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学生读书笔记

张洪 1172分享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的自我批判,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阿Q正传》笔记

  我每每捧读《阿q正传》一书,不禁思绪万千,对鲁迅的景仰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他给予所有读者做人的标准,今特将满腔悲愤拟信与主人——公阿q。

  辗转即秋。你之“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那又成了平庸,不思进取,堕落的代名词。依书中情景,阿q大师被污辱至今,竟还能若无其事,让自己更加堕落,难道你的“阿q精神”如此超群。

  夜深了,月光皓洁,但心中却有一层抹不掉的哀痛,你出身卑微无可厚非,便古往今来,此例数不胜数,回首“寒窗苦读”之圣贤:张继“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勤勉犹胜古;匡衡“凿壁借光”,废寝忘食,犹感世人,而你却选择了堕落,让自己变得颓废,麻木。被人痛扁,而自说占了便宜。何为自期期人,此矣。

  回首往事不堪,展望未来几分胜算。阿q,难道你愿意如此既已,命运的事实并非不可改变,成败得失仿如梦中惊鹤,何须戚戚然,茫茫然?人们都说逆境造就人才,为何你却愿在逆境中沉沦,所谓:人生几回伤往事,青山依旧枕寒流。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为何大丈夫顶天立地的誓言,却被你踩在脚下。

  若不是你,也许我永不知世上堕落的极点是什么。你背负着“人不为己,天株地灭”的誓言,可到头来收获又在何处?飒飒秋风,吹不动你的堕落的心,它正摇曳于泥涂中。你足可称庸碌无为的名人。

  告别辗转即逝的秋季,冬伯伯带怒颜来到人间,大街小巷皆是取暖之人,而你便身单薄,蜷缩在无人的角落,想着那件只换了短暂饱暖的破棉衣。为何你愿逆来顺受,却不给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不管结果怎样,做了就不会有遗憾。而你却选择践踏自己的尊严,出卖自己的人格。当你蜷缩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心中有无想过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是否致死不曾相信那悲惨的事实。至今,你的“精神”还被延用着,行容同你般颓废之人。

  阿q,若有来世,望你摒弃前嫌,重新做人,做个恒久不渝的人。

  《阿Q正传》读书笔记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

  作者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罗曼·罗兰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阿q正传读书笔记900字

  一、女性观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两个:要么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么是破国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论时则是后者的一套论调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啊!男人对女人,一面是轻蔑,一面是追求,连屈辱不堪的阿Q面对静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骂”,或“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并说着下流话,但同时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对女人的无限联想并出现了对吴妈的调戏。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奴隶,当男人也成为奴隶的时候,女人便成为物品,连人也称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传统习惯

  “从来如此,便对么?”作者借阿Q这一人物对这个问题作了阐释。在阿Q眼中,凡是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Q的逻辑是墨守成规,反对变革,排斥异己。凡有变化的,他都要加以排斥。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自然也是异端,因而成为他最厌恶的一个人;因城里人将长凳称为条凳、煎鱼用葱丝不合未庄老例而不满意;对革命他一向就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传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别。尊老子幼,文明礼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好传统、好习惯,值得发扬光大;至于女人缠足,男人脑后留条长辫子,虽是传统习惯,则不是什么好习惯,确确实实是有弊无利。

  三、革命观

  阿Q的革命畅想曲——报私仇、分财物、讨老婆,这些是他的自我设计,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向往革命的目的。对“威福、子女、玉帛”(权力、女人、金钱)的追求反映了农民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合理要求,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小丈夫”们的最高理想。因此,我们可以想见: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他也将只会以自己为核心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社会,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结果。

  四、奴隶性

  鲁迅对国民精神弱点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个双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自己又变成狼”,这是阿Q性格中最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赵太爷这些“狼”面前,阿Q表现出空前的软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虽然不甚服气,并试图获得胜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动了气同他打起来的时候,他又软下来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弱者的哲学,也是由狼变羊过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种两面人:“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五、看客态度

  鲁迅在一系列小说中描写了神情麻木不觉醒的看客形象:《药》、《示众》里鉴赏杀人场面时,“一堆人”“竭力伸长了脖子”“嘴张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写“回”字、偷书被打;《祝福》中鲁镇上的人们拿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十分得意的笑”着调戏小尼姑时,“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未庄的人们十分“欣然”地听阿Q讲杀革命党的事,阿Q游街示众时“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看客们露出“闪闪的像两颗鬼火”的狼一样的眼睛。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超越时空而魅力不朽。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对人性弱点的大暴露,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自我审视的一面明镜。

相关文章:

1.初中生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600字

2.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400字

3.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300字

4.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500字

    88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