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优秀散文5篇

宇洋0分享

尽管离家有千里之遥,但是心是和家乡息息相通的,家乡在中国的文化经济地位,使我们在外的人引以为荣。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故乡的优秀散文,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故乡的优秀散文5篇

故乡的优秀散文1

昨天我骑车到老家洛源转了一圈。

初冬的早晨天气也很冷,嘴里哈出的气都变成白色的,田地里落了一层白霜。我握着车把的手戴着手套也冻的有点痒。沿路的人都喊叫今早咋这么冷?是啊,到时候了。东北这一向都下大雪了。我骑到四皓才渐渐感到身上有点热。杨树上只剩下几片枯叶,孤零零的在风中颤抖。地里冬小麦已经探出头,人们正在翻空着的地。田野上光秃秃的,只有村舍的房屋依旧耸立在山根坡上。天是凛冽的瓦蓝,没有一丝云彩。河里几乎没有什么水了。路上行人也不多。

到保安上面的八道河,正在修建张坪水库。工地上热火朝天。河道里已经堆满了如山的沙石,在坝址的上面已经用土垒起围堰,聚起一潭清澈的碧水。两边的山体也被挖了一个豁口,正在开挖大坝的根底,已经往下了挖了好深。是水电四局承建的。到处都是施工的车辆和机械。右手的山上已经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将来去洛源就得从山上走了。这条公路很难修,都是沿着陡峭的山腰开挖的。有的地方垒下来的石渣几乎把山下的房子都能埋掉,斗大的巨石滚到路边了;有的地方还没有挖出路基,塌陷的地方还得砌一道石埝填上石方才能通过。将来要是行走在山腰的这条公路上,从上往下一看绿汪汪的肯定很吓人!高峡出平湖的景象指日可待喽!

水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可是洛惠渠已经挖断了。县城及下游人们的用水咋办呢?继续往上走,到洛惠渠的进水口我特意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可能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被淹没在水库的库底了。我听说修建洛惠渠被红旗渠还早三年,它的建成可以灌溉三十里梁塬。从此这旱塬上的土地变成水浇地了,人们再也不受用干旱之苦了!它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昔日的辉煌暂告一段落,从此将要沉睡于几十米的水下了!

到张坪看见新修的公路从山坡上下来过了五龙沟大桥,沿着山根一直延伸到中村。将来的库区面积是蛮大的!在库区的西沿新修的有一座移民搬迁新村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巨大的牌楼,小巧的亭子,宽阔的街道,两边是整齐划一的楼房。将来也许是新的旅游亮点呢!

快到老磨沟口时能看到巍巍草链岭,它就像一座金字塔屹立在众山之巅。山上的白石浪远远看去像是中国地图,又好似一朵朵盛开的花瓣。

故乡,我回来了!我愈加觉得分外亲切。仿佛这里的空气都散发着一股宜人的清香。我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热血沸腾!多少回魂牵梦萦的故乡啊,此时此刻就在眼前。心里像滚开的锅久久不能平复,曾经欢乐的童年一幕幕涌现在眼前···

从吊棚往上梢子风飕飕地从耳边刮过,脸上好像被刀子拉,都有点麻木没有知觉了。一点多才到洛源街上,今天正好逢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踏在故乡的土地上,汇入忙碌的街道里,融入乡亲们人流中。

多么熟悉又多么亲切!无论我走多远,我的根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

故乡的优秀散文2

自从我十八岁到外地求学,离开故乡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走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美味,但在我心中,故乡的风景永远是心中最美的风景,故乡的味道永远是记忆中最美的味道。

儿时的记忆永不磨灭。记得那是一个苦熬的春天,我在外面玩饿了,来到村东头姥姥家,掀开碗架子找吃的,可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最后姥姥找了点曲麻菜蘸点盐汤,送进我嘴里,我嚼了几口,感觉不对劲吐了出来,这是啥玩意儿啊,这么苦,不好吃。姥姥面色凝重地告诉我,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了。我回到家中和母亲说了这事,母亲二话没说,拿出个小枕头皮子灌满了小米,我背着乐巅巅地奔向了姥姥家。

童年的记忆中,姥姥家的小饭桌是和挨饿联系在一起的。但我最爱去的地方还是姥姥家,姥姥也总是想方设法为我弄点吃食,摘几个海棠果,留几口山楂罐头,用灶膛烧个鸡蛋。我最爱吃的是姥姥用土豆泥拌的小米饭,里面洒上油盐酥子末儿。在那个贫寒的年月里,勤劳的姥姥用油盐酥子末儿将日子调理得有滋有味。

多少年来,我总是忍不住想起生产队那五间大草房,那是我家的老屋。夏日里,站在大草房的院子里向南望去,视野极其开阔,眼前是一片色彩斑斓的草地,远处是绿浪无边的庄稼地。曲径通幽的青纱帐——玉米和高粱,绿浪翻滚的麦田,粉白相映的土豆花海,小紫花的黄豆田,大地本身就是一幅大手笔的画卷,这幅画卷的作者叫农民。田野的风送来庄稼艾草和香瓜的味道。

故乡的土地是沙土地,适合种香瓜,香瓜喜旱怕涝,越旱香瓜越甜,故乡的香瓜总是比外面的甜。我家南面场院那块土地很多年都种瓜,白大娘整天在瓜园里忙碌,戴着草帽,每次去买瓜,白大娘都摘几个让我先吃着。有一次,她说:“现在瓜刚下来,等到瓜大量下来时你来吧,你随便吃,大娘管你个够。”白大娘家种的瓜是世上最甜美的香瓜,白大娘让瓜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淳朴最美丽的乡音。

父亲那些年在西砖厂做饭,我常常去西沟子放牛,砖窑上的烤玉米尤其好,将玉米用铁丝串上,打开窑盖口,将玉米悬在窑中。靠已经烧好的砖的余热将玉米烤熟,七八分钟后,玉米烤好了,通体焦黄焦黄的,比灶膛烤的匀称,没有灰尘,香味扑鼻,清甜可口,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故乡有一座粉房,每到秋季粉房开工,收秋季节劳累后,到粉房称点水粉,粉房的工人在热气腾腾中忙碌,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粉房的主人对来称水粉的人毫不吝啬,每次去都让你吃个够,刚出锅的水粉,晶莹剔透,拌上辣椒酱,非常开胃,吐噜吐噜两大碗,汗珠便从额头滚落。粉房里的水粉,原汤原汁原味,软呼筋道,吃多少胃都不疼。有时还能吃到粉耗子,就是揪一块粉面子抻成条下到粉锅里,翻两个个捞上来,醮上辣椒酱,口感绵软筋道醇厚,那种味道比火锅店里的水晶粉皮不知要好多少倍。

品味故乡的味道,记忆中饱含那纯朴的乡情,浓厚的亲情。故乡的味道满是爱的味道,家的味道。

故乡的优秀散文3

桃花依旧笑,桃花的村落却在春风冬雪中发生着变化。人面依旧在,人的容貌却承受不起岁月的变迁。二零一一,回到村落,蓦然发现物非人亦非。村庄里捉螃蟹的小溪,摸鱼的池塘,奔跑的田野,充满老人谜语的火炉,藏着说不完的的教诲和故事梧桐树,所有这些,现在都找不回曾经的影子,凸显的只是荒凉。年少时的老人,很多已经入土为安,久久不见的邻居,只有我喊出声才能辨出我是我和妹妹中的某一个。

这个承载着我的童年,承载着我的无忧无虑的梦幻王国,依旧是我在远方的牵挂。物非吧,人非吧,这片我深爱的土地,物非吧,人非吧,我依旧深爱着这片土地。时常会梦到我奔走在家乡满是稻草的田埂上,在丘陵的田野中跳跃。村庄的一切都印在脑海中,我的好朋友从我平常的碎碎念中便了解了我这个儿时的乐园。

7字型的村落--共和村,特别的小,小到一个村通讯基本可以靠喊的。村里有一条小溪,深不及膝盖,宽不及一米,据说水是来自一口深井,永远都不会干涸,而且水是可以喝的,儿时还有村民在大清早的时候便挑水回家做喝水。大半的村民在这条小溪中洗衣服,洗菜,小孩便在里面游泳,抓螃蟹,抓鱼。很小的时候,大清早一起床我便会和妹妹挑着家里人的衣服来到河边,那时沿着小溪边便会有老人,妇女,小孩都在洗衣服,说着村里的大小新鲜事。在夏天的下午,小孩便会挤满这条不大的河流学狗刨泳,俗话说踩着石头打泡秋。小溪虽小,却一直未见其干涸过,大雨时节也未见其涨特大的水。河里可以摸鱼,可以捉螃蟹,河岸的草丛可以捉萤火虫……

村里有两个相邻的池塘,一到夏天这里便成了的澡堂。农忙时节,田野里忙了一天的男女老少们,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就全部泡进了这两个满是泥巴的澡堂。除了农忙时节,这里是小孩的天堂,经常两三点便抱着救生圈在池塘的.不远处等待太阳的下山,直到泡到夜深,每个毛孔里都是泥巴,甚至头发上还留着打泥巴仗时剩下的泥巴便回到了家中。

村里还有一头还是在父辈分给几户人家的一头大水牛,据说是“人观牛”,通人性,所以可以活很久,到它死,一共活了22年。儿时,牵着这头特殊的老水牛,放遍村落的田野,成了小牧童的我们在田野间尽情的嬉戏,,骑到牛背上回家。每到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在外面乘凉,满天的星星下老人会给我说着“很久很久以前的……”的古老的故事,给我们猜留存了很久很久的谜语,老人们像一个宝盒,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谜语。

二零一零,关闭回忆的罅隙,通往小溪的道路长满了稻草,冷清的河流孤寂的长流,河流不急不缓的流着,冷清的河岸,只有越来越深的野草诉说着它的变迁。池塘依旧相傍路两旁,只是夏天的傍晚已经很安静,大水牛早已死去。童年的村庄有田野,有河流和小屁孩之间的追逐。现在的村庄,看起来是如此的物非了。一栋栋红砖,白墙的屋替代了曾经相连土砖瓦墙。年岁的增长,逐渐融化掉了这层美丽的村落的外衣。村里没有村长,因为几百人的不和气;村里的马路还没修好,因为大家不肯交钱;村里一个在镇上有一点权的老婆当上了支书,因为一个村民不满她们的表面工作骂了几句,便让儿子叫上一帮人直接上别人家殴打。看到的是安静的村落里,翻滚着人心的暗涌,有自私,有权欲,有暴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人的智慧,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得以体会,不得不敬佩得五体投地。在感叹物非的时候,人亦非了,人飘飘乎想的时候,会感觉是自己多愁善感了。

正因为我的成长,漂泊在外,却是对家人无尽的想念。不再像儿时想念家里的辣椒,想念家里的电视,想念家里的香瓜。现在的想念是如此的纯粹,想家人,想爷爷奶奶,想爸爸妈妈,想多陪陪爷爷奶奶,想看到爸爸妈妈的温暖。我想妈妈只希望她的女儿能在外翱翔,而我却是如此的想家,它便是我的束缚,我想回家。漂泊在外,梦里梦外全是家中的情景,不喜欢这边的饮食,不喜欢这边的天气,不喜欢……本来这边一切都好,只是想家的时候,一切都是不如意的。流着泪笑着说我过得很好,常常想当我老去可以只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还在吗?老到我们都只需要围坐的火炉旁,讨论着村里村外事,回忆曾经的过往,听父母亲的故事,亲情到底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感情呢。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赚钱的主题词,满世界的飘,我们注定只能挂念的吧。

故乡的优秀散文4

二哥打来电话,说老家的宅子漏水,一起回家修房子吧。

想想也是,很久没有回家了,一提回家顿时思绪万千。

老家的房子有些年代,和现在农村的小楼相比,确实有点破烂不堪,修修,也只是权宜之计。

于是,我匆匆准备了一些吃食,马不停蹄就出发了。

老家是博爱县的狄林村,历史记载,宋朝有一位叫狄青的大将军郁郁而死之后,埋葬于此地,后来,狄家人在此守墓,随后就形成了一个村庄。

掐指算来,老家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只是世事变迁,狄家坟墓已不知去向,留下的只是在此世袭繁衍的乡亲父老。

走向老家的路宽敞而整洁,过去的记忆已找不到痕迹。

一场冬雨过后,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远望,一下子就瞅到原来自家的自留地,仿佛又看见勤劳的父亲在田间耕作,只是父母已经不在,不免有些物是人非,睹地思人,两眼不觉有些湿润。

走至村口,远远就望见了老槐树。

老槐树不高,但粗壮有力,枝丫四处伸展,有三十个平方大,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依然精神抖擞。

和所有的老槐树一样,它身上挂满了红灯笼,因为,它爱它的村民,它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凡来求子、给小孩、大人看病的,它都尽量满足,时间长了,老槐树就出名了。

树红自然事多,每年老槐树的香火很旺,成了当地的名树。

当然,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

大槐树位于村子正中央,枝繁叶茂,好心的父辈们用一堵很厚的围墙当做它的主枝干,来支撑它年迈的躯体,使老槐树能安心生长,而老槐树为了报答村民的厚爱,则是拼尽全力,抽出一条条新枝,长出一片片新叶。

说到老槐树的来历,连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于是,村民多次请求上边给鉴定一下,但终没有结果。

今年初,有几个专家带着仪器来考证,左摸摸,右瞅瞅,之后,大惊失色,此树居然上千年。

这下,老槐树真成了千年古树,千年名树,有了身份的老槐树有了许多粉丝,许多人都慕名拜访,和老槐树合影留念,仿佛触模一下老槐树自己也可以变长寿了。

20多年前,老槐树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那年,支撑它的围墙突然倒了,这对老槐树来说,不亚于灭顶之灾,本就干枯的枝干,如果没有支撑点,非死不可。

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场挽救老槐树的行动开始了,大家有出钱的有出力的,用几天时间给老槐树造了个新家,据说,在新围墙修成那天全村像过节一样,大家又是放鞭又是唱戏。

走近老槐树,双手触摸在老槐树身上,抚摸着它粗糙的身体,仿佛进了时光隧道,所有的往事历历呈现在眼前。

小时候,大槐树底下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大人在树底下吃饭、聊天,我们小孩子在月光的映照下,在树底下捉迷藏,那时大槐树上有一个大窟窿,那是藏人的最好去处,但由于这个窟窿大家都知道,所以藏在那儿被逮住的几率也最大,但每次都有人藏进去,每次都是第一个被逮到。

那时候,老槐树底下是全村新闻的发布处,大事小情都从这里传出,大家围着老槐树一边编竹器,一边不停地说着家长里短。

小时候我手上长了一手刺猴,家里的老人就说,你下雨天到老槐树前的石臼里洗手,边洗边说,槐树爷爷睁开眼,给根棒子打猴子。

于是,我念念有词,一边嘟噜,一边洗手,可嘟噜着嘟噜着,词却忘了,可能是心不诚的缘故,洗了几次,刺猴依然坚挺。

之后的日子,我自责了好长时间,怪自己没有记住咒语,得罪了槐树爷爷。

每到春节,才是老槐树最热闹的时候,你家送挂鞭,他家拿块肉,说说一年的收获,谈谈新年的打算,老槐树一下成了人们互相倾诉的对象。

岁月沧桑,老槐树依旧在,石臼已不在,捉迷藏的儿时伙伴已不在……

如今,老槐树越长越旺,越长越葱茏,好像返了童的少年,卯足了劲往上长,又像是一个沧桑的老人守望着他的子孙,见证着家乡的日新月异。

故乡的优秀散文5

我的老家村庄前面有条路,是通往镇上的要道。

至今数落起来,历历在目。

村边上有个翻水洞,是水库灌渠与路交叉的建筑物,倒虹。

南走二百米为大房屋,那是生产队的仓库,储存桑杈、扫帚、牛龙头之类的农具和余粮。

分东西、开会也不时在这里。

再南半里右侧是砖瓦窑,谁家盖房使砖用瓦就在这里生产。

大约再行个吧里是生产队的菜园子,种些萝卜、白菜、大葱、辣椒大众菜。

园里一间小平房,那是菜把式休息放置农具的地方。

下个不大的土坡,再走半里,就是南河,我说是家乡的“长江”,宽约一二百米,夏天发洪水时波浪滚滚。

后来我非常喜欢唱《上甘岭》的主题歌“一条大河波浪宽”,因为每每放喉就想起了它。

河上没有桥,摆着一个个孤立的露出水面的石头踮脚,家乡称为“跶石”,紧过跶石满过桥俗语说的就是这。

因为“跶石”人踩上去易晃动,步伐紧点以保持平衡,不致落水。

过河上坡,两边是外村的两眼机井,前行里吧路边有方坟莹,十余颗孤零零的柏树森然,若是傍晚黄昏特别煞人。

再走里吧子就是镇上了。

这条路在记忆里并不宽,仅仅能过架子车。

个别段土交卵石,走起来硌脚。

若是车子则“蹦蹦咚咚”发“牢骚”。

听爷爷说,这条路他小时候就有。

不过河北段没有菜园子、砖瓦窑、翻水洞,那都是解放后大集体时期的产物。

也不通架子车,早些年人都是靠扁担独木轱轮车运东西也不需要这么宽。

在我的记忆里这条路并不长,也就两公里,却让我的人生经历了几十年。

记得童年一件事真逗。

奶奶让我去镇上给她买染布的颜色,隐约那时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可能刚上一年级,不会写笔画多的字。

说让买“煮青”,一再交待不要买“煮黑”。

我一路走一路念诵“煮青、煮青”,结果下河坡摔了一跤,忘了!再想也拿不准是“煮青”还是“煮黑”,纠结了一路。

镇上的染坊师傅问我,我说摔了一跤记不准了。

人家说你慢慢想想干什么用,我说好像是染被里的,师父说“煮青的多”!结果回家真是“煮青”,奶奶听了直笑。

孩提时男孩儿淘气,到河里捉鱼摸虾洗澡是经常的,为此母亲没少唠叨。

一天中午母亲到南河“偷袭”,我出水潭赤裸身子提着裤头就跑,结果屁股上挨了好几巴掌。

后来到镇上读中学,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回。

只是那柏树坟里的“鬼”太害人。

一次周末学校开班干部会,布置给烈士扫墓事宜。

我走到柏树坟边时天已黑下来,隐约看见有几个黑影在风中走动。

我想定是鬼无疑。

霎时毛骨悚然,拔腿就跑,越跑后面的脚步越近,过河时掉到水里,书都湿了。

这条路的印象太深刻,也因它见证着我的初恋。

我的班上有位女同学,她学习也很好,她姨家给我是同村,来来回回同行,她曾向我剖露心声。

只是后来她因家庭的缘故患了癔病过早离世。

再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工作,这条路走的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又修了条双车道水泥公路通镇上。

这条路村民也很少走了。

前些年焦桐高速公路跨南河而去,河水随着环境改变日渐枯竭,那条路我再也没有走过。

本来是上几辈人走出来的记忆,瞬间淹没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

故乡的那条路黯然消逝了。

但“她”却常驻我的心中!


故乡的优秀散文5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作文散文最新5篇

欣赏故乡散文作文600字以上五篇范文模板

关于家乡优美的现代诗歌5篇

关于家乡初一作文散文5篇

家乡初一作文散文5篇

描写故乡的优美散文:小镇悠悠

学生以故乡为话题的优秀作文五篇范文模板

抒情散文故事5篇

小学五年级描述我的家乡的经典文章5篇

小康社会美丽家乡为主题抒情作文800字5篇

    29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