹏 1172分享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李书福获得了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人物事迹吧。

  李书福怀揣着“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理想,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带领吉利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国际化战略布局,不仅推动沃尔沃汽车取得了品牌的复兴和持续发展,还成为了沃尔沃集团第一大持股股东、戴姆勒公司第一大股东,积极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经过20多年蓬勃发展,吉利集团连续7年位列世界500强,在全球拥有逾10万名员工。荣获“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李书福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企业家。从最初的“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论”到近来的“吉利沃尔沃兄弟论”,调子从之前的“不看好”到后来的“热捧”。

  “李书福”这个被敲了又敲、打了又打、描了又描的名字,渐渐地不得不包裹上一些保护色,只有在和创业、汽车这些词汇碰撞时,人与名字才真正融为一体,发出狡黠和率真混合在一起奇特的光。

  11月1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天津与百余位小微企业主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坦言:“创业首先要研究变化,并在变化中发现商机,在研究变化的过程中寻找机会。”

  李书福认为,机会只属于那些能够提前感知大势的人,他自己也受益于此,今天来看,吉利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每一步棋都是基于对大势的研判后的实践。

  创业缘于 “三中全会”

  “我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一定有很多变化,新政策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李书福原本程式化的表情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就像猎人远远地嗅到了几十里开外空气的异动,并竖起耳朵,静静地等待变化的发生,做出自己的判断。

  李书福的第一次创业就是与“三中全会”有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正上初中,听大人们在讲可以把土地分给农民,还可以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济活动。那时候就没有心思上学了。当时我就猜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要来了。”在初中就嗅到中国改革开放信号的李书福高中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尝试。第一笔创业资金是借款120元,但因所买的海鸥牌相机被偷,首次创业还没开始就以夭折告终。不甘心的他再次从父亲那里借来80多元钱,用70多元买了一台虎丘牌照相机,剩下的十多元买了胶卷和相纸。靠着这笔80多元的创业起步费,李书福开始了一个草根创业者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第一笔创业金血本无归,李书福又执着地再试一次,原因就是对大势的感知。 “对变化的世界要有自己的客观判断,判断明天有可能发生什么。”李书福说,“我拍照片时虽然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做这件事情是符合改革方向的,造汽车也一样。”

  “如果说现在还存在巨大的机会,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李书福把眼下的商机锁定在“转型升级”,在他看来,转型升级、创新创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创新,而不是重复过去的历史。

  在转型升级中把无序变为有序的组合过程就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

  李书福第二次创业是在垃圾堆里提炼黄金和白银,他把台州旧电器市场中混在一起的含有铜金银等金属的旧设备进行金属分离,硬是让那些和垃圾为伍的废品变成了价值不菲的贵重金属。而现在的李书福更是将这种无序变有序的分类创造价值行为赋予了理论色彩:“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在于有序地、有规模地、有清晰战略地把资源从一个复杂无序的状态里整理出来,这代表着一种水准。”他说,“组合产生效率。”

  从动念到收购沃尔沃用了十多年

  三年前,吉利从汽车巨头福特手中收购了北欧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彼时,海内外舆论哗然。客气的为其“蛇吞象”捏一把汗;不客气的则在冷嘲热讽中点评这是个“痴人说梦”的故事;着急的则警告他“冲动是魔鬼”。

  一片“不看好”的声音。

  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李书福动收购沃尔沃这个念头是在十多年前。“创业一开始时还没想过,但在我们造汽车的第四年我就想过了。”李书福回忆说,当时吉利非常弱小,年产量只有几万辆。“我的想法缘于对全球经济政治变化的判断。” 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活动上,李书福就指出,通用和福特这两个汽车公司是要破产的。“那时候通用和福特都非常红火,但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人口和那时候展现的经济竞争力,都会使欧美国家受到冲击。像美国这些汽车公司都是挡不住的,这是我的判断。”

  “中国经济的突然崛起,很多国家根本想不到,但我们参与其中,我们知道这种裂变产生的竞争力、这种崛起产生的竞争力,全球经济体系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在预料之中。”这个嗅觉灵敏的猎人心中早就盘算着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化中如何抢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东西,所以,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李书福笑了:“我就是在等候这机会。”

  但是,一家本来就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汽车企业要想收购沃尔沃的难度几乎相当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们找美国福特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谁,连见也不见、谈也不谈。”在李书福的记忆中,去美国与福特时任CFO的见面,如同一个穷人家未成年的孩子去和大富豪家小姐的家长说,“我想娶你的女儿”,碰壁是可想而知的。

  “他们认为这不可能。但后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得更深入更广泛,他们开始产生恐惧感,也因此而妥协。”说到最后收购的成功,李书福归结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关键时刻,李书福的韧劲起到了作用,而这种韧劲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对“势”的观察和判断。李书福用“站在现在看未来”的感知力赢得了这次百年不遇的机会。

  创新的驱动力不是钱

  “我对钱没有什么感觉。”摆脱创业初期为钱奋斗的阶段,李书福的新价值坐标中,钱变成了一个数字和符号。“我的衣服基本都是工作服,我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也没给自己分过什么钱,我的工资我也不太关心,个人的账,记不住。”

  有评论认为,李书福之所以不断地尝试着跳跃性的创业,其目标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把事做成。而这些“事”,就是李书福感悟大势后做出的每一个决策。

  早年他游走于政策并不允许的灰色地带从事照相生意,是因为他判断今后这一领域一定会放开;顶着政策没有放开的禁地做汽车也是因为他知道放开只是时间问题;自己的车年销量只有几万辆却一心惦记着有一天去收购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的沃尔沃,更是因为他预知了这个世界的变化。

  “如果现在让我创业,我不会选择工业。我想最起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想工业了。”对于当下该选择什么行业创业,李书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应该做第三产业,做服务业、信息。”末了,他又补充说,“互联网、金融业也可以。”

  李书福的关注点已经转到了信息技术,他认为眼下应该研究人的信息资源如何通过各种社交活动,掌握比较多的信息,再通过组合,使各方都能产生超乎想象的效益。要把现在的信息技术,和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孤立的经济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产生一种效应。“一定要组合,单独、孤立的发展,很难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优越的竞争力。”

  不过,这位在别人眼里已经和成功画等号的草根企业家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我们根本就没有成功。”在与成功这个词汇碰撞时,李书福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我在造汽车之前,是没有什么银行贷款的。吉利都是自营资本金,小日子过得很安全,现金流很好,也不用贷款,摩托车供不应求,那时候材料都是供不应求。而现在,银行欠款多达几百亿。”

  李书福选择的是一条做实业的道路,这个一直在“感悟世界、研究未来”的企业家当然知道这条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但这是他的选择,他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怨无悔地坚持。”这是李书福给出的创业秘笈之一,他给出的另一个秘笈则是“创业要找感兴趣的事来做”。

  “如果能做到这两条,就会感动天、感动地,最终感动你自己。”李书福说。
 


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文章:

1.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读后感-40年的风雨历程 - 5068儿童网

2.2018《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观后感精选

3.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 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

4.2018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作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5.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精选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

    热门标签

    78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