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0篇
推荐文章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见证了各个奥运健儿的体育精神,见证了他们的荣耀时刻,那么关于冬残奥会观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平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2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3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4
世界上人可以有多种分法:黑人、白人;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健全人、残疾人。
毫无疑问,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却又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目前世界上有残疾人6.5亿,仅在中国就有3000万残疾人,其中包括778万肢体残疾人。这样看来,残疾人布满了大陆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肢残人(肢体残疾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聋哑人,以及手、脚处于基本功能丧失或完全瘫痪的人。这些人,在自理、阅读、行走等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些困难,而这时,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就可以在闲暇无事时,帮身边的肢残人做扫地、洗地、洗碗等家务,或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或跟他们聊天,甚至还可以在公路上扶一个盲人或一个残疾人过马路,这些都是些举手之劳,做起来不会很难吧?我想应该不会。
残奥会全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乐园。20_年残奥会有: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等20个大型项目,共设471枚金牌。我国著名残疾人运动员刘美丽、吴彦俭、谢兆星等人也将在残奥会上一显身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希望,在残奥会上,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再创佳绩,一展风采!
我更希望,在这个社会日趋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里,残疾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希望没有人被残疾的痛苦所折磨!
我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希望你们能身残志不残,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5
在一个小区里,有一个双腿残疾的小伙子,小时候也不知为什么双腿残疾了。他父母又不在身边,一个人生活。过了好久,一些大妈们见他也困难,常去帮助他做些日常琐事,整理整理房间,帮他煮煮饭。有一位大妈经常去看他,给他送点东西,过年过节的,去看看他,送些节日品。
小伙子虽然双腿残疾,但也不是一个“残废”。他并不泄气,常坐在书房里写作投稿,赚些稿费,暂以度日。
听人说,又一次,小伙子一个人在家时,开炉煮东西吃,自己在房里打字发稿,由于太认真了,忘了炉上的东西,时间长了,水烧干了,炉上起了火,烟还有些浓。一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又起了火,怎么弄才好呢?这些大妈还真热心,一下跑上楼去了,替他扑灭了火。
他一般都不出来,很少见到他的人影,人们常说他文章写得好,成绩还挺好的,只因为是残疾人,回家自学成才,写得一手好字那。他生活很乐观,喜欢很多东西。他过了很久才熟悉这里,一开始,不爱与外人走串门,也不爱说话。
他常推着轮椅去公园外面了解时事。他说,他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是现在的追求,小时候他还想去当运动员。他家书很多,他喜欢看书,去哪里都捧着一本书,最近他还出了一本小说。他想去写一本关于残疾人的书,反映残疾人的追求与梦想的书。让残疾人更坚强去奋斗创造新的生活。
我认为,残疾人又是另一个新的人群,它有理想,有力量,只要自己多多努力,也会有好的生活。周围的人对残疾人需要关心爱护,而它,要更自信,自立,自强,他们与平常人没什么不同。而且,有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却可以做到。
做一个“常人”!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6
残奥会开幕式不但表演环节颇具特色,代表团入场也有惊喜。每有一个代表团入场,场地中央就拼上一块拼图,当东道主巴西拼上最后一块拼图后,各代表团的照片拼成了一个大心脏,心脏强有力地跳动,散发美好的事物,象征一切美好均来自内心:身体残疾不可怕,内心强大才是力量之源!
再经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致辞、运动员代表宣誓等环节后,巴西总统特梅尔宣布里约残奥会开幕。随后残奥火炬进入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最后的传递。
倒数第三棒火炬手是一位老人马尔萨,他参加过1984年残奥会。他拄着拐杖,脚步踉跄地往前走,此时现场已经下起瓢泼大雨,他在大雨中不慎摔倒,火炬也掉到地上。现场发出惊呼,这是一个意外,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被工作人员扶起来后,他拿起火炬,还是蹒跚着坚持走到目的地,将火炬传递给了下一位火炬手。这一幕让所有人动容,现场观众起立鼓掌为他加油。
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巴西历史上夺得残奥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席尔瓦,他摇着轮椅带着火炬走到火炬台前,郑重点燃了主火炬。随后火炬升空,在空中与美轮美奂的雕塑汇合,里约残奥会点火仪式完成了,里约残奥会正式开幕!
本次里约残奥会,共有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32名运动员将参加里约残奥会22个大项、528个小项的角逐。中国残奥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比赛,是中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7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8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 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9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我们要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冬奥会开幕日益临近,全球冰雪健儿正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中国冰雪“金牌之师”国家短道速滑队已经实现满额参赛;17岁小将苏翊鸣在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板滑雪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新的历史;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冠军、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期待在北京挑战高难度的四周半跳动作……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世界顶尖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会聚在中国,向世界呈现精彩的冰雪竞技。无论是否站上领奖台,拼搏就是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色。深入挖掘这些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用奋斗成就梦想。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0
媒体是除运动员外北京冬奥盛会的重要参与者,运动员风采、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冬奥的精彩故事等更需要通过媒体展现给世界。闭环内,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北京冬奥组委将为来自全球的媒体工作人员采访报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必要条件和工作便利。相信在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条件下,通过国内外媒体和记者深入报道,世界将和中国一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我们也一定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冬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