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一)
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这个故事,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好像我也被卷入了这次以少胜多的大战。
在官渡时袁绍的谋士徐攸抓获了一名传信人,是向许都传信催粮草的,这显然是个挫败曹军的大好机会,徐攸让袁绍趁曹营空虚之时将其一网打尽。可袁绍不肯,并认为是徐攸骗他,因为袁绍听信了其他谋士的闲话,认为徐攸是曹操的同窗,是在陷害他,还想把徐攸治罪,许攸只好连夜赶到了曹营。当我读完了这一句话的时候,为之叹息:“袁绍这个不识人才,没有计谋的将领错过了多好的机会啊!”
而曹操与袁绍不同,曹操当知道故友徐攸来投降的时候,正在床上睡觉,高兴得连鞋子也没穿,就跑出来迎接。许攸献计奇袭乌巢,成了曹操取胜的关键事件。这充分的说明,曹操识人才,怪不得当时那么多人才慕名而去曹操的身边。
最后因为袁绍的守军疏忽了敌军的军队,粮库被烧,袁绍的军队因此大败,曹操成了这次大战的获胜者,吞并了袁绍所占领的地区。
那些文武官就像战车上的武器和动力系统一样,缺一不可啊!袁绍不懂计谋,不识人才,最后文武官都一一离去,才到了如此田地。袁绍真是自作自受!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二)
东汉末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公元200年二月,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企图诱曹军离开官渡,然后一举消灭之。这时,曹操早已领兵来到官渡,听说白马被围,给于去救。曹操先派一支人马到达黄河,假装要渡河,袁绍听到消息后,急忙派大兵阻拦。曹操趁机带轻骑兵突袭白马。等曹操到了离白马十里之地,颜良才发现急忙仓促应战,被曹军先锋———暂降曹操,急于立功离去的关羽所斩杀。袁军群龙无首,顷刻间孤奔鼠窜。
袁绍闻讯,气得双脚跳。派大将文丑率六千轻骑兵为先锋,全军追击曹军。曹军把重武器丢在地上,让文丑认为曹军投降了文丑到时,以为曹军投降了,便领将士捡武器。霎时曹军见袁绍军乱成一团,就命令部队冲出去。袁绍军顿时慌了,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被关羽所杀。曹军大获全胜,形成了袁.曹两军对峙。
在这场强弱分明的战斗中袁绍为什么会输?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袁绍不采纳属下的建议,这是袁绍最大的败点,主要体现在两处:第一处是在战前,袁绍不听田丰、沮授的话执意开战。第二处是在曹操率大军进攻乌巢之际,袁绍不听张郃,高览之言,进攻曹操大营,而不救乌巢,致使张郃,高览叛变,让袁绍的战事雪上加霜;第二点是袁绍指挥不好,导致颜良、文丑过早被关羽斩杀,以至于最后无将可用;第三点是袁绍不能够充分信任其手下,导致许攸叛变,唆使曹操派兵火烧乌巢;当然,曹操获胜的原因也有两点,第一点是他能稳定军心,在危险前很镇定;第二点是曹操很能利用袁绍的上当之心,才取得了成功。
《官渡之战》让我明白了:在危险中要镇定,善于利用别人的缺点,这样才能成功。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三)
东汉末年,曹操趁政局混乱,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袁绍的兵很多,想攻打官渡。可是不管袁绍怎么攻打曹操还是想出办法应对。袁绍的一名士兵建议绕过官渡从别处进攻。袁绍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惩罚了他。这名士兵就是许攸,他很生气袁绍这样对他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出门迎接许攸。许攸告诉曹操假扮成袁绍的部队去烧掉囤积在乌巢的军粮。袁绍没了军粮士气低落,曹操趁机攻打,大胜袁绍。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总结出,许攸很聪明,而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袁绍因为固执己见,不听取他人的建议,才失去许攸这个好谋士。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四)
东汉末年,是群雄并起的年代,是乱世中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曹操就是逢乱世的一位英雄。他整治道路中第一次劫难就是官渡之战。这一次战役中袁绍倾其主力大军来到官渡仓亭,要与曹操斗个雌雄。曹操兵力上不占优势,俗话又说:谋事在人。所以,虽然兵力不如袁本初,但他的谋士都是一流的,而袁绍虽有田丰和荀攸,但他不会听信忠言,只听取郭图。最后还是失败。
其实,曹操在战前也是没有信心的,但他不可以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如果连一个集团的领军人物都害怕,没有信心,基层干部那岂不是更加乱套。曹操有一定的管理才能。这是他的一个成功原因。还有一个更加主要的原因:他们的心态。曹操的心态是:我只能赢,绝不能输,输了我就会一无所有,可能还会丢了性命。袁绍是:曹操死定了,我几十万大军不论如何都会赢他,不用担心。这就是我分析的他们的心态,所以曹操就很上进,而袁绍骄傲自满。这也是一个原因。
从这以上原因中我们能够获得什么人生启示呢?作为一个领导,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露形于色,要矜持,要冷静,要稳重,否则员工们对公司就会没有信心,公司就会乱成一锅粥,想力挽狂澜都不行了;在面对坎坷时,要保持一种上进乐观的心态,雪莱说过:冬天来了,离春天还会远吗?关键时刻心态的作用是很大的。
我遇事很不冷静,总是露形于色,沉不住气,希望慢慢改正吧。当然我心态还可以,愿一生都能好好保持住。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五)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一日,曹军的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来见袁绍。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还说许攸和曹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许攸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曹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曹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这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再如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