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大课《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
推荐文章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茶文化大课《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1
传统工艺需要弘扬,也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承人。那一个个依照传统手法的师傅便是最杰出的代表。
一大早,大家来到谢裕大茶园。戴上草帽,背上小茶篓,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碧绿的茶树上采下嫩绿的芽头,一芽一叶,一枪一旗。再带着散发着特殊清香的黄山毛峰嫩芽走进制茶馆。
汪师傅是制作黄山毛峰的大师。他将嫩绿的芽头倒在一个热锅里进行杀青。锅里的温度极高,汪师傅将芽头倒入锅后,直接用手抓起锅里的茶芽,然后搅动,使茶芽均匀受热,整锅的茶芽每转一圈,汪师傅就掏起一把,用手抖开。随着汪师傅抖动的动作,锅中飘出缕缕白烟。这些白烟就是茶叶中的水蒸气。随着锅中茶叶发出的噼里啪啦响声而散发出一种不同于青茶叶的清香。汪师傅的抓、捞、掏、抖,茶叶的味道有点像我们平时闻到的茶香了,原本嫩绿的叶也变成焦黄,个头也缩小很多。汪师傅说,杀青能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阻止茶叶氧化,使其柔软,便于揉搓。
接着,汪师傅将茶叶倒在凹槽板上,再摊开,又双手将茶叶团在一起在石板上揉搓,带着余温的茶叶在汪师傅手中缓缓蜕变,原本直挺挺的芽头变成螺旋形,又团成一团。汪师傅抓起粘在一起的茶叶,轻轻抖开,分散后再揉捻。我也尝试了一下,茶叶握在手中时,一种湿湿的、粘粘的感觉随即传来。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茶叶中的茶汁。缓缓转了几圈后,拿去成团的茶叶,抖开,淡淡的茶叶便飘了出来。
揉捻过后,汪师傅将茶叶均匀撒在烘焙的锅上。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的烘焙,当茶叶中的水分剩下百分之六时,黄山毛峰便制作完成了。
几道工序,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制茶师傅们依然坚持用传统的制茶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传统制法制成的茶叶味道更好,更是因为传统文化需要他们传承。
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知晓,别让他们丢了魂。
今天的体验,感悟异常深刻:小小制茶法,大大文化藏!
《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2
天赐香叶,带着热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香醇,是以为茶。人间有神农氏,采其饮之,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
——题记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虽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赋诗,但对茶的了解却是数不胜数。周末,家里总飘着一缕一缕的茶香,香远益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我激起我对茶的喜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北宋时期,茶就被人们当成是常用饮料了,颇得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喜爱。
茶,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高约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达数十米。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茶的品种,除了我们平常知道的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种类。饮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样的,饮这种茶就用这种茶具。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发出来,也让人们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韵味。
中国茶随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世界各地,对很多地方都有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学,文化时,归国时携茶籽回国种植。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丰富,而且注重礼仪。朝鲜茶礼讲究清、寂、和、乐四字真谛,希望所有喝过精心泡过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愉快。韩国的茶礼则是五行茶礼,是为了纪念神农氏而举行的功德祭祀礼仪。这都是仿照中国茶道而创立的。
中国茶,不仅传至日本、韩国,甚至远渡重洋,漂到了英国。在英国,享用中国茶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中国茶叶第一次进入大不列颠人的世界是在17世纪。由于当时科技的制约,航海技术落后,中国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黄金。在当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到中国来的茶叶,所以中国茶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英国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茶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天从“早餐茶”开始到晚饭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国人一天都不喝这么多次茶,看来中国茶给英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无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则用自己的笔和智慧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写下了《六羡歌》以表达自己对茶的感情。
浅斟慢饮,与神相会。在深宫中,统治者冲腾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缕缕青烟,让人心旷神怡;香炉里点着香料,与茶的清香一致,在听着古琴弹奏出低沉的音乐,在不这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这不是许多隐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吗?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实早已沉醉,身边一切俱以空灵。这就是茶,一种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3
所谓清茶,初触舌尖是甜香之感,润拂嗓下细品,却出一丝苦涩之意。茶性微凉,酷夏饮之则解其炎热,寒冬饮之则滋暖胃腹。此是表面之感观,其内在折射出生活中的淡雅情怀与清高之志。
如今大多学子的教科书上,古人总抒发自己淡泊名利,清高闲适的情感,愿归隐田园,融入山水之境中;或是站在清澈的湖水边,抬眼遥望远处的落日余晖,轻抚过岸边的茶山,落成一片殷红。古人云“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茶乃是中国四千七百多年前的产物,源远流长的历史让人赞叹不已。浅绿色玉杯里的茶水,清澈中透着些许的薄荷之青,有些却呈淡黄色,如秋中的红色枫叶。
听见品茶一词,便能想到清秀宁静的绿竹和溪水,木亭与石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与友人畅谈,又笑着说道:“好茶!”好一帧恬淡幽静的生活图景。
人们常说喝茶醒酒,清淡的茶水就如平凡的一生,没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平淡的味道中可以尝出一番甜意,些许的苦涩不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坎坷。而现实中的人们往往在人群吵闹的应酬中习惯了烈酒的辛辣,满脸通红地顶着沉重的醉意,独自一人踉跄地走着,路边遛过的野猫,踩过地上的树枝,发出“吱吱”的声响。如果这时能有一杯茶水顺着口腔漫过咽喉,如春雨般地浇落在心田中,那人将会多么感谢这杯茶水及递茶水的人。
说起“茶艺”一词,想必人们都不会陌生。中国是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国家。品茶中也会又许多讲究。近几天妈妈恰巧迷上了茶艺,她买回一套精美的茶具。材质是乔木,褐色光滑的表面镌刻着精致的花纹。隐隐透着金色,挥散出古典的优雅气质。每个茶杯都小巧玲珑,淡绿色的外衣透着晶莹的亮光。茶壶倾斜着倒下一缕青涩的茶水,如同蜿蜒的小溪,缓缓流入水塘,滴滴答答地回响在庭院之中。
初入口中是甜,细细品味是涩。两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弥漫心腔。
《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4
春天,微风拂面,阳光正好。我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左手拿一本书,右手捧一杯香茗。啊,真是享受!
拿出一小撮茶,轻轻地,慢慢地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着,它的两头尖尖的,中间有点硬,但“啪”的一声就掰断了,整个部分都是深绿色,偏黑。在阳光照耀下,就像几只银梭。茶叶有些扎手,但它也不会把皮扎破,放在鼻前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香气虽然有点淡,但闻后你会觉得还想闻,它的香气也不会很快变淡,把茶叶拿远一点儿,仍然有股纯净疏淡的香在鼻前飘浮,回荡。闻之后,你会感到美美的,甜甜的,甚至仿佛处在一片梦境中,令人陶醉无穷。
我把茶叶轻轻放入杯中,冲上热水。刚开始,茶叶从杯底缓缓地浮了上来,不一会儿,有的就慢慢地沉了下去。瞧,那沉下去的小茶叶多么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在这暗黄色的大森林里翩翩起舞!瞧,那沉下去的小茶叶似是一条条快活的小鱼,摇头摆尾!瞧,那沉下去的“大个头”又像是巍然屹立的大山,在杯底矗立着!几分钟后,茶叶都纷纷地落下,杯里的热开水也由浅黄变成了深黄。这场面真是太引人入胜了!
捧起杯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浓浓的茶香顿时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浅尝一小口,苦中带涩,涩中有甜,令人回味无穷。
我恍然大悟,品茶就像人生一样,只有经历了苦难、煎熬的付出,才能得到香甜的果实与无限的快乐。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5
一般人喝茶,是解渴,是提神,不讲究茶的品位、性格和文化。像我喝茶,就是这个德行。大早起来,烧水,清茶缸,撮茶叶,洗茶,冲茶,泡茶。嗜好地方绿茶,上中等品位,茶太嫩太好,娇气,嗲,经不起三烫六滚,一道两道,清汤寡水了,淡漠薄情,索然无味。倒了惋惜,不倒寡淡,甚是尴尬。喜欢“粗茶淡饭”的日子。粗茶,是春茶,有修养的那种,像少妇,透着一种韵味,一种成熟,一种懂得,一种厚爱,一种说不上来的诱惑。
粗心人喝茶,把茶当成了颜色水。细心人品茶,把茶看成了意中人。
“人走茶凉”,道出了人世百态。
早晨看一篇微信: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人走了,茶不凉,是人生境界。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予的是你的想象,心即茶,茶即心。
我眼里的茶是情。喝茶多了,就恋爱了,缠缠绵绵的,一刻都离不开。就是晚上睡觉前,还要泡杯浓茶,一口一口亲吻半天。上床前,陪着茶聊。上床后,等着打呼噜做香梦。
“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本草纲目》对我没束缚,不喝茶,心痒痒,难过。
陆羽《茶经》开篇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生嘉叶,多像好花开一树?苏东坡把茶叶爱称叶嘉,意味茶叶“嘉”,佳,美男子,世上最好的叶子。
“茶”,很有意思。一个人,坐在花草树木中间,隐居,陶醉,是陶渊明,是商山四皓。像王维,佛陀一样,吟诗作画。也像陆羽,痴迷茶林里不愿出来。还像卢仝,悠闲的,一碗一碗的喝,喝了六碗,两腋生风,飘飘然,悠悠乎飞上茶树坐着,疑问青天:“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蓬莱山在哪儿?在茶树上。
自古高山出名茶。茶树生在高山,长在半山腰,茶把自己把握得刚刚好。高了,寒冷,寂寞,电打雷击,风花雪月的,遭罪造孽。低了,庸俗,红尘滚滚,乌烟瘴气,身体灵魂都不得干净。在半山腰多好!淡泊、宁静、致远、清高。爱茶的人,要抬着头看,仰视又不会疼脖子。走一程小路,拐几道转弯,上一箭坡就到,努力了又不累人,喝起茶来喷香。茶和感情融合,茶就香的醉人。
和茶亲密的物什,都是美胚子,好得高攀不起。金灶、汉唐、天福、恒福、茗匠、华艺、郑源、华祥苑、同欣、龙福,听着这些茶具品牌名字,心都酥软了。紫砂壶、青花盏、紫檀木鱼。这哪是茶器?分明是修养极高的江南才子。
茶具,忌讳用纸杯、用塑料杯。纸杯泡茶变色,变红又变黑。塑料杯泡茶有塑胶味儿,茶心软,有点怪味就遭受糟践,茶心变坏。平常人用不起品牌茶具,可以用玻璃杯泡茶。把杯子洗得透光明亮,捏一撮新茶,用烧开的泉水一洗一冲一泡,绿格莹莹大半杯,不加盖,丝丝香气氤氲满堂满室,喝一口,神清气明,通透爽快。
茶水,山泉水最好。《茶经》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我家住深山,自然不缺好水。凉水泉儿的水虽是井水,但活泛、洁净、清亮,提回家烧开泡茶,味道鲜美香醇。妙玉约黛玉、宝钗吃“体己茶”,用梅花上的雪煮茶,矫情,玩味,闲得没事干。陈年雪水泡茶,有啥好喝头?“融雪煎香茗”、“细写茶经煮香雪”、“夜扫寒英煮绿尘”,这都是诗人意象出来的茶味,是诗词小令的味道。
要说喝茶最诗情、最风雅的要数,“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一片青山入座,半潭秋水烹茶”,“寒窗里,烹茶为雪,一碗读书灯”。贫寒书生,挑灯煮茶,有明月、白雪、青山、秋水相伴,活得多么安逸沉静、淡泊名利!我曾经给乡亲写过一副灶屋对联,“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赞美农家妇人的厨艺,认同古人雪水烹茶的味道天上人间。
喜欢茶的芳名。龙井、普洱、雀舌、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月光白。当地还有毛尖、仙毫、仙茗。比人名还讲究,唯美、悦耳。
“禅茶一味”,茶就是佛。茶道茶道,茶就是道。微信中说的段子,是从历史中来、从生活中来。喝茶,喝出来苦味,喝出了香甜,悟透了人生百态。
做人,要像茶一样,清纯率真,苦口婆心,人见人爱,情缘好。
茶文化大课《一片叶子的故事》2022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