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设问技巧的运用方法

曾扬 1172分享

  一个好的作文可能会运用到很多的技巧,那你知道设问技巧如何运用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作文设问技巧的运用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作文设问技巧的运用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1、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 “不全对。”哲学老师脱口而出。我愣了。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 “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最后作者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从而揭示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2、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3、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10减1等于……》)

  本例的体式很特别:先提出疑问:“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回答说是“9”,再加上作者的评价“对,可也不完全对”。那到底等于几呢?读者肯定要这样问。下文举了四个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更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而是连用两个设问,让读者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设问的魅力。

  作文内容的修改方法

  1.题目的确定。

  现在的学生作文,对于题目,编者比较注重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材中通常给出一些人性人化的提示,表现为一个写作材料,让学生根据写作材料的提示去分析,去理解,去作文。据此,我们在批改作文或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应该将题目的拟定作为修改的内容来进行。具体地说我们应该注意,作文的题目是否对全文起到引领的作用,题目是不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不是太大?是不是太繁?当然在指导时或修改时应该教给学生拟定题目的方法,让学生拟定题目有目标,有方法,否则学生就会瞎拼乱闯,无所事事。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拟定题目,首先考虑的是要切合实际,尤其是本次作文材料的要求,就其语句而言,题目应该是精辟的句子,而不应该拖泥带水,含糊其辞。其次应该考虑所拟题目尽量小,因为题目越小就越贴近所选事例,题目大了就会给人一种“空”而“飘”的感觉。比如作文材料:“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关心你的人,一定有爱护你的人。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事例写一篇作文,来表达你对他(她)的某种思想感情。”在拟题目时,如果拟成“一个让我敬佩的人”、“一个让我不服的人”,就会让人觉得这些题目有些偏大。反之,倘若写成“我的老师”,“同学某某”,就会给人一种题目与事例呼应的感觉。

  2.材料的选择。

  有的老师认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学生选择的应该就是好的,应该就是对的。不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吗?不是主张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吗?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有预见性,他们在作文中的材料选择一定具有盲目性,在选择作文材料时,很多时候的考虑是不成熟的,所以为了作文的有效性,在作文指导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指明事例,指明让学生写什么,应该告诉学生怎么写。老师们的这些做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说,这不能全盘否定,同时也不能轻易恭维。因为学生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确实因为写作经验的限制,生活阅历的局限,出现选择材料的一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同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什么都不管,让学生去写,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相反,如果什么都管,包办代替,对学生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学生能活动的不能活动了,能思考的不能思考了,能自主发挥的不能自主权发挥了。在作文修改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明白:所选的材料是不是新鲜的材料?所选的材料能不能为本文的中心服务?所选的材料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就是在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3.开头和结尾的处理。

  前面谈过,作文的开头,结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尽管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已经进行了辅导,学生也进行了训练,但是学生也只是学习到了这些方法,至于在作文中的表现是不是能达到作文材料的要求,那还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中仍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修改,同时在老师的批改中仍然要注意这些问题,老师不能袖手旁观,等闲视之。

  4.段落之间的过渡。

  有写作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一篇作文中,如果所选的事例往往不是一件,那么在第一件事写完以后,就应用一个句子将第一个事例过渡到第二件事,这个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过渡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往往能较好地写一件事,能较好地写第二件事,但是对于这两件事如何进行过渡,他们不一定有经验,不一定知道该如何进行过渡。此时此刻,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对于过渡句,通常的写法是能表明上一段话的意思,又能引出下面一件事的句子。

  5.表达方式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一个班级中,应该说,对于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的同学来说,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基本能在作文中突出中心思想。面对这样的作文,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说,就觉得满意了,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对于作文要求而言,这些作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在这些作文中,可能注意了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但也有可能仅是语言描写;有的作文注意了动作的描写,但可能仅是动作的描写;有的作文注意了心理活动的描写,但可能仅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有的可能注意了环境的描写,但可能仅是环境的描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能运用单一的表达方式,还不能恰当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的心里,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应该就是一用就是一大段,然后再用第二种。这些写法是存在较大的偏颇的。作为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诱导和示范,才能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小学作文的训练方法

  一是在学习课文时总结。

  对于作文中常用到的表达方式,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果我们在课文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写作方面的技巧,同时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训练,远比在作文教学中单独讲解作文方法要强。比如教学《三峡之秋》(西师版小语第九册),其中对于写作顺序的处理,就应该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所采用的顺序是:“早晨——中午——下午——夜,终于来了。”再看看同一册书一个积累运用中的《自主学习园地》中《那倾斜着的伞》里的一段对话描写:

  ……

  “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啊!”

  “你有没有被淋到啊?”外公问。

  “没有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

  外公笑而不语……

  在教学时,这些内容可能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往往都是把内容一上完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这时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学生的作文情况,将学生作文与这里的描写进行对比,就不难知道:学生中的“你说”、“我说”、“他说”等等写作方式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呀!相反如果我们在这时让学生体会一下,再让学生写写、练练,人家的写作方法不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吗?

  二是在业余读书活动中总结。

  教学生学习语文,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任务之二就是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广大语文教师一定有所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所接触的事物远比我们这一代人在小时候所接触的知识多,那主要应该得益于现在众多的信息渠道,比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也许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些答案会让教师感到啼笑皆非:他们回答的内容常自于这些媒介。只可惜的是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表现没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可能只是一笑了之,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一个大好的作文辅导时机,引导一下:“这些内容你是从哪里得来的?你是怎么得来的?你能尝试用一下吗?”再作一些总结方法的引导:“找一个小本子,将见到的优美句子记下来,将好的写作方法记录下来,那不是善莫大焉吗?”如果学生养成了习惯,见一处佳句就记一处佳句,见一种写作方法就记录一种写作方法。长此以往,还愁学生的写作方法不能适应作文的需要吗?

  三是通过教师或者同学的介绍积累,再在作文中运用。

  人们常说:“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这里所强调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管他的学历高低如何,年龄大小如何,就职经历如何,他都会有一定的长处,他都有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如果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将作文与之联系起来,可能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好处。就成年人而言,别看一些人学历不高,但是谈吐却不会输与别人,他们常常是出口成章,什么名言警句,什么逻辑顺序,简直就是头头是道。此时此刻,学生如果说能将其长处铭记于心,在作文中再灵活运用,说不定其作文质量还真能身价倍增呢!更何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做法:在作文讲评时将好作文念一念,让学生听一听。其目的也在这里: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学生学习学习,应该说这种做法确实是成功之举!只不过这种做法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很多教师的侧重点不在学生的写作技巧上,不在如何取长补短上,教师的用意其实很简单:比着箍箍画葫芦。以致于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同出一辙。这确实让教师大为恼火,但认真分析起来,问题也不是全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教师的引导不恰当所致。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时,一方面在把握好尺度的问题,一方面要处理好重点的问题,避免出现偏颇。

  四是通过说话训练,慢慢积累,在写作中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一个习惯的做法,那就是在进行课文教学以后,用上那么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方法的说话训练:“大家将书翻到刚才学过的课文,思考一下:课文的开头方法是什么?结尾方法是什么?课文使用的是什么顺序?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课文中使用了哪些成语?运用了哪些歇后语?哪些名言?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讨论一下,认真总结一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练习练习,在接下来的作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这个做法其实在教学中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但是“磨刀不负砍柴功。”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它让学生积累了课文的写作技巧。试想: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先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再进行作文写作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拼滥打,学生能打拼出一条成功之路吗?

  1.作文修改与讲评

  就目前的实际而言,对于作文的批改,不少教师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有的教师习惯发扬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的确确,这样改出来的作文非常好看:在学生的作文本里边,这里有教师画的圈,那里有教学的评语。教育主管部门来检查也会给出很高的评价,可就是费力不讨好,本子发给学生,学生就是不屑一瞥,即便是在考试卷上也不会写出教师满意的作文来。还有的教师也想搞搞教学改革,让学生去修改,可是学生将作文改出来以后教师又发现原本好好的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更何况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知道了还会说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马马虎虎。由些而来,教师就难免有些进退两难了:教师改也不是,学生改出不是,出路究竟在何方呢?

  在这里,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的确是势在必行,但绝不是草率行事!应该弄明白几个问题:对于作文批改,其指导思想是什么?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改革有什么意义?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有什么作为?学生在进行作文互改时用什么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作文批改结束以后应处理好哪些问题?

  改革作文批改方法的指导思想

  “对了,作文批改方法一改革,我们就轻松多啦!不用再那么劳神费气啦!”这是教师的一种反映。“我习惯了原来的批改方法,这样一改,我的阵脚全被打乱了,看来批改作文只好从头再来啦!”这是教师的另一种反映。“把改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还干什么呢?这不是乱了分寸吗?”这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反映。看来,真要进行作文批改方法的改革,于上于下于左于右还果真难于接受呢?其实不然,这里所反映的不是作批改方法改革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一个实际操作中的尺度问题,一个是否走向极端的问题。谈到这里,对于作文批改的指导思想,其实已经是十分明确了,那就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创作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处事的能力。因为教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没有引导学生学习的成功方法,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更不能进行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不进行作文教学法的改革,就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事半功倍。揽得太死,固步自封只能禁锢教师思维,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极端化的理解,飘浮不定的工作作风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方:教师应该是一种杀毒软件,应该经常性的进行升级,否则是奈何不了病毒的,就用原来的版本,最终会让自己的电脑毁于一旦。教育形势在飞速变化,而教师在静观其变,难道还有立足之地不成?

  修改作文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我们从大量的作文实践看出:学生完成的作文初稿是不具体的,初稿中的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如果学生养成了经常修改作文的习惯,他们的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毕竟是“精品来自精雕细啄”。

  二是促进学生严谨学习风气的形成。修改作文,需要心平气和、需要耐心、需要精力集中。难怪很多教师都说:“在学校我是不改作文的,我的作文通常都是在家里批改。”只要学生作文稿子完成了就按照要求认真修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认真办事的习惯。绝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完成作业认真的同学在其它方面的表现也会突出。这岂不是一理同然吗?

  三是可以明显提高作文质量。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反复修改作文,必定会使文章逐步变好,质量会逐步提高。

  四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修改一篇作文,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了问题,就可能要与人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同学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合作。


作文设问技巧的运用方法相关文章:

1.写好作文的十个妙招

2.议论文开篇之设问法的写作指导

3.小学生作文怎么审题

4.写好作文的六大技巧

5.在作文中使用问句 让作文变的有波折

    相关文章

    83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