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一)
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从1到n,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复制已有的成功经验,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而在当今全球化不断加快,互联网不断渗透的年代,一家企业的成功,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创造一个崭新市场的过程。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作者对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之后,产生的不同看法(也就是作者说的x的对立面):
1、勇敢尝试大于谨小慎微 2、坏计划胜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基于这种判断,作者提出了本书的关键——“垄断”,并重点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仅不要惧怕“垄断”,反而还要想方设法去创造垄断。
在当今的全球化的年代,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都非常多,充分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利润只会越做越小,更别提持续输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最可怕的就是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死掉。反之,垄断的企业,才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投入到怎么做好产品和服务上。谷歌这个搜索巨头,并没有让我们生活质量下降,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的合并,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打车体验。
“竞争”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只是人类的一种观念,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于去走很多人走的大路,进行惨烈的竞争,反而会忽略了身边真正的机会。
我认为。竞争观念,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还停留再从1到n的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之中。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市场才是好的,才是稳定的,因此盲目复制自己已有的,甚至直接模仿别人的成功经验,希望以最简单最取巧的方式获得成功,最近让自己陷入惨烈的竞争之中。
以我运营公众号的经历为例:当初在规划内容方向的时候,选择了受众最广,门槛最低,变现最快,在其他城市有成功案例的民生类吃喝玩乐账号。从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从零到一创造的,全部都是借鉴模仿,一开始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流量,赚得了大量的利益。
不过,危机在2018年开始浮现。因为低门槛,重庆本地公众号市场,涌入了大量竞争者,提供同样的产品和差不多的内容和服务,把市场的蛋糕切割得无比细小,最终的结果是大家一起赚不到钱,滑向亏损的边缘。从2018年年底开始,很多公众号都很难接到广告了,这个现象可以很充分的说明这一点。
《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0到1》这本书源于彼得·蒂尔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超越学术专业设定的路径,开创广阔的未来。作者本身就是一位硅谷创业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加上又是在斯坦福开设的课程,所以书中内容值得反复揣摩,因为,即使创业成功不一定能复制,但是创业中的坑却是可以在他人经验中发现和避免的。而这本书,不仅将初创公司容易遇到的坑一一指出并提供解决思路,更是试图将一种成功的创业的模式——即从0到1的创新——实现从1到N的可复制性。
书中作者讲了初创公司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和应避免的坑,如避开竞争,建立垄断,长期规划,探索秘密,寻找怎样的创业伙伴,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和重视销售等。但在我认为,其从0到1的模式中,最核心的是运用下面两点:
一个问题: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其实想回答好并不容易。它考察的其实是回答者有没有独立思考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在时代的潮流中,人们很容易从众被周围的事物而迷惑,很多时候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在当时的人们却会认为理所当然,比如股市的暴涨暴跌,房价的一涨再涨,蜂拥而上的各种共享单车,如果创业者在像这样的潮流中没有独立思考分析事情本质的能力,只是一味跟随潮流投资,那么很可能就会像潮水一样被无情地拍打到沙滩上。作者给出的好的回答模式是: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他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是事实却是——科技更有影响力。而科技,确是避开竞争,实现从0到1,创造垄断企业的秘密。此处科技的理解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
一个法则:幂次法则
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其实幂次法则早在1906年就由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也叫“80-20”法则。相信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这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概念,许多人早已耳闻,但问题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信奉投资时“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呢?是不是大家都是听别人说这么说,也信奉了这样的投资理念,而并没有实际去思考和考察过,到底哪种投资方式回报更高。这也回到了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在潮流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幂次法则要显示其指数级增长的绝对优势,是需要时间的,这也导致了许多只看重眼前短期利益的投资人并未发现其价值。
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两遍,第一次类似消遣性的阅读,只标注了文章中觉得重点的句子。第二次则边读边用幕布摘抄,注意了文章的结构主旨,也顺便熟悉了石墨的使用方法。收获是,在投资或者创业前学会用第一个问题问自己,然后思考自己的答案,再记得用第二个法则,小心的寻找那百分之二十。
《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三)
1: 把事情做的好10倍以上
技术创新需要在某些关键点上,做到比现有的解决方案好10倍以上。好上10%、20%不足以推动客户行动。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去探索发现那些掩藏在现象背后的秘密。作者举了Airbn的例子,他们意识到“游客”与“拥有高质量闲置房的房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让游客可以花更低的价钱获得更好的体验,而房主可以放心的获得收益。
探索秘密需要相信秘密的存在,需要独立思考。在这里Peter Thiel批判了当前的社会思想、商业文化与高等教育制度,因为它们倾向于让人们恪守常规,而不是探索真相与创造未来。
刚翻开《从0到1》,我就被吸引住,因为Peter一上来问的那个反主流问题,我答不上来。“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人有不同看法?”
于是乎整整一本书都几乎是Peter在告诉我们,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并给出了他的论据,比如涉及到 1. 商业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实现垄断;2. 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而全球化只是从1到N;3. 大学教育没有什么用,学生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嘛;4. 风险投资必须追求能够带来整个资金规模回报的unicorn公司,而不是4-5倍回报的普通公司。
另外一位知乎网友
这本书传递的「关键信息」是:你需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垄断,而不是在一个领域,和其他人竞争。这是个反常识的论点:一般认为,竞争带来繁荣,或者竞争无法避免。但仔细想想,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一个服务一般在2-3年会变成一家垄断。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比如快的和滴滴的合并。
我觉得这本书说了所有关于创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feeling people气质、长期计划、步骤、隐忍、骇人的说服力、霸权……但是作为一个大学课程上课的记录的集子,这本书在这些关键要素的关联性上是缺失的。
而做出这些的事情的关键,是我称之为feeling people的人——这类人精力充沛,无休无止,欲望持久并且强烈的渴望一个自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在前行的过程中——姑且称之为「前行」吧——不断的感受着环境,和世态融为一体,从而成为被选中的那个人。
我认为提出,并且树立feeling people,是创业这个领域的重要进展。这也是我理解这本书最重要的社会意义。
《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四)
1. 未来的挑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初创公司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你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合作来完成工作, 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质疑现有观念, 从零开始重新审视现在所从事的业务
2. 像1999年那样狂欢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 硅谷企业家从中学到四点经验
循序渐进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在改进中竞争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然而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问问自己:
你的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的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 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3.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利润趋向于零, 而垄断则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成功
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 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4. 竞争意识
竞争往往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 而是充满破坏力
5. 后发优势
垄断企业的特征:
专利技术
做出10倍改进, 创造全新的事物(PC, 手机)或彻底改进一种已存在的事物(ipad, google)
网络效应: 越多人用就越有用
规模经济: 越大越强, 边际成本越低
品牌优势: 实力打造品牌, 品牌提高实力, 形成垄断
打造垄断企业的方法
占领小市场: ebay, facebook
扩大规模: amazon, taobao
破坏性创新: mp3 对磁带和CD
保持优势: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6. 成功不是中彩票
未来是靠机遇也是计划
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 并专心做好这一件事
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人, 不是全能人才, 而是庸才
不明确的金融, 政治, 哲学, 人生 -- 不明确的乐观主义
如果没有规划未来, 未来怎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规划优先于机遇, 只有对未来精确的规划, 能可改变你的人生及至整个世界
初创企业是你可以明确掌握尽最大努力的机会
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
7. 向钱看
帕累托法则: 80-20 法则
幂次法则 power law, 不要低估了指数级增长
风投的第一规则: 只投资给获利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公司
一小部分公司会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可也别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怎样保证未来价值?
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 并要先想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
8. 秘密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被人创建
下面四种社会趋势导致人们不相信还有未来值得探索的秘密, 丧失了挖掘秘密的好奇之心
渐进主义: 秩序渐进, 循规蹈矩
风险规避: 害怕犯错
自满
扁平化: 那么多更聪明博学的人还没发现和创造出来吗
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掘, 很多好公司等待我们去创建
airbnb, uber, etc.
如何发现秘密:
无人关注的地方, 似乎不可能的事情
如何保守秘密
不能不讲, 不要多讲, 保守核心秘密
《从零到一》 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五)
一、什么是从0到1?
世界进步的方式
从历史潮流来看,未来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有两种观点:
一、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即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知道了它是什么样;
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
2.两种方式的代表
从宏观层次来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化的典型范例。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物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全球化和科技是不同的进步方式,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存在其中之一。
拆解
从0到1即依靠科技创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迅速壮大,靠的就是不断对标学习先进,拿来主义,因此也出现了“山寨”、“Copy to China”等标志性词汇。未来的世界肯定会更加趋同,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创新越来越难以复制,中国赶超式发展必然遭遇瓶颈。如果不能从“1到n”实现“从0到1”的转变,未来发展将走向迟缓甚至衰退。企业也一样,靠复制将使企业难以立足。
二、竞争还是垄断?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竞争VS垄断
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上。
在静态世界里,垄断者只是收租人,购买者没有选择,这种人为造成的稀缺并不会带来新的价值;而现实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了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这种创造成为了美好世界的推动力。
拆解
企图在竞争的世界里分一杯羹,最终结果是利润被削减,竞争更加激烈,最终靠价格战,撑不下去的公司就只有出局。错位竞争同样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微软和Google分别在系统软件和搜索领域各树一帜,都各处于行业垄断地位。
随着事业发展壮大,它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结果微软的Windows系统遇上Google的Chrome OS,必应遇上Google搜索,Explorer浏览器与Chrome浏览器针锋相对,Office办公软件和Docs办公软件争得不可开交,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Google的Nexus平板较劲。竞争的结果是苹果公司崛起,压倒了它们的优势。
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是:做到独一无二,获取垄断利润,如苹果公司。
三、怎样做到垄断?未来还是现在?
未来和现金流
避免竞争会帮助你打造垄断企业,但是只有经受住未来考验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即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比较一下纽约时报和Twitter,Twitter在未来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会结束。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
2.垄断企业的特征
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得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如Google的搜索算法,具有绝对优势。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如微信。但是这种效应不是一开始着手大规模的,而是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迅速以病毒式的速度蔓延。
规模经济:软件开发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主要在研发,产品可无限复制。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之后大规模的发展潜能。
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就是对自己的品牌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今天最强势的科技品牌:苹果。
3.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的完美目标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开始很小,但必须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小市场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Facebook发家就是利用此法。
扩大规模:一旦成功创造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扩展到相近市场,有核心事业逐步往外扩展。如亚马逊一开始主要精力在图书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之后逐步扩展到相近的光盘、影像和软件,最后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京东也如此。
不要搞破坏:“3Q大战”就是典型的例子,360四处搞破坏,最终结果是股价大跌,失去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