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
《人间失格》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的资格的道路的,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604175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篇1
”回首一生,尽是可耻的过往。”对于这句话的开篇,毫无疑问作者是个写故事的圣手。前尘过往,尽数在这一句话中,同时也奠定了这本书的基本色调。
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很颓废,都不敢去读他们的书。为什么说的是他们呢,因为除了太宰治以外,还有诸如像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之类的人存在,同样是废的不能再废了,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这样认知的。
但如果你真的能在某个深夜,安安静静的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你的这种认知会荡然无存。它的内容虽然是丑陋的,但在其下面却是一颗掩饰不住的、神一般存在的灵魂。就像主人公大庭叶藏那颗”清澈的眼睛、纯净的内心”,即使再无可救药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神性”的存在。处于梦幻的虚假和真实的现实之间,大庭叶藏那颗苦苦挣扎、无处安放的灵魂终究去了哪里呢?他活的过于真实,但又极度虚假。真实到了一种类似地狱的环境中,虚假到了类似于天国的天堂,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却很悲哀的处于两者之间。
为什么呢?我们活的极不真实,但又受到良心的驱使活的不够虚假。隐藏在灰色的天幕中,开始了蝇营狗苟的生活,所以我们说生活本该如此。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当我们站在它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伪装都自行退避,露出了那个自惭形秽的自己。
面红耳赤。欺骗是社会的基本属性,有的时候就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欺骗的存在。这是整个社会的基本属性,怨不得他人,怨不得自己……长久以来的这种属性就像一个大染缸一样,经年累月的`将我们侵染,直到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才肯善罢甘休。就像走路,你脑海中不会去思考,“我该先迈哪只脚呢……”习以为常。它的最大作用,便在于警醒。警醒憨憨入睡的人,警醒不愿承认的人,警醒无知的人,警醒睿智的人,警醒所有的人……惊醒任何人。毫无例外。
这本书给我们读者呈现了一种”极致的恐怖美”,不可思议,惊艳绝伦,叹为观止,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教,它通过一种深刻而荒诞的自我刨析、自我解剖,来为读者呈现出一种美中带血的现实,为我们来营造一个极度恐怖的黑洞,使得每个人读后都陷入到一种无可名状的沉思中……
当你再度醒来时,你发现你看到的世界好像、似乎、有点不一样了,它变得更加清晰了,尽管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很美好的世界,一个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人间;一个很美好的人类,介于光明和黑暗之间;一个很美好的你,一个介于善良和恶毒之间的你;一个很美好的我,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的我。天使?魔鬼?一念永恒。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篇2
世界文学多种多样,那你是否听说过日本的“私小说”。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说”传统,这一词广义解释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就成为私小说。但多数人更倾向于狭义解释,认为私小说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独立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及心理活动。
太宰治,一个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历来都是私小说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却惊动日本文坛,以至于他去世了近80年,还是有许多粉丝。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绝笔,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叶藏是一个从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对人类充满恐惧不安,人总是遗憾自己所拥有的。叶藏出身在贵族,却害怕吃饭,害怕跟人说话,等他来到城市,却染上喝酒抽烟的陋习,生活好像充满希望,又好像暗无天日,对于叶藏来说,他的一生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他在众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个表情,与心情无关,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经营,越是失望。
孤独是一场无人送药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最终,他们都没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决定殉情,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常子死了,叶藏活着。
父亲为此与他断绝关系,他每天浑浑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瘾,他觉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后来,他又一次坠入爱河,直到他的爱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样。在一无所有的年纪他连快乐都给不起自己。朋友们觉得他疯了,把他送进精神病院,对他来说,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结尾,他被哥哥带回了家,27岁的他已经满头白发。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但是总是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其实太宰治先生所推崇的并非阴暗,而是这样丑陋乃至残忍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其主线是追求爱与自由的真实,寻求人性的解放。我们在放纵自己的同时渴望救赎,却无力于控制自己,故是迷失本心,故枉费这一世的意义。但,一个人若是没有裂缝,阳光如何穿透而入?人间百态,抵达不到的深渊便是人性与不断发酵的欲望,既然这世界不可能成为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模样,为何不求同存异,再给世界,给自己一个机会?
愿我们生而为人,人间有格。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篇3
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两者中都没有娱乐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这是梭罗远离都市的喧嚣,在瓦尔登湖畔结庐而居,对生活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生活的真相是绝望,大多数人知道却视而不见,甚至想办法自欺欺人的否认这个真相,游戏和消遣就是人们自欺的手段。
本质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像是一个个浮在大海上的小岛,孤独而寂寞。远古的时候,我们祖先每天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采集、狩猎的工作后,就可以满足生活所需,其余的时间无所事事。想必他们是因为孤单,才会不断的找更多的事情做,企图填满生活的空隙。就像那位禅师,给杯子依次装满石子、沙子和水,不断问青年是否装满,生活也是这样,永远有无法填满的间隙,人类的努力注定是徒劳。
于是人类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对无能为力的事情视而不见,仿佛这样它就不存在了。大多数人对此心知肚明,却彼此心照不宣,谁要是捅破那层窗户纸,谁就成为众矢之的。但总会有人站出来指出皇帝的新衣,梭罗是那个勇敢的小孩,太宰治也是。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作者借由阿叶之口巧妙的说出的自己的身世,以及苦闷的思想。作者在书中着重的描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是一种混乱、黑暗、绝望的精神活动,在对自我的一次又一次否定之后,阿叶越陷越深,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最后对人类失去信心。
作者陷于这种绝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完成本书后蹈海自杀。虽然书中的主角是个胆小鬼,但太宰治还是用生命将人类生活中暗流涌动的绝望揭露出来。
讽刺的是,哪怕最后阿叶自绝于人类,老板娘依然认为他是"神一般的好孩子"。因为阿叶对待别人永远是顺从,假装和别人一起无视这种绝望,人们非常相信他是同一类人。但是也有看穿他的人,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因为他说出了真相。
就连同为作家三岛由纪夫,也非常讨厌太宰治。他的讨厌在于太宰治写出了他感知但未写出的真相,就像照镜子,发现镜中的自己提前知道了没穿衣服这个真相。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篇4
也不知道是谁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间失格》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喜剧。
主人公大庭叶藏敏感而脆弱,在压抑的环境里形成偏执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讨好,实际内里孤独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诞的手法去讲述他的内心世界,又补上前言后记转换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叶藏,很好地去讲述了他的一生。
悲剧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叶藏的一生是两种悲剧形式的融合,他的经历不由地让我们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后天性格以及命运的影响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使他们无惧于社会。
从创作的角度看,大庭叶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个投影,他们一起嬉笑怒骂,一起在“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行。大庭叶藏是好人吗?他流连于不同的女人,吸毒,声色犬马,逃学贪玩,实在看不出作为一个好人的特质。可他是坏人吗?在他死后和他有过接触的那个女人也说“他其实是一个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压抑的环境下长成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一种情感和灵魂的关注,甚至于最后断绝关系。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过?很难去说清楚答案。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看过的日本电影里一个相似的人物——《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样在“父亲”家庭下成长起来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样的脆弱敏感,同样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线放映的那种疼痛青春电影的美丽幻影,而是应该带给社会以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帮助这样的人,给他们以生的希望?
我在这里用的是帮助一词,而不是拯救。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种堕落,甚至我很想去拥抱这样的人,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本无错。记得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弹幕里有个评价说“这个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结果”,我其实有些愤怒:一个人对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也要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只是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选择下走向灭亡。活着虽然对他们而言是痛苦,可是却还有希望。如果叶藏在那次自杀失败后希望的光足够强烈,或许就如同他所说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的社会是人情的社会,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还是热切地希望人情能够更有温度去温暖这样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篇5
《人间失格》再次编辑此书评,因百度百科后,久久不能平静。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该作品发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杀身亡。??????
当我并不知其上述内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这部作品的黑暗之极。我及其费解作者呕心力作的缘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编辑书评。觉得任何言语都无所适从,的确这样。于是,最后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结束了书评。
但是当知道开头的历史记载,看过了各种评论,有的说他软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在日本学术界频多对他感到不齿。生活的破产者,软弱无力。还有说他不如鲁迅式的直面惨淡的人生,迎头而上的勇气。当然也有评论对现实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悯......
对于作者,我想在写书的过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对于小说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执,无从考证。
所以,就小说本身,毁灭式。
对于作者,且不评论其自身的问题,因为我说过,任何言语,无所适从。软弱?奴性?颓废?我觉得不能那样讲,我们不是他,如果同样的时间、国家、环境、经历、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一切换做是你,不能保证那一刻会不会弃械投降。
可是对于现实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们的大多数人站在了残酷的一边,拥有着做人的资格拿着勇气、正义......摇旗呐喊。对死者的鄙视、无齿......招摇过市。我想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疑,具备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钟摆一样来来回回,周而复始,不同的是降临到不同的人,也许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为什么没有对世界说不,没有责怪小说中的太多数角色,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因此“你改变不了世界,应该改变自己”,这句话因此成为古训,于我们的心底根深蒂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运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为大,中国传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们似乎视为墓志铭。作者太宰治,因为内心的煎熬,强烈的内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属非自主神经系统,连基本的活着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最终走向的解脱,不失一种祝福。
诚然,如此悲观主义,带来无疑是负面的效应,但他,不屈辱你。
《人间失格》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