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800字

廷峰 1172分享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是201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作者是克里希那穆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800字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一)

  1、善行本质上就是没有自我。它通过礼貌、为别人着想、谦让而不失原则体现出来。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件随便的、可以含糊的事情,也不是世故头脑的玩具。它来自你生命的深处,也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4

  2、我们应该时常记得,为了达到善的美好,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有一种不机械的行动,但是你必须去发现。别人无法告诉你,无法传授给你,你也不能从榜样那里学到它,因为那样就成了模仿和服从。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自由,而善也就不存在了。P4-5

  3、悠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被问题、被某种享受、被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悠闲意味着自由——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做你想做的事”,人类也正是那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危害、痛苦和困惑。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因而也没有方向。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中,心才能学习,不人学习科学、历史、数学,还有你自己。人能够在关系中学习自己。P7

  4、知识不是智慧。知识可能是精巧、炫目和实用的,但那不是智慧。智慧能够运用知识。P8

  5、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得多。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当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面对真相、事实、现在,就会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P9

  6、政治是建立在观念上的一种通病,而宗教则是浪漫、虚幻的感情主义。如果你去观察正在发生的一切,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我们的观念化思维,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困惑和忧伤的逃避。P9-10

  7、请记住,我们关心的是善的缩放,而善不可能在有竞争的地方缩放。有比较就会有竞争,而比较不能带来优秀。这些学校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在善中绽放。这要求完美的行为、行动和关系。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学校存在的理由。它不只是要培养专业人员,而且要带来心灵的完美。P11

  8、知识永远不能解决我们人类的问题,理解这一点就是智慧。P12

  9、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育不仅是要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得多的是让智慧觉醒,然后智慧会利用知识,而绝不是相反。P12

  10、任何形式的传统,从宗教到学术,都必然会否定智慧。智慧是无限的。知识和传统一样,无论多么丰富,都是有限的。P13

  11、学校是一个提供悠闲的场所。你只有在悠闲的时候才能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才能够发生。P21

  12、悠闲意味着心不被占据,只有那时才会有一种学习的状态。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积累知识的地方。P21

  13、在悠闲中致力于善的绽放,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学校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创造新的一代,改变这种完全被谋生所占据的社会结构,是教师的责任。这样的教育就是一种神圣的活动。P22

  14、大多数学校只关心传授知识,根本不关心人的转变和他的日常生活。你们,这些学校里的教师,需要深切地关心这种完全的责任感。P24

  15、善的绽放不在于懂得数学和生物学,或者通过考试,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它和那些完全没有关系。当这种绽放发生时,职业和其他必要的活动都会被它的美所触动。现在我们只强调职业,而完全忽视了善的绽放。P25

  16、知识不是事实,它是“关于”事实的,它有自己恰当的位置,但是知识阻碍了对事实的感知,于是腐化产生了。 P34

  17、知识,无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都是过去的运动,当时去的阴影遮蔽了事实,腐化就产生了。知识,它在向未来投射的同时,却在指导着现在的事情,这就是腐化。P34-35

  18、任何形式的权威的压力都是导致腐化的扭曲性因素。权威本质上是否定自由的。一个真正的教师,他的职业是引导、指出、告知,同时又不携带权威的腐化影响。P35

  19、传统,通过文字、仪式、信仰(无论是宗教的、政治的或社会的)代代相传,它的基础就是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P41

  20、如果你一位政客,自私就会寻求权力、地位和声望,它将自己等同于一个理念,一个使命,一切都是为了利益。P66

  21、作为一个教师,你没有特别的地位。你是一个人,带着所有生活的问题,和学生一样。一旦你出于地位来说话,你就在破坏人与人的关系。地位意味着权力,当你有意或无意地寻求它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残酷的世界。P68

  22、善的绽放是我们全部能量的释放。它不是对能量的控制或压抑,而是让这个巨大的能量获得完全的自由。思想,以及我们感官的分裂,使这个能量变得局限和狭隘。思想本身就是这个能量操控自己进入一个狭窄沟槽、一个自我中心的过程。只能当能量是自由的,善的绽放才可能发生。P69

  23、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培养一颗自身没有冲突的心,并终止我们周围世界的斗争和冲突。P72

  24、在生活的艺术中,记忆是没有位置的。关系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果关系中有记忆,它就不是关系。关系存在于人和人之间,而不是他们的记忆之间。正是这些记忆导致了分别,于是就有了争执,有了“你”和“我”的对立。因此思想,即记忆,在关系之中没有位置。这就是生活的艺术。P78

  25、最伟大的术就是生活的艺术,它比人类用大脑或双手创造的任何东西都伟大,比所有的经典和它们的神明都伟大。只有通过生活的艺术,一种新的文化才会产生。实现它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特别是在这些学校里。这种生活的艺术只能来自于完全的自由。P79

  26、思想导致分裂,因为它本质上是有限的。整体的观察意味着没有思想的干涉,没有作为知识的过去的阻碍。P81

  27、教育是什么?教育本质上就是学习的艺术,不仅从书本上,而且是从生活的全部运动中学习。P84

  28、我们曾经说过,教育是学习的实质。学习智力的本质、它的控制力、它的活动、它巨大的能力和它的破坏力量,主是教育。P84

  29、度量的最终形式是考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恐惧与焦虑,它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未来生活。在没有了竞争和比较时,学校的整个氛围将完全不同。P88

  30、思想是记忆的反应,记忆是通过各种真实或想象的经验累积而成的,以知识的形式储存于大脑里。因此,智力的功能就是思考。思考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当智力支配了我们外部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我们的行动就一定是局部的、不完全的。这会导致悔恨、焦虑和痛苦。P99

  31、智慧是感知整体的能力。智慧不会划分感受、感情和智力,而是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的运动。因为它的感知总是整体的,智慧不会划分人与人,不会让人对抗自然。因为智慧的本性就是整体的,它不可能去杀戮。P100

  32、智慧的本性正是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就是爱。没有这种智慧,就不可能有慈悲。P100

  33、慈悲和智慧是并行的,不是分开的。慈悲通过智慧运作,从来不通过智力运作。慈悲是完整生活的实质。P 101

  34、当知识通过战争被用来支持民族主义的时候,它就变得野蛮、骇人地残忍和彻底的邪恶。知识不是美,但对钻井来说,知识是必要的。整个技术世界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那个世界正在主导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把知识当作惟一的权威,并希望通过知识获得进步,那么我们就活在致命的幻觉中了。P140

  35、智慧并非纪律的结果,也不是思想的副产品。思想是知识与愚昧的结果。思想的纪律——思想当然有它一定的价值——只会导致模仿。我们普遍上所理解的纪律的方式便是一致性,去模仿和遵循某种模式。P160

  36、理解宗教的艺术需要具备三个要素:自律、谦卑和勤奋。自律并不意味着要通过严苛的戒律——压抑每一种本能,每一个欲望甚至是美——使我们的生命枯萎成为灰烬。……自律并非基于信念的结论的外在表现,而是对生活内在的复杂性、混乱和苦恼的理解。

  谦卑不是自负的反面,也不是对某些抽象的权威或对高高在上的主教鞠躬。……谦卑与傲慢无关。谦卑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内心的占有。谦卑是爱与智慧的精髓;它不是一川成就。

  另一个要素是勤奋,即思想去觉知它自身的行为,它的自欺和它所制造的幻觉。它是去分清现实和将现实转化为“应然“的错误。它是去觉知对外世界的反应,以及内心的微妙反应。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警觉,而是对于所有的关系的敏感。P164-165

  37、如果教育者和学生失去了和自然,和树木,和汹涌的大海的关系的话,也必然丧失和人类的关系。P170

  38、正确的教育不只是帮助学生通过技术科目的考试,而是理解整个存在的领域,那就是我们的生活。P179

  39、在合作的充盈里,善——它不是一种多愁善感——便会绽放。是权威摧毁了合作,因为有权威时,爱便不可能存在。P188

  40、当我们讲到秩序时,我们是指那样一种心灵状态,它是理解混乱的真实本质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结果。它不是去培养一种新的被遵循的模式或体系,相反是去看到混乱的本质和危险。P190

  41、自由,也就是秩序,无法存在于权威的阴影中,无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一个人通过积累经验和知识而形成的权威。权威一直都是过去,而对过去的服从就是混乱。P190

  42、秩序必来源于自由,而不是先有秩序后有自由。如果没有纪律,自由便不可能存在;但依循于权力的模式,或已经有的传统,或迫于无奈的纪律,便完全不是纪律了。正如我们曾说过的,纪律是学习。学习需要一个活跃的心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所谓的学习积累知识的心灵。P192

  43、责任不会否定自由:它们是相伴相随的。当有了深刻的、根本上的、真实的自由的时候,责任所关注的便是整个生命,而非其中的一小块儿;它所关注的便是整个活动,而非某种特殊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便是头脑和心灵的整个行动,而非某个特殊的行动或方向。P202

  44、慈悲是自由的真正本质。P202

  45、自由里没有权威。它永远不知权威所在。这不是对权威的反对,而是根本不存在权威。权威和法律,内在的和外在的,都是思想的造物。P 207

  46、教育是要带给心灵彻底的自由,这样它不只能够让自己的生活秩序化,而且正是在这个过程里,也将带来一个不同的社会结构。P209

  47、自由是绝对的秩序:自由和秩序不是相对的。你要么是自由要么是不自由,要么你有着完全的秩序要么就是混乱。秩序是和谐。P223

  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二)

  观察自己,学习自己,可以从自己的局限中解脱出来,追求卓越。

  抄一大段话:

  55/唯有学习 学习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P175 看起来有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先通过学习获得大量的知识,然后再从知识出发去行动。这是我们的通常所作的。第二种是去行动,去做,然后在行动中学习。而那也变成了知识的积累。实际上二者是一样的——从书中学习和从行动里获取知识。二者都是基于知识、经验;而正如我们所说,经验和知识一定是有限的。(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需要啊!)

  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去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例如,你可以向一个古鲁来学习,如果他的确是健全的——一个理性的古鲁,而不是一个赚钱的古鲁,不是那些想要通过他们哪些杂七杂八的理论获得名声而奔走于各个国家的来聚敛财富的古鲁。去发现学习是什么。在今天,学习正在变得像是一种娱乐。在一些西方的学校里,学生们甚至上完中学都还不知道如何去读和写;而当你学会了读和写,并学习各种科目,你又成了彻头彻尾的平庸的人。(那究竟要不要学会读和写,作者的倾向性是什么啊?)你知道“平庸”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吗?它词根的意思是登山走了一半,却从到达山顶。那就是平庸,从不渴求卓越、自己的最高潜力。学习是无限的,没有止境的。

  那么应该从谁那里学习呢?从书本吗?从教育者那里吗?也许是通过观察,如果你心灵聪慧的话?目前,看起来都是从外部世界学习的。你在学习,积累知识,并基于那些知识来行动,建立你自己的事业等等。如果你向自己学习,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观察你自己,你的偏见、你固有的结论、你的信仰,如果你观察到你思想的微妙、你的粗俗、你的敏感,那么你自己就成了教师和学生。于是你的内心不再依赖任何人,任何书和任何专家。如果你感到不舒服,或得了某种疾病,你当然要去找一个专业人士,那很自然,也是必需的。但对某人的依赖,无论他多么优秀,都会妨碍你认识自己,了解你真实的样子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你之所以造成了这个社会,它是那么堕落和不道德;在这个社会里,那么多的暴力在传播,这个社会又是那么的具有攻击性,每个人都在追求他自己的某种成功,他自己的某种形式的满足。学习你自己所是的,不是通过另一个人而是观察你自己;不是谴责,不是说“这样很好,我是就那样的,我无法改变”,然后继续老样子。当你不带任何形式抵抗和反应地观察自己是,正是那个观察本身就在运动。它像火焰一样将愚蠢和幻想燃烧殆尽。

  所以学习是重要的。一个停止了学习的大脑将变得呆板。就像被栓在柱子上的动物,只能在绳子——那条绑在柱子上的系绳——允许的范围里活动。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栓在我们自己的某个柱子上,一根看不见的柱子和一条看不见的绳子。你在绳子的范围里游走,它是那么有限。就像一个人整天想着自己,他的问题、他的欲望、他的快感和他喜欢做什么。你们都知道这种对自己无休止的关注。它是非常有限的,而正是这个局限滋生了各种形式的冲突和痛苦。

  那些伟大的诗人、画家、作曲家,从不满足于已有的作品,他们永远都在学习。在你通过考试和参加工作之后,不要停止学习。在学习里,特别是对自己的学习里,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活力。学习、观察,不要留下任何没有被你翻开过的角落,看你自己。这就是从你自己的局限中解脱出来。这个世界被这种局限分成印度人、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中国人等等。由于这些局限,而又产生了战争,成千上万的人被杀害,产生了残酷和痛苦。

  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三)

  本书名的英文名是“The Whole Movement of Life is Learning". 我更喜欢英文书名的含意。本书是书信合集,所以不必严格按从前往后读,先选自己有感觉的读。

  6/责任 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把文化加诸在个人身上,好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个幻觉。人类已经被这个幻觉束缚了许多个世纪,这个幻觉已经变成了现实。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你就会发现,正如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如果你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痛苦、妒忌、羡慕和恐惧也都是被所有人熟知。因此从心理学上说,内在的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生物学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胖或瘦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个人理解:了解自己,以了解别人。你可以观察妒忌是如何从心底升腾,恐惧像一条毒蛇,在隐蔽的地方蜿蜒而过,愤怒怎样在心里爆炸成蘑菇云.......观察自己,了解世界上的其他人。自己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素材,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标本,你可以了解它情绪的来龙去脉,实实在在地体验。对自己多一份了解,对他人多一份宽容。我怀疑那些善于换位思考的人,一定有意无意对自己有过细细观察和体会。

  本章只有短短两张纸的篇幅,但是要理解透也是需要读完整本书,了解作者的整个思想再回来看。

  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四)

  单看标题,似乎都可以理解,可读了文章,反倒不理解了。我好像不能按以前的读书习惯去读,比如,先问概念,定义,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等等,可以抓住主要思想(作者反对思想)。作者认为告诉了你什么不是什么,你就能知道什么是什么,哇,太难了。以下几个标题,都是我感兴趣的,可往下读后,我无法从中学到什么可以实际应用的,也没有解答我的疑问----除了,最近下意识观察自己的次数多了,也深了些。算是收获。

  2 善/为了达到致善之美,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3 休闲/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

  4 恐惧/善不会在恐惧的土壤中绽放

  5 知识/积累知识不能通向智慧

  7 学习/整个生命的活动就是学习

  9勤奋/从自我占据中解脱会带来充分的能量

  11 比较/模仿使心灵腐化

  12心理伤害/教育就是要把心灵从“自我”的有限能量中解放出来

  13 习惯/习惯使心灵麻木

  20 地位/自私是生活的根本问题

  21 敏感性/身体的智慧会守护它自身的健康

  25 智力/学习“你自己”这本书

  26 暴力/比较是暴力的一部份

  30 合作/合作需要巨大的诚实

  31 智慧/智慧的本质正是敏感性,也就是爱

  33 认识你自己/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

  34 友爱/当你关心的时候,每一种形式的暴力都会离你而去

  41 注意/觉知会带来内心的微细和清晰

  46 柔弱/没有了自我的中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力量和美

  55 唯有学习/学习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58 服从/恐惧滋生了权威

  63 行动/生活就是关系中的行动

  66 根本的自由/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

  有关于2019《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五)

  阅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本经典著作,对我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邂逅,而是一段一波三折的经历,更是一番常读常新的体验。

  第一次在博客上听好友提及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一直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心灵的引导、生命的启迪。所以,当“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八个字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不禁充满了期待。从“引导”到“解放”,这不是两点之间的连线,不是一马平川,中间必定要跨越许多沟壑。我预感到这条教育的反思之路会如同一场思想革命,刷新我原有的教育理念。

  随后,我到当当网上查找了这本书。1800多条一边倒的商品评论,99.6 % 的强烈推荐率,实在让我叹为观止。印象最深的是某位网友的留言:“所谓教育,并不是只有上学。学习外在的事物,仅仅学习一项技能,那样是不全面的,要深入内心,要学习自我,认清当下的危机,唯有认清这种危机才能行走于世。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位不断探索内在的智者,能够与他相遇,是非常幸运的。”

  受其影响,我打算知人论世,先对作者克里希那穆提作一番了解。浏览了胡因梦翻译推荐的《克里希那穆提传》后,我渐渐地知道: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年)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14岁留学英国,中年以后定居在美国。据说,他童年时对于学校的功课没有多大兴趣,时常喜爱梦想,在看似迷糊的背后,有着惊人的剖析力。学校里的老师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孩子,都认定他智能不足,时常体罚他。但是他似乎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过。他形容自己就像“一个破了很多洞的瓦罐,任何东西进来,很快就会流出去”。也许,儿童时代的经历,让他对于教育有了后来的认识。

  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道道地地的“禅”师。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他备受欧美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尊崇。萧伯纳称他为最卓越的宗教人物,又说:“他是我所见过最美的人类。”亨利·米勒说:“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赫胥黎则说:“他的演说是我所听过最令人难忘的!就像佛陀现身说法一样具有说服力。” 纪伯伦甚至这样形容:“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而他曾这样一语中的地述说自己的思想:“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原来,他始终强调要自己去觉醒,换言之,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与人生,必须先改变个人自我的意识。。事实上,这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墙壁上的那句箴言:“人啊,要认识你自己”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对此,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么,这是否表明:作为教师,最关键的一步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或者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解放自己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很快就网购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本书。然而,谁也不曾料到,拿到书后,我却忍不住有些退缩。首先,扉页上那些优美得文绉绉,深邃得类似指教的语言瞬间就把我击垮了。其次,我了解到此书实际是一本书信集,原本是克里希那穆提寄给一些学校的信件,共72封。从目录看,均以我们常见的“善”、“责任”、“习惯”、“勤奋”、“纪律”等常见的语言为话题,看似简单,但里面所阐述的很多观点却有些拗口难懂,如果不能平心静气,细细地品、慢慢地悟,恐怕无法深入其中。于是,翻看了八九页后,我终究还是把它束之高阁,转而投向了另外几本妙趣横生又跌宕生姿的小说的怀抱。

  大凡放弃之后,总是有无数个理由不再捡起来吧?现在想想,倘若不是“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研修作业要求,我该留下一个多么重大的遗憾啊!

  为了完成这篇教育经典的读后感,在回避了近两个月后,我鼓起勇气,开始了整整一个月的“啃书”之旅。每每有空,或内心平静时我就翻翻这本书,每封信几乎要反复读好几遍才少有小悟。应该说,这一个月,我纠结过,痛苦过,幸而最后全都蜕变成了收获的惊喜。

  曾经引起我的共鸣的是书中很多朴实得贴近生活的话语。例如:“我们已经过于强调考试和成绩了,那不是建立这些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旦金钱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出现失衡。”这样的语句平和得就像一位长者在与我们促膝谈心。刚开始觉得缺少激情,然而坚持听下去,我却犹如被磁盘吸附住了。那些由心底涌上来的话语令我仿佛遇到了知音,它们一点一点地把我带入了另外一个浩渺的思想空间。

    9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