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2019

廷峰2 1172分享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政治学著作,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一)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民主斗士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被誉为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我所阅读的版本是由吴之椿翻译,商务印书馆在第四次增印的繁体版。全书不足60页,但作为一篇演说词却是长度惊人。坦白说,第一遍读完非常迷糊,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事例,句式复杂甚至有时重复强调,加上翻译沿用了很多英文的表达习惯,阅读中很容易走神。于是又通读了一遍,并且搜寻了一些读者的读后感,才觉得略有心得。

  彼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刚取得初步胜利,革命内部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于是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会制定了《出版管执法》,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弥尔顿通过《论出版自由》论述了他反对《出版管制法》的理由,严肃地抨击了当时的出版审查制度,并详细地阐述了要求出版言论自由的思想。弥尔顿引经据典、逻辑推演反证、严密分析,论据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时政,不得不叹服他的雄辩和博学。书中重点论述三个观点:人民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即对真理的追求;观点是需要公开的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的思想。

  弥尔顿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要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禁止好书出版是扼杀了理性本身。这一段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不仅如此,它还象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菁华保存起来,我知道它们是非常活跃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不特别小心的话,误杀好人和误禁好书就会同样容易。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我们看到,有时象这样就会犯下杀人罪,甚至杀死的还是,一个殉道士;如果牵涉到整个出版界的话,就会形成一场大屠杀。在这种屠杀中,杀死的还不止是尘凡的生命,而是伤及了精英或第五种要素——理智本身的生气。这是杀害了一个永生不死的圣者,而不是一个尘凡的生命。”

  弥尔顿强烈抨击出版审查制度,认为这是可耻的、丑恶的。他竭力证明古代一切法度清明、珍视书籍的国家, 都不采用出版许可制。惟有那些极端虚伪的煽动者和压迫者才迫不及待地推崇它。“出版审查制不会带来什么积极的效果,而只会带来破坏学术、窒息真理的消极后果。这项法令对于学术和学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污蔑。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责骂……”可见对出版的管制,是对学术追求的贬低和自由的践踏,如果任何的学术见解都需要经过审查,将会贬低学术的价值,是对有学术追求的人的不尊重和折磨。

  弥尔顿认为《出版管理法》违背了人的理性,并不能实现其目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笨做法。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的视听、言行在交流思想方面的效果与写作是一样的。如果被禁止的仅仅是书籍,那么其他表达思想的形式是无法禁止的,这样检查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弥尔顿赞同并引用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话说,“责罚一种智慧就将增加它的威信,禁止一种写作,就会让人认为它是一种真理的火花,正好飞在一个想要熄灭这种真理的人的脸上。” 因为害怕坏书的流播为由就取消出版自由,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弥尔顿对于审查员的设置也极其不满。“作为审判者、操书籍的生杀大权的人,就能够决定书籍应不应当进入这个世界;他们的勤恳、学识和公正都必须在一般人之上。否则在审核一本书可不可以通过的时候,就将发生极大的错误,为害不浅。假如他的品质足以胜任这样的工作,那么叫他不断地、毫无选挥地读那些书籍(往往还是庞然巨册)和小册子,便是一椿极其枯燥而又无聊的工作……象这样的工作加在任何珍惜时间与学术,或稍为有品评能力的人头上,我万难相信他们能忍受得了。” 他通过举证,认为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绝不愿意担任审查员浪费他们的才智,只有唯利是图的小人才愿意担任这样的角色,由这些人审查书籍是对学术的亵渎。

  不论书籍如何,阅读带来的利多于弊。与对待审查员不同的是,弥尔顿对大众的阅读鉴别能力非常有信心。他指出,人有充分的能力作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就算是坏的书籍,也可以帮助发现真理。“一个聪明人就象一个优秀的冶金者一样,能从一堆矿渣似的书中提炼出金子来,而一个笨人则拿着一本最好的书和不拿书同样是一个笨蛋,也就是说纵使限制笨人读书也无补于他们的愚笨;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笨人而剥夺聪明人在增加智慧方面的任何便利条件。”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二)

  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即是之后成文的《论出版自由》。作者在书中强烈呼吁出版自由,主张让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为后来自由主义新闻出版业奠定了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已经取得初步胜利的资产阶级势力逐渐壮大,原来革命内部的守旧分子害怕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试图通过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自由,与封建王权妥协。在此背景下,弥尔顿为争取革命的继续发展并取得胜利,在思想上继续深入解放,向国会提交了这篇政论,对守旧势力限制人民思想自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以前狭隘的出版业行政许可制度阻挠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那些所谓的许可官员其实是一些文盲和非自由民,他们处于自身的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对外界以及未来的发展不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弥尔顿认为书籍之所以为著作,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潜在的生命力,可以在追求最纯洁的功效和拨开迷雾启迪真理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 “谁杀了一个人就是杀了一个理性的动物,杀了上帝的一个创造;但是,谁要是摧毁了一本书,谁就是谋杀了理性本身,就是当着上帝的面谋杀了上帝的化身。”

  如此,弥尔顿强烈反对当时所实行的书报审查制度。他把出版许可行为比作宗教法庭的禁止性的态度和行为,认为它只会导致“西班牙宗教法庭”式的行为。同时他认为当时的书包审查制度已经从对异教徒的的审查,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统治者认为的不合适给予出版自由的领域,因此,出版审查制度已经出现了危险的信号。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在书籍著作出版之前就秘密地将它扼杀了,而是应该更加公开地在著作出版之后对该著作予以审查。

  为了证明他所提出的上述观点,弥尔顿列举了古代雅典和早期____的一些做法,言明这些早期的做法都允许著作有出版的自由,而且除了那些不敬神的、亵渎上帝的和诽谤性的著作之外,对于其他所有著作的审查制度都是使用在著作出版之后。

  为了探讨知识和认知的价值,弥尔顿指出议会对出版许可的议案,只会压制所有知识的长生,并最终使我们又进入到知识蛮荒时代,而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接受新的知识。书报出版许可制度会极大地挫伤人们通过自由出版物的沟通和讨论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写作自由和出版自由的限制,剥夺了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自由。

  出版自由可以带来思想自由,并因此提高人类个体对于既定信念的理解和对新真理性知识的揭示。弥尔顿从国家和个体两个方面来阐述他的这一思想。基于这一立场和认识,弥尔顿主张阅读所有的文本著作,也就是说,既要阅读好的著作,也要阅读“有邪恶内容”的著作。因为后者会“帮助读者从许多方面进行辨别和判断,去发现、驳斥、预先告诫以及举例说明”各种观点和认识。

  弥尔顿还对“议会法案”本身的有效性进行了质疑。首先需要质疑的就是审查官本身:审查制度要求他们必须以一种超出常人的力量去完成无偏见的书报审查任务,但是,事实上,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却十分容易玩忽职守、腐败堕落或者滥用职权;另一个需要质疑的就是书籍著作本身就是官方可以予以审查的思想和行为的惟一来源的假说。

  “一个国家如果法度公正宽宏,一个教会的基础如果是信仰和真正的知识,便决不会象这样胆小如鼠的。”弥尔顿坚信自由民主的国家应该有大度的气概,实行出版自由是国家未来走向光明的必然选择。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三)

  于我而言,阅读一本书的经历就像是在黑暗的山洞里摸索寻找着出口和光明的过程。当一本书静静地躺在那里时,你也许并不能感受到它的内在文字的张力以及字里行间中闪烁的思想,它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文字的排序,或是一些带有黑色字符的纸张的堆积;而当你翻开它,开始阅读之旅,另一个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打开,如果有幸的是这本书总结了前人的闪光的智慧,那么这场阅读之旅就更加刺激,更加有趣了。于是当我翻开这薄薄的只有五十四页的书籍,便意味着我开始了一段新的文字和思想之旅,只是遗憾的是,旅途的开始并没有太多欣喜,因为在阅读之前便对人们对它的评价和它的意义已经有所了解——“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论出版自由》是任何一个新闻传播学甚至包括所有文科学生都必须认真阅读的一本专业读物”……这些评价与“权威话语”为我建构了《论出版自由》的崇高无比的形象以及于是我便抱着这“黑暗山洞的出口是类似天堂般的光亮”的心态开始了我的阅读。以下就谈谈我在这黑暗山洞中摸索着寻找出口与光明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关于《论出版自由》的成书背景,不知道别人如何评价,初次了解到时我真

  是忍俊不禁。“弥尔顿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位太太小他17岁,第二位太太小她20岁,第三位则小他30岁。老夫少妻的组合导致他们的生活中有不少磕磕绊绊。于是他不停的写一些论述离婚的小册子。1644年,因为发表这类小册子,弥尔顿被国会招去质询,恼怒之余,慷慨陈词,于是便有了新闻传播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献《论出版自由》。”所谓伟大的创造和伟大的作品,常常是不问缘由的,在这创造和作品中,起关键以及决定作用的是人。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便能诞生出万有引力的经典,而砸在庸才头上,估计这苹果的下场就是成腹中美食了。另外不知为什么看到弥尔顿因家庭矛盾而屡写文章时想到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娶到一位好妻子,那么你将得到终身的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恶妻子,那么恭喜你,你将要成为一个哲学家。”看来做学问有时候还真的需要一位彪悍的妻子呐。

  其实最初的读书心得的题目拟定为“论说话的艺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就已经被弥尔顿严谨的逻辑、高超的说话技巧、恰到好处的讽刺等等深深吸引了。

  请看一些句子吧“如果诸位已经作了这样的决定(谁要是认为诸位没有作这样的决定便是一种大不敬),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提供一个恰当的事例来证实诸位有目共睹的热爱真理的精神和审议事务时不偏不倚的正直精神。这事例就是重新审议诸位制定的《出版管制法》。该法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引出演讲的抨击对象——《出版管制法》,却在前说以这样的事例来“证实诸位有目共睹的热爱真理的精神”“审议事务时不偏不倚的正直精神”,言下之意便是若是你们不重新审议《出版管制法》,你们便是不热爱真理、不正直的人了。多么含蓄且让人难以拒绝!再看看弥尔顿是如何讽刺神职人员的无所事事和庸碌之才的吧:“一个报酬优厚、现领圣俸、稳如泰山的本堂神甫,如果没有其他的东西刺激他钻研,就很容易流于悠闲自在,只是在英文圣经索引和常识手册里转一转,在庄严的大学课程里拾一些牙慧,再加上一本四福音书合成集、圣经联句汇编,把某些教义条目来回浏览一下,再加上一些用法说明、信条和格式的来由、神学家的标记和祷告文的正统讲法等等;然后用上一点点编书的技巧,把这些东西象从初级教本中取材一样,拿来截头去尾拼凑一下,再静静地思考一两个钟头。纵使只象这样做一下,他也能妙不可言地安排好一个星期以上的讲道文,这还没有提到外文对照的圣经、每日祷告书、圣经摘要和其他懒人的法宝。”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了神职人员的丑恶形象,“静静地思考一两个钟头”“妙不可言”等词组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又带有微妙的讽刺意味,实在是令人不禁对弥尔顿的文字印象深刻且深深折服!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四)

  阅读《论出版自由》,就不能不提到“自由”二字。弥尔顿说“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Give me liberty to know , to utter , 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p conscience.)”并在书中用各种论证方法来论述一下几个观点:1、人民有出版自由的权利;2、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即对真理的追求;3、观点需要公开的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的思想。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先进的并且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适应于现代社会,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谈及自由,我们都认为“人生而自由”,然后却从未确认过自己拥有这“与生俱来”的自由,我们在自由面前惴惴不安,企图奔向前去抓住它,却恍然发现它只是个幻影。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这样的话语在中国社会之中显得更加符合语境)如今,我们看到人民仍旧没有出版自由,这样的自由被政治势力霸占着,被利益集团霸占着,被有财有势的个人霸占着,公民的话语权微弱,公民的自由出版的权利被剥夺,并且公民被“和谐”“稳定”的字眼束缚着、蛊惑着、欺骗着,无法也无心去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个人在社会体制的压迫下显得那么卑微,所以“生而自由”只能是一句口号,弥尔顿的文字只能是思想上的引领而非实践上的指导,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先贤的激昂文字来慰藉自己罢了。

  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的获得永远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今我们仍在这寻求自由的斗争之中,这条路注定漫长而艰难。但愿在这条路上奋斗者前行的人们都可以像电影《勇敢的心》中的华莱士一样,一生为获得自由而战,并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无怨无悔、坚定地高呼着“Freedom!”自由!自由!自由!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五)

  再次拜读英国作家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细细揣摩,竞也生出多许感慨。

  该书主要是针对英国议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中限制人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条款做出的辩驳,凸显出作者对思想解放,反对限制出版自由的诉求。阅毕,震撼我的不仅有他卓越的文采,更有他心思缜密的论述,雄韬武略的辩驳和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社稷之心。

  弥尔顿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对出版自由做了自己的阐释,他认为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作深入的考虑和迅速的改革,这样便达到了贤哲们所希求的人权自由的最大限度。

  首先,他从历史的因素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辩解。由此,他列举了雅典和罗马时期的例子,他们并没有严酷的出版审查制度,因此人们思想开放,社会也协调发展。而在斯巴达和罗马的暴君当政时期,那些极端虚伪的煽动者和压迫者,才急于向它乞灵,禁止书籍的出版,其目的又仅仅是破坏和阻挠宗教改革的来临,也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古代优秀作家的五脏六腑被翻一个过,这种侵害于作者,于社会,于他们自己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其次,他又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要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一本好书则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起来,如果将其扼杀,则是伤及了精英或第五种元素——理智本身的生气。他将人与书进行比较,得出禁书比杀人还残酷的结论,强力抨击禁书所带来的危害性,期盼当权者能够认识进而取缔这一不合适的法令。从这一点,不难发现他辩解的深刻性与巧妙性。

  据我来看,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片面性。首先,人的判断力还并不是他所说的那么警觉理智,还需要一个引导或者外界辅助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所接受到的知识更需要特别严格的甄别也筛选,就好像他在后面论述的兼容并包的阅读法可能使毒素流传一样,这说明,他也意识到了这样做以后的危害性,这确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接着,他论述了兼容并包阅读的利弊。主张如此阅读,则读者的鉴别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才会带来更大的思想解放。如果对于好书大加禁止,不仅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正常迅速的发展,同时,对于作者本人而言,也是对其创造性的一种巨大的扼杀,同时,读者吸收知识的窗口也随之大大缩减。善的知识和和关于恶的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千万种难以识别的相似之处,既然如此,我们如果想探索罪恶和虚伪的领域,最安全的方法则是读各种论文,听各种理论。

  在论述弊的方面时,他列出三个例证,一一对其分析辩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各种语句的应用非常精彩。在谈这项法令达不到最初的目的时,他举出了检查官的例子。他认为珍惜时间和学术,或稍有品评能力的人是无法忍受这样的工作的,而唯有骄傲专横而又疏忽怠慢,卑鄙的贪图金钱的人才会为了一个校对的薪水接受这个工作,而这样的人,是没有较高的素质去掌控书籍的生杀大权的。这表面上是在抨击检查官的素质,而实际上则是对该项出版审查制度的一个巨大的讽刺。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这种制度的运用,是阻挠了最有价值的商品——真理的输入。真理和知识是不应通过特许,法令,度量而垄断交易的商品。真理与谬误搏击,谁又曾见真理在自由公开的对阵中败北。

  由此,作者眼中的出版自由似乎有了更深的含义,那是一种对人类理性的维护,是帮助人们区别善恶,明辨是非的基石,是培养人们美德和体现真理的工具。我明白作者的对出版自由的内心真诚的诉求,这也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暂时的呼唤,而是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永远似乎不可逆转的事实。

  就拿我们中国来说,虽然我们的出版审查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宽容的,但沿着历史的足迹走一走,却也发现——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刘邦的火烧阿房宫,康熙乾隆时的文字狱,再到近代时的对书籍的种种扼杀……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淹没在统治者的一两个法令下,永久的成为时代的遗憾,而他们所承载着的知识分子的活的灵魂似乎也与之长眠于地下。弥尔顿说不要让许可令到处妨碍和阻扰继续寻找真理并继续对殉道的圣者举行葬礼的人。对出版自由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阻碍了人们寻找真理的进程。禁来禁去很可能就将许多精品都禁掉,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许多经典的作品都曾经处在禁书之列。这些都是禁书者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立场上作出的权宜之策,只可惜国民却因此受了愚弄,没了欣赏的眼福。古人有云:“雪夜闭门读禁书”,细细品位,这其中却只有三分雅致,更多的则是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对活在真实中的渴望。从这一点看来,似乎书本不该禁,就如弥尔顿说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管制印刷事业来移风易俗,那我们就必须同样管制快人心意的娱乐活动,这肯定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一点看,似乎限制出版自由根本就达不到它最初也似乎是最根本的目的。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2019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政治学著作,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相关模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排行榜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96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