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分享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曾说:“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像苏轼一样活着
近日,借到《苏东坡传》一书,作者林语堂,认真阅读一遍,心中感慨颇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纵观苏轼一生,可谓造化弄人,年少成名,曾居庙堂之高,也曾流放岭南,一身才华,却起伏坎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人生中的低谷。该如何度过低潮期,我想苏轼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像苏轼一样活着,亲近自然,苦中作乐。在困难逆境中,苏轼没有自怨自艾,他兴趣广泛、亲近自然,把苦日子过成了甜日子,更成就自己文人、诗人、画家的美名。由己及人,我们能否在困境中依然活得这般滋润,这般洒脱,这般有滋有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我愿像苏轼一样活着。像苏轼一样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吧,救赎自己,更是成就自己。
像苏轼一样活着,逆境中仍与人为善,胸怀家国百姓。变法新政的阵痛让统治阶层更加贪婪,让普通群众生活更加凄苦,再加上不可预知的天灾,更多的家庭流离失所。元祐年间在杭州,短短一年半时间,苏轼疏浚盐道,稳定谷价,兴建居民供水系统和医院,更不顾与同僚官员意见相左,走访百姓,只身开展救济饥馑工作。这就是苏轼,身处逆境,也时刻为百姓谋福,胸怀家国天下。
像苏轼一样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练就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这就需要扩大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层次。格局大决定一个人不会只纠结于一件事,沉溺在一种情绪中。“风物长宜放眼量”,有勇往直前的冲劲,也要有谦退之道的淡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欣喜得意却不得意忘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受磨练而不妄自菲薄。这就是以平常心处之。
读一读苏轼的诗词,读一读苏轼的人生,面对无可逃避的挫折、困境时,勇于迎难而上,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哲学。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里提到过曾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腹踱步,问道:“我肚子里是些什么?”侍者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识见。而他的侍妾朝云却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就是苏东坡独有个性。
苏东坡一生几乎从没做过大官,这绝不是他的才华不够,而是灵感来的总是不合时宜。在宋朝那个做任何事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时代,像苏东坡那样,显然是不明智的。他也不是不明白,只是生性豪爽的他怎么能忍住自己的心里话呢?明明有能力却不被重用反而被一贬再贬,纵然是苏东坡也会对这个社会无奈吧?太多人的眼里容不下他啊!即使是他随手送给朋友的诗词也会遭到别人的舆论。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隋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东坡这样说过。
“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在朝为官的却误认为是苏东坡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必会在朝廷造反。(虽然是事实,但被人一语道破也没面子。)于是,众怒难犯,就是皇帝也不能放着那么多人的抗议。苏东坡的“不合时宜”终究还是害了他,自己被官兵追捕,朋友们被牵连。对那些酒肉朋友,他表示后悔,但对他的知心朋友,他却表示绝不后悔。对社会现状作出正确评论的苏东坡,有什么理由要后悔?好在后来有两首送给子由的诗传到了了皇上手上,他见子瞻措辞悲惨,这才使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但是最后却判得很轻。这也许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帮了他。
苏东坡总是受到历代皇后的庇护。元佑年间,朝廷在短时间内使苏东坡升至第三级翰林。不过苏东坡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大官——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日,在苏东坡恳请之下,朝廷终于降了他的职位,让他出任杭州太守。
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大概是他唯一的缺点了吧。在元佑八年的秋天,苏东坡的两个守护神相继离世,自那以后苏东坡的倒霉日子又开始了。直到他六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一切才全部结束。
终了。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像苏东坡这样不合时宜的伟人了。再没有了……
苏东坡传笔记
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优点是乐观、行善,这却也是他最大的之缺点。因为他过分了,没能识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的眼里没有任何坏人,导致媚颜奴骨之辈对他打击至深,虽为一朝忠臣,却不能安己,这又有何用?我觉得,所谓忠臣,不仅要忠于皇,亦要忠于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则满肚子好计良言却不和时宜。太过强烈的爱国之情了,导至最后在朝庭上竟孤立无援单枪匹马为百姓所付出,太浪费!依我看,因找对火候,该下手时出狠点,不有半分软弱,言则保己打敌,不言则守口如瓶,让敌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机。
可苏东坡正好相反,因为是诗人,把自己的忠肠散于诗中,包含攻击讽刺,这使政敌奸臣搞文字狱,这里的字有忌讳,那个字角触犯圣上……,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苏东坡不得翻身。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执着,这种慈善乐观的风格诗文,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庭立即压迫他,可他却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诗文而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竟觉气索,可谓脍炙人口。
让人觉得有趣的一点是,那些个宋朝之太后却总是充当苏轼的救命星,每当他穷苦之极,没落之极,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国家的大救星,还因太后们,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总之苏东坡的诗也好,人也罢,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场大雪过后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尽管饱受打击挫折却百折不挠,朴实无华背后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