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000字精选
《国富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的一部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国富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000字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国富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000字精选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进步:源于分工。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及劳动者的技能、熟练程度、判断力的提高皆为劳动分工的效应。
劳动分工在制造业的表现尤为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因为生产时间、地点都比较集中,很容易观察劳动分工现象。大型制造业的劳动分工因为涉及分工较多,且地点分散,不易观察,但也是存在的。
劳动分工极大的提高了产量、生产效率归因于三种情形:
1. 技能提升,必然使他们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增加。 由于实施了分工,各个工人的业务变成了单一操作,终其一生重复进行,使得每个特定工种的熟练程度提高;
2. 不同工作衔接的转换时间大幅减少,提升了工作效率。 (当工人经常需要更换工作地点或工具时,在衔接过程中工人可能偷懒,造成劳动效率低下,因此此处对于公司而言,即发现人性的弱点,在管理中如何克服,并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
3. 机器的发明减少了劳动力或提高了劳动效率, 使一个人可以完成之前需要很多人完成的事情。
与将精力分散到很多不同的事情相比,当一个人全神贯注致力于一个目标或者一项专业工作时,往往更容易发现找到更容易且便捷的方法。因此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尽量努力成为自己所在领域专家,专注而投入、协同合作,达到效益最大化。
作者举例说明火力发动机的开关操作工,为了获得更多的与同事娱乐时间,找到了不需其协助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技术发明都是人类为了将自身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比如洗衣机、洗碗机等解放了家庭主妇,因此使家庭妇女有机会走出家庭,进入职业工作。或者有时间思考、享乐创造出更先进的发明、技术、思想。
在劳动分工的过程中,当机械制造演变成一种职业,制造机械的人常常也是改进各种机械的人,而非使用机械的人。开始出现一些哲学家或思考者,其主要任务不是做事情,而是观察一切(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专业都要给自己留出观察思考的时间,所谓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因此这些哲学家或思考者也变为一种职业。每个人都变为其领域或行业内的专家。
劳动分工使各行业的生产力大幅增加,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即使最底层的人民也能享受到富足生活。因此在欧洲最勤劳俭朴的农民所享受的生活质量也比主宰一万名奴隶的生命及自由的非洲王子更高。
第二章:论分工的起因
交换引起了分工
劳动分工带来很多益处,但不是人类智慧预见或引导的,而是源于人类天生的交易的倾向。
这种倾向只有在人类中才存在,在其他动物中偶有发生,但也只是偶然现象。当动物欲从人和其他动物获得什么时,除了讨好他们之外,没有任何说服或者劝诱的手段。人类有时也对其同胞采用相同的方法。但是,在文明社会,一个人会需要大量的协作和协助。几乎所有其他的动物个体,当其成熟时就都可以完全独立,不需要其他生物的协助。但人类一直都需要其同胞的帮助,并且如果只期望于他人的仁慈和施舍是徒劳的。若能够让他人的帮助处于自爱或出于其自身利益,这个人才能获胜。给予他人所需才能获得自己所想要的,这是任何一个给予(交易)的意义。 我们生活中日常所需,大抵都是通契约、交换、购买获得的。源于他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非他人的仁慈。
所以,人类从这种相互交换的倾向中产生了分工。
劳动分工有助于每个人成为其行业内的专家,其才能在从事这种特定的工作中臻于完美,可以生产超出自身所需的各种产品。不同的人天赋并无多大不同,由于劳动分工每个人从事不同的职业,也导致了个人才能的不同。这种不同多是由于习惯、习俗及教育不同造成的。动物之间的不同对于彼此并无多大用处,但在人类中间,各不同的天才之间对彼此都有益处,我们常受益于那些有才华的人所创造的各种物品。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分工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也就是受到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
交换的力量为劳动分工创造了机会,因此这种分工的广度一定总是受这种力量范围的限制。当市场很小时,没有人会有勇气将自己全心投入一个职业。
有某些行业(职业),即使是最低级的,也只能在一个大的城镇存在而不是其他地方。例如一个搬运工,也不能在大城镇之外的其他地方找到供其生存的稳定职业。在一些偏远的小村庄,每个农民都是全能的,即同时是屠夫、面包师或酿酒师。我们在此可以联想到人口的聚集是繁荣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劳动分工最为彻底,很多家庭没有背景关系的人也能谋得较好的职业,而这种人口聚集带来的广阔的大市场是以高房价作为代价的,人类历史上还未有过如此大人口的工业化城镇化国家,因此中国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在繁荣不中断的情况下将来会是世界第一。
交通的便利也是影响市场大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水运比陆运的成本低很多,为各行业打开了广泛的市场,因此在海岸边和可航行的河岸线附近,各种工业自然开始分化并不断进步,通常不须很长时间在这些进步之后就将其扩张到该国家内陆市场。在亚当斯密时代,若两个地方出了陆运之外没有其他的交通方式,没有货物可以承担其重量相对应的运输成本。在世界上相隔遥远的地方就几乎没有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的降低,使得不同地方开始互通有无,各自交换商品,互相扩大对方的市场。 当今的互联网购物、跨境购物是在交通、通讯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发展繁荣起来,而这些最本质的技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网购在中国的繁荣发展让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在某些方面非常领先,而实际上中国的领先只不过是巧妙的利用了先进的技术,而非真正的创造发明。而当今政府所提倡的一带一路,其实从本质上讲也是改善交通环境,使中国与其他更多未工业化的国家连接起来,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
鉴于水运的优势,很自然工商业最初是在为其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打开整个世界的市场提供便利的地方产生改进,之后再不断渗入内陆市场。在北美殖民地,种植园一直都是沿海岸或可航行河岸,很少有离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远的地方。当然,美国后来的铁路建设,使得这一障碍被克服,欧洲人不断西进,最终将印度安人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
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最先文明化的国家是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中,埃及是在农业和制造业首先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国家。尼罗河及其支流将埃及国内大城镇及小村庄都连接起来。内陆航运的延伸和便捷可能是埃及早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古老的东印度孟加拉声及中国东部省份在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非常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埃及、印度或者中国都未曾鼓励商业,所有这些国家的富裕似乎都源于内陆航运的发达。
非洲内陆、亚洲的黑海及里海北部,古代塞西亚,当代鞑靼、西伯利亚,在不同时代都一直是野蛮未开化之国家。鞑靼是不可通行的冻海,河流之间距离太大,大部分都不适合进行商贸往来。非洲大陆也是如此。在任何国家,若其通过水运方式进行商贸往来而未分成许多支流或运河,在到达海之前彼此交汇,其商业发展不会很好。因为拥有其他领土的国家有权力阻止上游国家与海的互通。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效应
劳动分工使得人以交易为生,货币作为交换媒介随之产生。
劳动分工的建立使得人人都以交易为生,或者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商人,社会也逐渐演变成一个商业社会。(每个人、每个公司都是商业社会劳动分工的一个服务或产品提供者而已)
交换的力量常常受阻,因为人们找不到合适的媒介作为货币。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用牛、盐、贝壳、香烟、糖及钉子(金属的利用)等作为交换的媒介。最终由于金属的稀缺性、易保存、耐久、可分割性等特征作为交换媒介。铜、铁、银在不同国家作为货币使用,最初使用原生态的铜棒、铁棒等,后来在上面标注数量及精度等。但金属的称重也是一件需要很高的精确度的难事,有些人在重量上或精度上作假,最后在金属上盖上公共的印章以显示其精度,直到后来铸币显示其重量。
最初铸币上显示重量即为其所含金属的实际重量。但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我相信君主及君主国家的贪婪和不公,滥用了其子民的信心,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铸币中所含的金属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君主及君主国家能够以要求较少数量的银偿还债务、履行承诺。这种方式对债务人极为有利,对债权人非常具有破坏性,有时与公共灾难比较,对私人财富产生了更大更普遍的革命性危害。
货币逐渐成为商业社会通用的工具,交换的媒介。那么交换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呢?
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有很大使用价值的东西经常没有交换价值或很小,相反有些东西没有使用价值但交换价值很大。比如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用水几乎买不到什么东西;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却可以用来交换很多其他物品。
作者将在以后的几个章节中致力于探讨三个问题:
1. 可交换价值的真实衡量是什么?商品的真实价格包含什么?
2. 这是价格组成的不同部分是那些?
3 在那些不同情况下,时而其价格提高,或价格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是那些原因导致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其内在价格不完全相等?
(国富论是巴菲特最经常读的书之一,我想这里真的也是价值投资的原理发源处)亚当斯密先生特别提示这些概念非常抽象,他将尽力将其生动形象,但读起来难免还是晦涩难懂。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
劳动价值显而易见地在任何时间和地区,成为唯一普遍的而正确的衡量标准。
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一切货物最原始的抵偿形式。所以世界上任何商品,在最初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金银购买的。
虽然粮食的实际价格是被监视的,但是一个世纪到另外一个世纪也会多多少少受租价的影响。劳动价值不会因受粮食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这看起来在每个方面都适用,并不属暂时或偶然,但是达到平均或普通的生活必需的价格。
粮价也被规定好了,但是但是银的价格很少逐年变化,而经常保持一致。所以粮价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变或几乎保持不变。这时劳动价值也会在粮价上下浮动的时候保持不变。所以,劳动价值显而易见地在任何时间和地区,成为唯一普遍的而正确的衡量标准。
但是尽管在建立永久的租金,甚或非常长的租约,可能在名义或者实际价格上有些分别,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买卖无关。在同一时间地点,所有商品的名义和实际价格是相互恰好有一个比例,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所决定,所以当货币诞生后,在同一时间地点,货币则成为了(劳动价值的代表)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切标准。
虽然在偏远的地区,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和比例可寻,但商人仅仅从钱上考虑,和他们所买卖的银的量上考虑。
由于商品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决定了所有的买卖有利于否,所以在所有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考虑价格(名义价格或者货币价格)是不是比价值多出很多。
随着工业的进步,商业(发达)的地区发现用金属铸币非常方便,金币作为更大面额,银币中等,铜或其它金属作为更小面值。然而人们把其中的一种用得更多超过其它两种。罗马人在次布诺战争之前,铸造银币之前,只有铜币。所以铜币在那时被用作价值衡量的标准。
我相信刚开始时在所有国家,一个合法的支付方式被作为标准的衡量价值的金属的只有那一种。在英格兰,金子在被铸币之前都没有成为合法的支付物。金子和银的价值是被市场所决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逐渐地对用不同的金属货币习惯,和因此更好地接受他们预期价值的比率,我相信在很多城市确定的比率非常方便,而且被法律声明。但在改变的作用下,这个规定好的比率又会演变为名义价格。
事实上,在规定不同金属铸币发展的过程中,最贵的金属决定了整个币值。金币的改革也明显地增加了可以交换它们的银币的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地租、劳动和利润。
劳动数量最初是价值的唯一规则。在早期和原始社会,在积累货物(stock)和占有土地之前,用来购买不同物品必要的劳动数量之间的比例是唯一可以支配其交换的规则。
若一种类型的劳动难度更大,这种较高的难度应该获得一些额外补偿。难度较大的劳动一小时的产出可以交换难度较小的另一种劳动两个小时的产出。
若一种劳动要求高度的灵巧性和独创性,拥有这种才能的人获得的尊敬自然会给他们的产品/产出增值,为超出其所花费的时间所应得的。这种才能不易获得,是长期应用的结果,其产品/产出的高价值经常只是对其花费大量时间获取此类才能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的合理补偿。在社会高级阶段,对于较高难度及技能的补偿通常以工资形式体现。在早期和原始社会也有类似的补偿。
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的劳动所得都归劳动者所有。一切物品能够交换或者支配的劳动量,只取决于它所需要的劳动量。
随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劳动者大多数情况下须和雇佣他的资本所有者分享劳动所得,此时劳动已经不再是决定价值的唯一因素。这些劳动生产物被用以交换后获得的货币、劳动或者其它货物除了支付劳动工人工资以外,还有一部分剩余,这就是纯利润。
当物资集聚到某些特定的人手中时,他们之中的某些人自然会雇佣勤劳的人,为其提供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目的是通过销售这些人的工作产出以获得利润或通过其劳动对材料增值。在为了钱、为了劳动或为了其他产品而交换完整的制造品时,在足以支付材料费用及工人工资之后,剩余部分是给予那些冒险使用其物资而承担这类工作的人的利润。工人对材料增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是其雇主对其所有物资及其支付的工资的部分所获取的利润。他本来毫无兴趣雇佣工人,除非其从销售工人产出的产品中所获得超过替代其所拥有的物资所需;他本来也毫无兴趣投入大的物资(可否理解为投资),除非他所获得的利润与所使用的物资多少成一定比例。
有人认为,利润可能被认为仅仅是某一特定形式的劳动,即监督和指导劳动的工资。这种监督和指导形式的劳动受不同的原则所指导,并且与特定监督指导劳动的数量、难度、或独创性不成比例。 他们受所投入的物资价值决定,并且与所投入物资的价值大小成比例。(作者举例假设制造业利润率都是10%,材料和工资投入为1000英镑的制造产品监督指导工作的年利润为100英镑,材料和工资投入为7300英镑的制造产品监督指导工作的年利润为730英镑)。虽然利润如此不同,但其监督指导劳动可能几乎相同。监督指导劳动大多数主要是一些文职工作。他的工资是对其监督指导劳动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对其劳动及技能的认可,也是对他的信任。但这种劳动人员的工资与其监督管理的资金并不成比例。资本的所有人,尽管他不用付出任何劳动,仍然期待获得与其资本成比例的利润。因此商品价格中,利润成为了与劳动工资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受不同的原则指导和支配。
一旦任何国家的土地已经全部变为私有财产,则地主和其他任何人一样,喜欢不劳而获,并对即使是土地的自然产出也要求收租。因此,当土地全部变为私有财产时,地租就成为大多数商品价格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前面谈到的两个是劳动和利润)。
商品价格的三个不同组成部分的真实价值是由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衡量的。
在进步的社会中价格组成的所有三部分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最进步的社会,有些商品的价格只有两部分组成即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还有一小部分商品,其价格只由工资组成。比如海鱼,其价格一部分是支付渔民的劳动,一部分是捕鱼业利用的资本的利润。比如苏格兰某些地方一些穷人自海岸沿岸收集卵石,那些石匠付给他们的钱仅仅是工资,没有任何地租或利润含在里面。
但是任何商品的全部价格最终必定分解为价格三要素中的某一部分或其他或全部三部分,但是在支付土地租金及在支付种植、制造及带到市场上的劳动者的工资之后的剩余部分必须对某人来说是有利润的。
由于每一种特定商品的价格或可交换价值分解为价格三要素中的某一部分或其他或全部三部分,所以组成每个国家劳动者的全部产出的所有商品也一定分解为同样的三部分,并在国家的不同居民之间分配,或作为劳动工资,或作为资本利润,或作为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利润及租金是所有收入及所有可交换价值的最初来源。所有其他收入最终皆来源此(即工资、利润、租金)
来源于劳动的收入称为工资,来源于通过管理或使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润。将资本出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称为利息。利息是借方给出贷方的补偿,因为借方通过使用这些钱获得赚取利润的机会。利润的一部分自然属于借方,因为他承担了使用这些钱的风险并付出努力;利润的一部分属于贷方,为借方提供了赚取利润的机会。利息总是一种派生性收入,如果利息不是通过使用贷款赚取的利润偿还,那么一定是通过其他收入来源支付,除非借方可能是个挥霍无度的人,通过再度借债来支付第一笔借款的利息。来源于土地的收入叫租金,属于地主。所有的税收及所有基于此的收入,所有的工资、抚恤金及各种年金最终都来源于三种最初收入来源的某种或全部,并且通过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租金支付。
不同的收入来源有时混合在一起,例如,农场主的租金被称为利润,普通农民的工资被称为利润,独立制造商的工资也被称为利润。花匠培育自己的花园的租金和利润被认为是劳动收入。
物品制造,越接近于完成(more manufactured),其价格中工资利润部分,和地租部分比较,占比越大。随着制造的进展,不仅利润的项目增加,而且后一阶段制造者,比前一阶段制造者得到利润更多。因为,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资本。
由于在文明国家内,交换价值仅由劳动构成的商品极少,大部分商品的交换价值,利润和地租是大多数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所以,社会全部劳动年产物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远远超过当年生产制造乃至运输所需要的劳动量。假若社会每年所能购买的所有劳动量,每年都被社会雇用,这样,因为劳动量将年年大大增加,后一年度的产出将比前一年度的产出具有更大的价值。可是,无论那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出来维持勤劳阶级。无论那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出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还是不增不减,要取决于这一国家的年产物每年是按照什么比例分配给这两个阶级的人民。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一)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每一个社会或(邻近)地区,不同行业的劳动工资以及资本的利润,都有普通或平均水平的价格或利率。工资或利率水平通常部分是由社会的整体状况支配的,即社会的贫富或社会的进步、停滞或衰退状况;部分是由每种行业的特定性质决定的。
与之相似,每一个社会或(邻近)地区,土地的普通或平均租金价格,部分是由土地所处的位置决定,部分是由土地的自然或改进的肥沃性决定的。
在当时当地通常流行的工资、利润和租金的普通或平均的价格即为其自然价格。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正好和它生产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按照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那么此商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出售的。
商品出售的实际价格,通常就叫做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恰好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
每一种特定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数量及有效需求量支配。有效需求者是那些愿意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他们的需求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同于绝对需求,一个穷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需要一辆六马拉的大马车,但他这种需求并不是有效需求,因为穷人并不能支付得起这个商品的自然价格。
当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少于有效需求量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高于自然价格。
(如果您想给自己的产品卖个高价,可以在国富论这里得到启发:商品价格上升程度的大小,要看商品的缺乏程度及竞相购买者的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所引起的竞争的急切性。但在同样富有和同样奢侈的竞相购买者中间,缺乏程度所能引起的竞争程度的大小,却要看这商品对购买者的重要程度。所以,在都市被封锁或饥荒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会偏离正常轨道。)
当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多于有效需求量时,市场价格就会下跌,低于自然价格。
价格下跌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供应过度的程度是怎样加剧卖方的竞争,或者说,要看卖方是如何急于抛售商品。同样的供应过度程度,易腐败的商品比耐久性商品会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例如,柑橘进口过多就比旧式铁器进口过多会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
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有效需求量处于合理状态时,对于买卖双方都是有利的。
当供应量大于有效需求量时,市场价格的下跌会使其低于自然价格,导致商人无利可图就会减产,是供应量与有效需求量基本匹配。
当供应量小于有效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会高于自然价格,由于较高的利润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本或土地等投资于生产短缺商品,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市场价格也逐渐降低并接近于自然价格。
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会受到其吸引。各行业供应的商品数量会与市场有效需求量匹配。
(二)那么什么类型的超额利润可以永久保持呢?
然而在某些行业,相同数量的劳动在不同年份里会生产出不同数量的商品;而在其他行业产量总是相同或几乎相同。例如在农业行业,不同年份相同数量的劳动力所生产的玉米、酒、油、啤酒花等产量也不同。但同样数量的纺织工所产出的麻布和呢绒布量,却年年相等,或几乎相等。
与农业类似的行业(相同数量的劳动在不同年份里会生产出不同数量的商品),只有商品的平均产量可与有效需求匹配;因为其实际产量经常会大幅高于或低于平均产量,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数量有时大幅超过有效需求量,有时大幅低于有效需求量。即使需求保持不变,市场价格也有大幅波动的倾向,时而上涨高于自然价格,时而下跌低于自然价格。在这些行业,商品价格不仅随需求变动而变动,而且也随着市场上所供应的商品数量的频繁及大幅变动而变动。
而其他行业,相同数量的劳动在不同年份产量总是相同或几乎相同,因此其产量可要更为准确地满足有效需求。当需求保持不变,则商品的市场价格也不变,总体可认为其与自然价格相同。在这些行业,商品价格只随着需求变动而变动。
任何商品价格的偶然和暂时的波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以货币形式确定的地租,在价格或价值方面,并不是受影响最小的。包含在原产品中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地租其每年价值毫无疑问受到原产品价格的偶尔或暂时的波动影响。但是租金很少在某一年的价格中受到影响。在确定地租合同时,地主和农民根据他们的最好判断尽力根据产品的平均的或通常的价格调整其价格,而不根据暂时的或偶尔的波动确定地租。
这类波动,根据市场上商品存货不足还是过多,劳动力不足还是过多,是成品不足还是过多或是未成品不足或过多,而对工资或利润的价值和价格发生影响。对于商场价格高的原因需要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赚钱的正确方法。比如有国葬时,黑布价格上涨,这种情况属于成品不足,而不是未成品,是商品不足,而不是劳动力不足。
每种特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虽可以说有不断地趋向自然价格的趋势,但有时特定事件,有时自然的原因,有时政府的特殊监管,会让很多商品的市场价格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幅高于其自然价格。
当某一商品因有效需求增加而其市场价格比自然价格高很多时,投资资本供应商品的供给者普遍都小心翼翼地隐瞒这种变化。若被大众知道,其丰厚的利润定会诱使许多同行竞争者。结果,有效需求完全得到供给,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久就降低到自然价格,有时可能甚至降低到自然价格之下。如果供给者居住地距市场很远(而在即时通讯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有时能保持秘密数年,而在这数年内,就可以在没有对手时享受超额利润。不过,必须承认,这种秘密很少能长久保守,超额利润能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
制造业方面的秘密,比商业方面的秘密,能保守得长久些。制造业的这种额外利得是来自掌握了特定技术或专利的高定价权,重复的资本投资积累到一定规模,则成为资本的超额利润。
市场价格的这种提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但有时能够持续好多年。
有些天然产品的生产,需要特定的土壤与地理位置,在一个大的国家适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土地即使全被使用,仍不够满足有效需求。因此,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此产品数量,会卖给那些愿支付的价格高于其自然价格的买家。 这种商品可连续数世纪以高价出售。高价格主要是由于地租成本较高,而非劳动工资或资本利润比其他行业高。生产这样奇异珍贵产物的土地的地租,例如有优良土壤和地理位置的法国某些葡萄园的地租,和其邻近同样肥沃和同样培育良好的其他土地的地租,不保持通常的比例。
这类型的市场价格的提高,显然是天然的原因的效应,这可能会永远阻碍有效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这种类型的超额利润或将永久持续。
(三)垄断所带来的价格提升又能维持多久呢?
个人或贸易公司被授予的垄断权与贸易或制造业中的秘密有同样的效应。垄断者通过保持市场一直处于供应不足,永远不充分满足有效需求,以高于自然价格出售商品。并使生产这些商品所使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稍微超过其自然价格。
垄断价格是各种情况下的最高价格,相反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价格,虽不是每次都价格最低,但长期来看是最低价格。
公司的独家特权、学徒法规及在特定行业限制其从业人数为一小部分人的法律,与垄断有同样的倾向,尽管程度较小。是一种扩大的垄断,使某些行业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能长期高于自然价格,并使生产这些商品所使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稍微超过其自然价格。
此类型的市场价格的提高,只要政策监管允许,就可能一直延续。
市场价格很少长期低于自然价格。市场价格的下跌会使其低于自然价格,导致商人无利可图就会减产(裁员、撤资、土地厂房闲置),使得供应量与有效需求量基本匹配。市场价格又回到自然价格。至少在有完全自由的地方情况是这样
制造业繁荣时,学徒法规与其他各种公司法规,虽能使劳动者的工资提高到自然价格之上,当制造业衰退时,却使劳动者的工资降低到自然价格之下。因为,这些法规,在繁荣时期,妨阻他人进入他们的职业,在衰退时期,也排挤了其进入其他行业。
不过,这些法规,与将劳动者的工资降低到自然价格以下相比,使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到高于自然价格之上更为持久。将劳动者的工资降低到自然价格以下的法规的作用可持续很多个世纪;而使劳动者的工资高于自然价格之上的法规,当那些在产业繁荣时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者有一些离去的时候,这些法规的作用便不能继续下去。在他们离去以后,学习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人数自会与有效需求匹配。
印度和古代埃及,每人依据宗教规定,都有继承父业的义务,变更职业,即被定罪为亵渎神灵,则无论任何职业,其劳动工资或资本利润会很多代都低于自然价格或自然利率。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有劳动生产物构成。
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劳动生产物都归劳动者支配。所以当伴随着社会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力的增大,劳动工资也会不断提高,但所有商品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廉,因为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变少了。
随着土地私有以及资本积累的出现,这种劳动者独享全部劳动生产物的原始状态宣告结束。农民依附需要地主和农场主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劳动者的工资不再是劳动者全部生产所得,地租和雇佣者利润逐渐从劳动所得中相应扣除。
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劳动者工资是由劳资双方订立的契约规定。虽然双方对于规定的工资数额的诉求刚好背道而驰,而且雇主往往在争议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劳动工资通常具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满足劳动者最基本维持生活的需求。
对那些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需求,会随着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收入和资本没有增加,对以工资为生的需求绝不会增加。而收入和资本的增加,就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增加。所以,对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的需求,自然也会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国民财富不增加,对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的需求也当然不会增加。
丰富的劳动报酬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必然结果,又是国民财富增长的自然表征。
劳动的货币价格必然受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社会对劳动的需求;第二,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的需求。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份,对劳动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因此劳动的货币价格上升;而在物质突然极为匮乏的年份,对劳动的需求量减少,因此劳动的货币价格下降。例如1740年大饥荒年份,许多人为了能生存只要雇主管饭就愿意工作,而在以后的几个丰富年份里,雇佣劳动者却别的极其困难。
食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劳动的价格抬高,而在物价高涨的饥荒年份,社会对劳动的需求会相应减少,因而会使劳动的价格降低。反之,食品价格下跌会使劳动价格降低,但物价低廉的丰足年份,社会对劳动需求会相应增加,因而使劳动的价格抬高。在食品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促使劳动价格升降的两种因素就会相互抵消。这也是各个地方劳动工资始终比食品价格更为持久稳定的一个原因。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和劳动工资一样,资本利润的增加或减少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
资本的增加,一方面使工资提高,另一方面使利润减少。 如果许多富商投资同一行业,那么他们的相互竞争会促使这一行业的利润减少。
一个国家资本的一半利润,必然会随着市场一般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利率降低、利润也会降低;利率升高,利润自然也会随之升高。
此外与在乡村想比,在大城市经营某个行业就需要更多的资本。城市中各行各业都投入了庞大的资本,而且竞争的富商众多,这也就导致城市资本利润率普遍低于农村资本利润率。但是城市的劳动工资通常要比农村高。在繁荣的城市,拥有大量资本的人往往不能如愿雇佣到自己所需要的劳动者,他们相互竞争的结果就是提高劳动工资,并使资本利润降低。在偏僻的地方,由于缺少充足资本来雇佣全部劳动者,为了获得职业,劳动者必然互相竞争,这就会导致劳动工资降低,并使资本利润增加。
然而,也会存在英国北美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的劳动工资、货币利息和资本利润要明显高于英格兰的情况。劳动高工资与资本高利润并存可能是新开发殖民地的特有现象,其他地方鲜见。
新领域的开拓或新行业的经营,可以提高资本利润,进而增加货币利息,即使在财富正在快速增长的国家也是如此。
社会财资不足,就会减少指定用于维持产业的资金、降低劳动工资,但同时也能增大资本利润,提高货币利息。事实证明,贫苦地区存在着极低的劳动工资与超高的资本利润同时并存的现象。
最低的一般利润:
必须满足在补偿投资遭遇的意外损失以外还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纯利润,或者说净利润。人们说的毛利润,不仅包含这种剩余,还包含为补偿意外风险而准备的提留部分。借款人支付的利息仅仅与其净利润成比例。
最高的一般利润:
它将商品价格中应当归为地租的那部分全部站去,只剩下足够支付商品生产和运往市场过程中所需的劳动最低工资,也仅仅够维持劳动者生存的工资。
通常市场利率与一般纯利润率的比例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变动。英国商人认为,一般利润两部于利息是适中合理的。在某个国度,如果一般利润率为8%或10%,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借用他人资金,拿出一半利润来支付利息,这应该是合理的。在大多数行业4%或5%的利润率已经足够补偿借款人的风险,并且也足够报偿他在运用这笔自己时付出的劳动。
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在不同用途中,劳动和资本的收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说,在同一地区,劳动与资本收益是基本相等的,或者说不断趋向相等。 同一地区中,如果某种用途的收益比其它用途明显有利,劳动合同资本就会朝着有利的用途蜂拥而至。反之,则会竞相离去。结果,这种用途很快就不再明显优于或劣于其它用途了。
事实上,在欧洲各地,不同用途的劳动所得的货币工资,不同用途的资本获得的货币利润都是大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一方面是由各种用途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欧洲各国施行的限制市场完全自由发展的政策造成的。
第一节 基于职业本身的性质的不平等
某些职业虽然收益微薄却另有补偿;某些职业虽然利益优厚却另有减损。影响劳动者工资和资本利润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 令人愉快的职业和令人不愉快的职业。 比如:铁匠会比煤矿工人收入高;屠夫和刽子手虽然是令人厌恶的职业,但是他们的报酬远高于普通劳动者。
2. 从业前学习有的难,有的较为容易,而且培训费有高有低。 例如:在欧洲机械师、技工一般都要先做学徒获取相关资格,他们的工资一般比农村的普通劳动者工资略高。
3. 工作本身有的很安定,有的则不安定。 例如:泥瓦匠或者砖瓦匠每逢酷暑或者恶劣天气就会无事可做。因此他们的工资一般是普通劳工工资的1.5倍乃至2倍。
4. 职业中的工作职责有的很重,有的很轻。 例如:金银珠宝匠人的工资不仅高于同样技巧的其它许多职业劳动者,甚至高于技巧性更强的其它职业劳动者。这是因为他们承担着贵重材料的托管责任。
5. 有的职业容易成功,有的职业很难有所成就。 例如:律师、诗人或者哲学家、艺人等
各种资本投向的一般利润,会随着收益的确定性与否而多少有所不同。导致各行业劳动
工资存在差别的物种原因中,影响资本利润的只有两种,那就是工作是否愉快是否存在风险。上述物种情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的较大不均衡,但是在不同用途的劳动或资本中却没有造成任何真实或者想象中的不平等。
但如果想要使劳动和资本所有用途的利害在总体上趋于平等,即使是在自由的地方,也必须具备下面三个条件:
1. 这些用途只有在当地确立很久并广为人知,平等才会产生。
2. 自由出于自然状态下的时候,劳动和资本的所有不同用途才会总体上趋于均等。
3. 劳动合同资本这些用途,必须被经营者当做唯一或者主要用途,才会产生这样的利害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
欧洲政策造成上述的上述不平等主要有一下三个:
1. 限制某些职业的竞争,使一部分原本有意愿加入这些职业的人无法加入。
例如:欧洲许多同业联盟组织的行业,只允许特权所在城市的那些有经营权的人相
互竞争;建立了学徒制,同业联盟还限制每位师傅所带的学徒的人数且规定了学徒年限。这两项规定就限制了行业中竞争的人数,使一部分有意愿加入的人无法加入。同业联盟的排外特权以及大部分联盟规则之所以存在,目的就是通过限制自由竞争,避免出现这种价格下降,进而组织工资及利润的下降。
2. 人为增强某些职业中的竞争,使这种竞争超越自然限度。
例如:所有__国家的大部分神职人员的教育经费都来自于各类公告团体护着热心人士设立的基金会,他们中完全自费的人很少见。这样一来,那些自费学习所花费的功夫、时间、费用,可能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为教会中愿意接受地报酬的人比比皆是。
3. 组织劳动和资本从一种职业转向别的职业,或从一个地方向其它地方转移。
例如:《学徒法》阻碍了劳动自由移动,同样也妨碍了资本的自由移动。
所以,劳动合同子恩在不同用途上的不同工资率与利润率的比例,受所属社会的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状态的影响不大。一般来说趋于保持不变,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因上述变化而变化。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一节: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不管是哪里的土地,其所生产的事物在维持它上市所需要的劳动以外,都会有所剩余。这个剩余部分,不但足够偿付为雇佣劳动所预支的资本及利润,还能余下一部分作为地主地租。
一般来说,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改良,天然牧场的地组合利润某种程度上开始受经过改良的牧场的地租和利润的支配,而经过改良的牧场的地租和利润,又受农田的地租和利润的支配。每年都可以收获谷物,可是需要四五年才能收获牧场的地租和利润。也及时说同一亩地的肉类产量比谷物产量少很多,而肉类的低产量必须以高价格作为补偿。如果价格的补偿超过合理限度,就会有更多的农田被改为牧场;假若价格的补偿低于合理限度,那么已改为牧场的那部分徒弟又恢复为农田。但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在那些大多数土地已经完成改良的国家里,牧场与耕地---也就是用来生产肉类食物的土地和用来生产谷物类食物的土地——在地租与利润上才会出现这样的平等。
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情形则完全不同,模唱的地组合利润要远高于农田的地租和利润。在古罗马辉煌的时期,古意大利大部分土地都是种植牧草的。老加图曾说:“在私有土地经营里,善于饲养的人所得收益是最多的占第一位;水平稍好的饲养者占第二位;不善于饲养的人占第三位;”把农耕得到的收益只列在第四位;例如:比起谷物和草场,种植啤酒花、果树和蔬菜的那些土地属于特别用途,其地主的地租和农场的利润想比相对较高;还有例如适合某种特殊作物生长的土地面积太少、产量不足以供应有效需求的。比如说能够生产出较好的普通登记葡萄酒的葡萄园,能够产生相对于谷物和牧草较高的地租和利润等。
结论:生产人类食物的那部分耕地的地租支配者其它耕地的地租。任何一种特产所能提供的地租、必定不会长久低于多数耕地的地租,否则种植特产的土地很跨就会被改作他用;而任何一种特产所能提供的地租,如果长期高于多数耕地的地租,必定会因为生产处这种产物的土地太少,无法满足相应的有效需求。
第二节:论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在各种土地生产物中,粮食似乎总是能提供地租。而别的生产物则会随着情况的不同。间或提供地租。
比如说原始状态下,衣服和驻扎原材料总是过生,所以几乎没什么价值;而社会进步后,这些材料开始短缺,其价值逐步显现并不断增大,全部的材料都会有人以超过其生产、制造和上市总花费的价格来购买。所以这些材料在后者这样的情况下能为地主提供若干地租。
如今在全世界同上的状态下,比如苏格兰高地的大部分牲畜为内部丘陵地带人们所消费的时候,兽皮也成了主要输出商品,人们用它来交换所需要的物品,这使得高地土地的地租也有所增加。
房屋材料大部分无法像衣服材料那样轻易运往遥远的地方,因此也不太容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即便在现今的贸易状况下,房屋材料多的国家,那些多余的材料也无法为地主提供任何地租。伦敦附近的优质石矿能提供非常可观的地租,而苏格兰与威尔士多数地方的石矿却不能提供任何地租……
一个国家的人口与国内所生产的食物供养的人数成比例,而不与国内所生产的衣服、住房材料所供养的人数成比例。
由此看来,土地所产食物是地租的原始来源。而后来那些提供地租的其它土地生产物,其价值中属于地租的那部分,都来自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后来那些提供地租的其他土地生产物并不总能提供地租。这类土地生产物是否能提供地租,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例如:煤矿是不是能提供地租,不仅看它的产量还看他所处的位置。
有用、稀缺、美观的这些特质,构成了贵金属高价的特征,即在各处都能大量交换大量的其他物品的根本原因。而宝石由于它的美观和稀缺,采掘难度大、费用高而显得弥足珍贵,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工资和利润几乎构成了宝石的价格的全部,地租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部分或者说根本不含这部分。
各地贵金属和宝石的价格,是由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矿山出产物的价格决定的,所以出产贵金属或宝石的矿山能为其所有者提供地租,和矿山的绝对产量不成比例,而和它的丰富程度成比例,也就是取决于它相对于其它矿山的优越程度。
地面上的地产情况就不同了。土地产物和地租二者的价值,不与土地的相对生产力成比例,而和其绝对产量成比例。
食物不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财富,而且只有食物丰富了,其他各种财务才会被富裕其价值。
第三节: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间或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无论社会处于何种状态,也无论其处于哪一发展阶段,谷物都是人类劳动成果。我们可以确信:在社会的任何状态下和任何改良阶段,等量的谷物要比任何等量的土地生产物更能代表或购买等量的劳动。
谷物比任何其他的一个或者一种商品都能更准确地反映金银的真实价值。因此金银的真实价值,也就是金银搜能换得或支配的真实劳动量,不由金银所能购买的畜肉量或其他土地生产物的量来支配,而在基本上由金银所能支配的谷物量所决定的。
不管矿山的状态怎样,富裕国家的金银价格总是比贫国的金银价格高。应该牢记,支付所有商品价格的说到底还是劳动。在那些对劳动支付优厚报酬的国家里,劳动的货币价格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的货币价格,存在一个合理的比例。 但是金银在富国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肯定要比在生活资料匮乏的贫国多,也就是说金银在生活资料充裕的国家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肯定要比生活资料匮乏的国家所能购买到的多。
《国富论》读书笔记作文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们一一分析了经济与国家的种种关系,读后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他人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个人主观意愿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宣称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为了维系两个假设,一是效率,二是穷人的生活。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景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马克思、恩格斯也讽刺过“看不见的手”,“这种关系就像古代的命运之神一样逍遥于环球之上”。
“看不见的手”没有表述政府特殊宏观调控对市场干预产生的社会效应,没有谈到政治人物和政府行为追逐国家利益的外交动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没有表述官员的行为是代表国家实体战略的手,这是亚当?斯密理论的缺失。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会演绎出正理均赢论,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外交的通用名词,不谈正理均赢论,人们就会缺失道德,缺失人性,缺失对博弈实体社会的凝聚力。经济学的理论忽略博弈实体政治的社会特性也只能称为个体经济学和穷人经济学。如果不谈正理均赢论,一切追求最大化,它会逐步地使经济资本不断的扩张、掠夺、侵略,一定会跨越良知和人性,它没有具体阐明博弈实体法则的重要性,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忽略博弈实体政治,单一的追求主体效率最大化,有权有钱的人不知道自己与实体的关系,就会藐视博弈实体法则,使人的利益透支,权益透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最后的疯狂形成巨贪罪恶,一切追求经济最大化的经济衍生物,像道德与诚信将会消失,一切浪费、污染、错误都包藏起来,表现虚拟的实体假象,最后造成经济危机,物价膨胀和市场经济大萧条。我们看《博弈圣经》二人对局的取胜原理,再看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可知,以人为本的行为才是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博弈圣经》在开篇中有一句话:“博弈并不关注目的的本身,而关注达到目的的行为,达到目的的行为才是经济研究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