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高中生读书笔记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里程碑位置的《呼啸山庄》是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原野为背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以其独特的想象力、沉着而冷静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写出来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呼啸山庄》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呼啸山庄》的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朱江,剧透慎入)
1847年,当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同时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舆论评价呈现了一面倒的态势——读者对《简爱》的倍加推崇和对《呼啸山庄》的嘲笑唾骂。一百多年后,世界各国读者票选出来的“世界十大名著”——《呼啸山庄》排在第四位(《简爱》未入选)。看来,时间不仅是一把“杀猪刀”,也是一把剥出美玉的“破石刀”。
我能够明白当时的读者阅读这本书时,所产生的不适,即便今天,豆瓣上依然有位得到“赞同”极多的留言是这么写的——“我是捏着鼻子读完这本书的”。
为何本书会如此倒人胃口?因为身为主角的希刺克厉夫形象并不正面,他残忍、冷血、执拗、变态、偏执、暴戾的反社会人格特征,使得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都笼罩在阴郁与悲泣的氛围之中,即便对于他怪异性格与态度的形成看似“事出有因”,但与他的过激行为相比,显然这个“有因”不足以解释他的“事出”,下面我试着剖析一下:
★偏执的反社会人格是怎样炼成的?
希刺克厉夫是被好心的老恩萧先生捡来的吉普赛孩子,如果他知道后来这个孩子给他的家族带来了什么,我估计老恩萧当时就会掐死这个孩子……
故事的悲剧,从一片好心开始,好心办坏事的“好心”。
书中并没有解释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儿女双全的老恩萧会对一个捡来的异族孩子如此溺爱,甚至凌驾于自己的亲骨肉之上?这个原因留给读者自己猜想。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老恩萧捡来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只狼,在他对这个孩子的成长中所进行的影响和定位,无疑是自掘坟墓。
老恩萧是个好心的糊涂老头。
一个被遗弃的流淌着野性与不羁的吉普赛流浪小孩,老恩萧捡回他是善良的体现,认作养子就值得商榷了,而对其喜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就是脑经发热的表现,老恩萧给了一个街头孩子从地狱到天堂的美梦,却同时培养了自己儿子对其嫉妒与抱负的复仇之心,专门用于把这个正在做着美梦的孩子从天堂到地狱的一脚踹醒。
此时,还出现了所谓“神助攻”的队友,这就是主角希刺克厉夫的致爱凯瑟琳·恩萧(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他们爱情的定位与性质),同样,这位美丽的女孩子带着父亲捡来的野孩子玩了一把“地狱——天堂——地狱”的游戏,从前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浓情蜜意,到后来鄙夷对方身份而又另嫁他人,小希刺克厉夫又“被”狠狠的坐了一次云霄过山车……
我曾说过,人世间最残忍的折磨就是“让你拥有一切,然后再把它全部夺走”。
老恩萧将这个可怜的孩子打造成“高富帅”地位, 凯瑟琳·恩萧令其怀揣了迎娶“白富美”的美梦,最后由辛德雷·恩萧一棒子将其打回原形……
这一家三口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打造一名“偏执的反社会人格特征”的高难度动作。
同时,在希刺克厉夫的成长过程中,老恩萧既没有给这个孩子以足够的教育与良性的品质,在弥留之际也没有给他任何的保障与传承,就好像他捡回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小猫或者小狗,拿在掌心宠爱与把玩,就图一个乐。
以上,为日后的悲剧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我想说的是,许多读者和书评也许只觉得希刺克厉夫日后成为“魔鬼”是因为所谓的爱情,这很“浪漫”,但不是实情,实情是这个流浪的吉普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两次上天入地的大逆转,而这是人世间最残忍的戏弄与刺激。
★报仇雪恨和报复社会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冤有头,债有主”。
基督山被陷害入狱、夺其所爱,后来分别找到仇家实施惩罚,这是报仇雪恨;
哈姆雷特被叔叔杀父夺母,后来手刃杀父仇人,这是报仇雪恨,即便误杀准岳父造成爱人疯癫,也不是其复仇计划之一,属于“无心之过的痛苦误伤”;
乔峰背负父母的血海深仇,到处寻觅“带头大哥”复仇,误杀阿朱是被马夫人的阴谋和阿朱的代父受过所至,同时也对其父滥杀无辜感到不耻,即便被困聚贤山庄也要先喝碗恩断义绝酒,然后再开打,这也算有理智的报仇雪恨。
然而,本书的主角,则不在这个范畴。
《基督山伯爵》的读书心得我专门探讨过“复仇是个技术活”,手法、方式、轻重、精准都需要考量,这需要何其的理性与控制?
上面说到,本书主角希刺克厉夫被恩萧一家打造成了“偏执的反社会人格特征”的魔鬼后,他的“复仇”即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说白了,就是一通报复社会的“扫射”!仇人和情敌自不放过,侮辱仇人的儿子姑且也算“情有可原”吧,但后面的事情就太过分了……
他的“报复之剑”已充满了魔性,挥向了对他一往情深的女人、挥向了致爱的宝贝女儿、甚至挥向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的亲人……
虎毒不食子,连子都食的东西,那自然就是禽兽不如了……
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让古往今来的读者均感到不适,因为这个主角的塑造,在其他小说影视作品中,毫无疑问是彻头彻尾的反面恶魔,无论是100多年前还是今天的道德观,依然不会对其行为有丝毫的谅解,因为他触碰到了人性的底线。
他所谓的“复仇”不是“复仇”,而是丧心病狂的报复社会……追其原因可参照上述,这是恩萧一家三口无心中神配合打造出来的这个怪咖魔王。
★亲爱的,这不是爱情
对于小说的解读有个不成文的“定势”,凡是主人翁令人不解甚至过分的行为举动,都倾向于将其归结于“爱情”所致,就好像“爱情”是所有过激行为的保护伞,即便不能被原谅、也可以被理解。
爱情这个神圣的名字,就这样成为了如此藏污纳垢之处,成为了一切反社会行为的收容所。
本书中,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恩萧的“畸形爱情”同样被多次解读为希刺克厉夫后来变态行为的“洗白浴池”。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心得中,我们谈过,心理学对爱情的定义是:“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同时,爱情具有相异性(目前社会对此条已经逐渐宽容)、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
此二人,除了相异性和部分生理性,既不具备成熟性、高级性,也不具备利他性,这就是他们爱情悲剧的由来。
两小无猜、喜欢在一起玩耍十多岁的他们,谈不上成熟,我觉得即便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也不敢断言他们那时候就是板上钉钉的“伟大爱情”,从后来凯瑟琳·恩萧对管家的陈述就可以看出来,她自己的语无伦次、思维跳跃,什么我爱这人但是还是要嫁给那人、因为这人和我很像但是身份卑微、我嫁过去还可以用我老公的实力来帮助这个情人……
我们很多人会被凯瑟琳·恩萧对爱情的一番慷慨陈词所打动,“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惇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
其实,想一想,如果凯瑟琳·恩萧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在我们面前说了此宣言后,毫不犹豫的嫁入豪门、并宣称用豪门的实力帮助自己的情郎(也没兑现),你就会知道,这个女人有多扯了……我估摸着,再不济,你们也该试试私奔呀!?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女人说完一番海枯撕烂的爱情宣言后,竟然心不在焉的神游去了……
(原书)一分钟以前她还很凶,现在,撑起一只胳臂,也不管我拒绝服从她,她似乎又找到了孩子气的解闷法,从她刚咬开的枕头裂口中拉出片片羽毛来,分类把它们一一排列在床单上:她的心已经游荡到别的联想上去了。
另外一边,希刺克厉夫的行为就更扯了,自己所谓的致爱奄奄一息,他不顾其百般阻止,却打着报复的旗号把人家小姑子给睡了……睡完还百般折磨这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后来还继续折磨为他所生的亲生儿子致死,同时,对自己致爱同名同貌的女儿——凯瑟琳·林惇,绑架威胁、拳打脚踢……
我已经讲不下去了……
那么,我如果说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具备“利他性”和“高级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吧?另外,把此二人的这种情感誉为“伟大爱情”的朋友,你到底愿意有个这样的女人、还是这样的男人相伴呢?
那他们这不是爱情那什么是爱情?作者在书中已经给予了答案:
(原书)亲密的关系就是这样开始很快地发展着;虽然也遇到过暂时中断。恩萧不是靠一个愿望就能文质彬彬起来的,我的小姐也不是一个哲人,不是一个忍耐的模范;可他们的心都向着同一个目的——一个是爱着,而且想着尊重对方,另一个是爱着而且想着被尊重,——他们都极力要最后达到这一点。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女士借女管家的口道出了她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情必须伴随着尊重并且不断的为对方去成长和改善自己,此处描述的是哈里顿·恩萧和凯瑟琳·林惇的爱情,这是书中最后吹来的一阵暖风和照射的一丝旭日,全书30章的阴郁,最后迎来了4章的云开雾散。
★爱情是不断成长
哈里顿·恩萧和凯瑟琳·林惇的组合模式,是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恩萧的复刻版,当粗犷遇上细腻、卑微遇上高洁,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这里有一件关键的情节物件——书。
哈里顿·恩萧自卑的爱着凯瑟琳·林惇,他采取的不是放荡不羁,而是沉下心提升自己——读书,凯瑟琳·林惇也是通过这点渐渐的改变了对哈里顿的看法与态度,她觉得这是一个自卑但不甘于平庸的男人,因此,在嘲笑过他以后,通过女管家的训斥后反省了自己,并心甘情愿的做起了哈里顿的语文老师,通过读书,她开始懂得欣赏起哈里顿,并通过书这个媒人将他们两人拉到了一起,实现了精神的交流。
书中暗藏两个作者的观点,一是通过凯瑟琳·林惇的观察,希刺克厉夫是不读书的,二是通过女管家丁耐莉的话中,希刺克厉夫是没有信仰的,这就暗示了他在遭遇打击后,没有精神的支撑与引导,没有任何信仰的慰藉与洗礼,从而在成魔的路上越走越远。
(原书)“当我有书的时候,我总是看书,”凯瑟琳说,“而希刺克厉夫从来不看书;所以他就起了念头把我的书毁掉。好几个星期我没有看到一本书了。
(原书)“你是知道的,希刺克厉夫先生,”我说,“从你十三岁起,你就过着一种自私的非_的生活;大概在那整个的时期中你手里简直没有拿过一本《圣经》。你一定忘记这圣书的内容了,而你现在也许没工夫去查。可不可以去请个人——任何教会的牧师,那没有什么关系——来解释解释这圣书,告诉你,你在歧途上走多远了;
此时,我想起了《岛上书店》的一句话:“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不会太坏”。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 最奇特的小说 。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呼啸山庄》读书笔记3篇《呼啸山庄》读书笔记3篇。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 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 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 ,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 埃德加。虽然她说 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 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 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 时,用肝肠寸断这几个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也并不以为过。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 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 贫穷是可耻的!
特殊性格决定特殊命运
拿破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如果有人嘲笑我个子矮,我就砍去他的头,这样他就和我一样高了 。相信希斯克利夫和拿破伦的想法一样:与其没有尊严,任人欺凌地度过一生,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既然弱者不得好活,强者也不得好死。正是爱与恨的鲜明反差,正是特殊环境下的爱恨情仇造成了希斯克利夫那份独特的个性,而那份独特的个性,又如火山的迸发,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印度有句谚语: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希斯克利夫既然播种下了仇恨、残忍的性格,就将收获悲剧的命运。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他的复仇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呼啸山庄》读书笔记3篇读后感、观后感。对他而言,只有占据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才有了的财富,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利,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
他屈服于了周围的环境,他的心灵因此而痛苦,因痛苦而扭曲,因扭曲而变得固执、残忍,他的恨难以抹去
的确,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如果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鄙视,又怎会形成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如果没有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导致他疯狂的复仇?只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于猛烈罢了,燃烧了别人,也燃烧了自己。只要人性的物质导向还继续着,痛苦的心灵还挣扎着,反抗就会不断高涨着 这是一种现实妥协中的残忍个性!
可是,希斯克利夫除了残忍,天性中仍具有善良的因子,他在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善的可能。临死前,他能够放弃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就表明了这点,甚至于他自己最后也承认: 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 这使人们不得不深思:在罪恶、仇恨、怨毒的土壤里,能否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任何富有魅力的个性,都应包含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在环境的突变里,性格中隐蔽的因素就会爆发,与环境一起构成合力,扭转命运。当弃儿希斯克利夫获得老庄主的关怀和凯瑟琳的爱情时,他是善的,满怀感激的,但老庄主的去世,特别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改变了他生存的环境,他的性格为之突变,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可当他不断报复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已经成为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主人,他的仇人也相继死去。身份的转变加之仇人们的死亡,使他复仇的动因一点点的瓦解,残存的爱再次萌发,他走向了 善 。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具有了丰富性。如果没有希斯克利夫向善的过程,这个人物也不过是个 扁形人物 1)罢了。
希斯克利夫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命运揭示了环境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物真实的行动轨迹。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真正遵从了他本人的生活法则,毫无自己的主观臆造。对于这一点,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谈到: 你将不是要求诗人矢忠于他所强加于诗人的倾向,而是要求他矢忠于他自己的倾向,不要违背他自己的天性,不要逃避他的天职 。2)
可以说,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可感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贫穷小人物的缩影与象征,他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个富有社会中贫穷小人物的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不断向人们警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与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这是希斯克利夫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是这部小说所显示出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难道爱一个人就要恨吗?”我读完《呼啸山庄》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南湖岸边反思。每次读完一本名著,总是怀揣着复杂的心情纠结了很久。这次也不例外,读完《呼啸山庄》后,曾经何时,感动、震撼、惊讶、忐忑、困惑……都一下子涌现出了我的心头。而我整个人感觉就像爆炸了一番,内心同主人公一起纠结、郁闷、愤恨、爱……
枯草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就这这间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屋里,艾米丽?勃朗特用她最尖锐的笔刻画出了一个刺痛着无数读者心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极尽笔墨刻画希斯克利夫的心理和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由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的转变贯穿整个小说的红线,又是小说精髓所在。
对于希斯克利夫,我每次读到他总是会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或是同情,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而且就连他最忠实的伙伴凯瑟琳也离他而去,他学会了反抗。或是痛恨,他疯狂地复仇,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或是欣赏,他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了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斯利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走远。现代社会在物质利益的扭曲之下,很多人丧失了领略爱情的真谛天性。现实中的爱往往因为一点点小事或者矛盾而离心,越走越远,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那种执着”(希克斯利夫的执着是固执和扭曲)。经常在电视上或者身边听到很多家庭不和睦的故事,今个我要和你离婚,明个你和他分手之类的,往往经不起考验。因为爱转化成仇恨的,最终将尝到仇恨的苦酒。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因为“小三”杀人的事情,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忠贞。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00字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里程碑位置的《呼啸山庄》是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原野为背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以其独特的想象力、沉着而冷静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写出来的作品。
《呼啸山庄》是一个发生在两个英国家族(恩萧一家与林顿一家)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很多年以前,英国北部一个风景优美,但却十分荒凉的荒野上。这是一个关于爱、恨的故事,是一次魔鬼的复仇,是一场跨越生死的爱情,是一段无法获得宽恕的人生。两位主人公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他们之间的爱和希斯克利夫的恨共同摧毁了他们所有的幸福。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三个部分逐步展开的。
第一部分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希斯克利夫被恩萧先生带回家,并成为这家的一员,除了恩萧先生和凯瑟琳,其他家人都不喜欢他。渐渐地,他们之间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凯瑟琳想时时刻刻都与希斯克利夫在一起,而希斯克利夫也愿意为凯瑟琳做任何事情。恩萧先生死后,辛德雷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仇恨希斯克利夫,在他看来,希斯克利夫抢走了他应得的父爱,所以对希斯克利夫实行暴虐和压迫,希斯克利夫慢慢的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第二部分描写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同时又想帮助希斯克利夫脱离如此糟糕的生活,早日离开呼啸山庄,她背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画眉田庄的她根本不爱但英俊、富有的埃德加·林顿。所以希斯克利夫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悄然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伤心之地。三年以后,犹如绅士但不乏野性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进行他蓄谋已久的复仇计划。他首先与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尔结婚;然后把自己的所遭遇不幸和屈辱强加给下一代,在这片野风肆虐的平原上,他把所有人的心冰封了;最后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占为己有。他的复仇计划已经完成了,但此时凯瑟琳早已带着遗憾离开了。
第三部分写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在临死前,希斯克利夫依然保持着对凯瑟琳的思念,嘴里念叨着“爱情……永远……”。最后作者给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希斯克利夫死后,有人说看见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鬼魂在这荒凉的原野上散步,这对恋人在世上的时候没有过上幸福生活,死后终于永远的相伴在一起了。
《呼啸山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恨的反复纠缠,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死亡,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我们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不知道希斯克利夫在离开的三年中经过怎样的曲折磨难和处心积虑来完成复仇计划,我们只知道当他回到呼啸山庄时,他要把对手的财产一步一步地占为己有,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步一步地地逼上绝路。在这惨痛的复仇过程中,是爱还是恨www.99zuowen.com起了重要的作用?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内心的爱,是对凯瑟琳跨越生死的爱。由这种爱产生的恨使希斯克利夫从人转变成魔,使人性彻底冰冻、撕裂和堕落。这就是这篇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核心——爱与恨的交织。
读完《呼啸山庄》,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这个悲惨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希斯克利夫的遭遇告诉了我:对于世界的黑暗,对于人生的困境,如何以自己的爱来换取光明,驱散阴霾。凯瑟琳的悲剧告诉了我: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如何选择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