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
推荐文章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5篇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之后,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值得我们学习!那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篇一
在“全国脱贫攻坚奖”里深悟决胜“密码”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汇聚决战决胜磅礴伟力,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在北京召开。
这是个鼓舞人心的一场盛会,值得每一个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个人和组织感到自豪,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时期更是催人奋进。这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和组织创新奖的荣获者,犹如天空中最明亮的星,给予我们深刻启迪,指引着我们探寻决胜脱贫的“密码”。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奋进”。“年轻就是本钱,摔倒了还可以站起来!”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杨宁的脱贫战斗宣言。唯奋进,胜利才会眷顾。正是杨宁这样的奋进,才成就了村民紫黑香糯米大丰收,成就了广西融水安陲乡江门村整村脱贫。狭路相逢勇者胜。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茬,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硬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硬功,不断砥砺奋进。唯奋进,才能实现梦想。马金莲、王万才、王昭权和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等,他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服输,靠着奋进不仅脱了贫,实现了富,更成为了致富带头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的路上要不断涵养,不断激发群众自立自强实现小康的奋进意识,不断升华人生“坐标”。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牢记:“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贡献”。如果有人要问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要拿什么贡献给我热爱的乡村故土、贡献给我亲爱的父老乡亲?是支月英拿来的“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信念;是韩宇南三次驻村坚守,自掏5万多元购买辣椒种子给村民,妻子潘丽英也自发加入扶贫队伍;是像王小权和糜林那样为脱贫事业贡献出了生命……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更需要向这样的“贡献”学习,更需要贡献坚定执着、持之以恒,贡献尽己所能、全力以赴,贡献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贡献。在脱贫的路上,每个人的贡献都加注着脱贫攻坚的胜局,哪怕是再微小的贡献,只要全社会勠力同心,真心帮扶,最终都会成为磅礴时代的贡献。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一切。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奉献”。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不驻村,心系脱贫的扶贫干部。他们积极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结对,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倾尽已积累的各方面优势,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募得创业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加入教育扶贫,为扶贫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时代赞歌。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们用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用行动换来了群众奔向致富的大道,推动了全体人民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最是奉献动人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无我”奉献,越要有“不负人民”的情怀。这种情怀越浓厚,越能凝聚合力,越能唤起众志成城拔穷根,朝着更美好生活奋斗的意志。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一场历史性的创新探索。在脱贫攻坚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如“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等组织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培训就业+无偿对无劳动力贫困户分红”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借羊还羊”产业扶贫模式创新、“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共建模式创新、“育德+扶志+解困”精神扶贫模式创新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成效,越要因地制宜坚定走好扶贫脱贫创新之路。要通过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尤其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创新还要注重长远和接续。要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实现群众长期增收,让群众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篇二
脱贫攻坚“诚”不可抛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艰辛、形势严峻,经全党全国全社会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依然暴露出诸多如“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
脱贫,脱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穷。人穷志不穷,不能等到富裕了,思想上却仍贫乏、愚昧,这样的富裕必然是不会长久的,有其形而无其神,宛如藤蔓无法自立,这样组成的社会也必将是畸形的、经不起打击的。精神与物质同富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诚然,在脱贫初期,我们主攻物质脱贫,但底线不可抛。我们不能一味为了赶进度、图省事,直接送钱送物,更不能用直接让贫困人口吃低保等手段,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行为与习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志与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参观周边脱贫成果,邀请扶贫大学生、有经验的农户、技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建活动,开分红会、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让村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子的发展,感受到希望,才能提升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精神。
“诚信”不可抛。以系列公益广告助力精准扶贫,究其实,依然要诚信经营,实现口碑效应,而信用是其基石。农户把自家产的土鸡蛋、腊肉,种植的粮食、果蔬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低门槛、易操作,却又能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收入,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就业。但却仍有人随意辜负,打着“精打细算”的“如意算盘”,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虚假销售;还有人发现“商机”,打着扶贫口号高价出售商品货物、甚至不合格产品。我们网购扶贫产品,不仅是方便,更是依托于国家信用的安心与放心,还有支持国家事业的真心与爱心。抛弃诚信似乎得到了利益,但这是短期且非法的利益。这种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家店的声誉,而是整个行业、整个地区、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同时被伤害的还有期待共同富裕并采取行动为之努力的人们。
“赤诚”不可抛。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两大奋斗理想,一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员更应识时局、顺时势,助力实现“中国梦”。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办实,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用赤诚之心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散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我们也相信,终将有一天,希望之花将会开遍中国、带走贫穷,迎来美好的生活。扶贫攻坚期间出现了一批批优秀事迹、优秀人物,他们怀着赤诚之心对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你们贡献青春、奉献自我,完美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心怀赤诚,实干攻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忠诚”不可抛。我国也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谋实事、干实事、抓实效,用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在扶贫中仍需正风肃纪,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对于每一笔资金流向都要公开公示、阳光透明,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用自己的劳动去致富。扶贫,就是你贫困了我们就帮一把,牵着你走一步,但剩下的仍要靠自己踏实走下去。脱贫,是要脱去群众思想上贫困的“枷锁”,把“坐等小康”转为“我要小康”思想,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提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并把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脱贫攻坚“诚”不可抛,未来诚可期!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篇三
读懂“脱贫总结表彰”的时代意义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足以在人类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十四五”规划,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与开局之年,读懂“脱贫总结表彰”人选的时代意义,为接续乡村振兴总结经验,继续书写好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本色。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一蹴而就,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是不少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其中“三区三洲”更被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不难发现,所有获奖提名者均是共产党人,正是党员的使命职责,让他们不惧风雨,克服万千险阻,取得了伟大脱贫成就,甚至是付出生命,截止2020年底,包含此次获奖提名的黄文秀、姜仕坤,已有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一线。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先锋本色始终代代传承,他们是关键时刻的“顶梁柱”,是解决问题的“定海针”,是人民群众的“保护伞”,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学习领悟党史内涵,并以获奖提名者为工作榜样,在乡村振兴中永葆党员先锋本色。
擦亮共产党人实干成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的核心是将脱贫致富的技术传递到群众手中。重庆下庄村获奖提名者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探索培育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获奖提名者李玉是院士、教授,也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成色,他们为贫困地区送去了教育、产业、基础等“造血技术”,让群众可以不过分依赖外力,在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上,既加快推动扶贫产业由大变强,打造产品的“金子招牌”,用产业实现劳动力回流,助力乡村发展,又要亲力亲为做好教育文化、移风易俗等领域建设,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凝聚共产党人民心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所有获奖提名者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脱贫成就,正是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积极为贫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用开凿水井、创办学校、架设桥梁、兴办产业种种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党员干部要发挥做群众工作的优势,时刻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法宝,不断检验自身工作的正确性,从而搭建起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用实打实的行动激发群众改变落后现状、追逐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解决好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成就感,让群众愿同党员一道闯难关、共奋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脱贫榜样的力量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可循,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人物,定能为乡村振兴再创灿烂辉煌。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篇四
决胜脱贫攻坚需有“三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基层党员,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仍需要有“三心”。
一是锤炼初心,将脱贫攻坚作为神圣使命。脱贫攻坚不能只给贫困群众送点米面油,而是要加强党的组织保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起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和群众一起攻坚克难,争当奋斗者、奉献者。党的领导是我们在致富路上加速前行的主心骨,也是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练出真功夫的必要条件。
二是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党的十八大以来, 大力推进之下,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成绩可喜可贺,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部分已脱贫人员还存在返贫风险,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这就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和决心,立足前期良好工作基础,继续绷紧弦、加把劲,充分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越是艰难越向前,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一鼓作气扎扎实实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三是发扬匠心,创造群众满意的脱贫成效。脱贫不能搞“一刀切”,针对稳脱贫能力不强的脱贫户,要像工匠打磨精致器具一样,以“如琢如磨”的精致态度,在排查问题上再下功夫,做好摸底调查,对易返贫人员重点关注,对返贫人员及时建档立卡,结合返贫原因做好精准帮扶。要立足实际、动真碰硬,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把每个扶贫项目、脱贫措施都坚持下去、完善起来,坚决不能走形式主义、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的路子。纪检监察等部门还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织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盯住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等问题。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攻坚的成效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篇五
无字丰碑上 有你的名字
——献给在脱贫攻坚战场牺牲的英烈
历史将铭记,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祖国将铭记,这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
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截至2020年7月底,15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人民将铭记,这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战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强调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从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持续加强保障,对牺牲干部的家属及时给予抚恤慰问。
改天换地,以身许国。岁月会模糊记忆,但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坚实的土地,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一)脱贫的日子,却没有了你
初春时节,贵州锯齿山,连绵数十公里,满眼都是新绿。
从县城驱车3个来小时,盘过90公里的山路,铜仁市沿河县中寨镇大坪村浮现在若隐若现的云雾中。
一队队村民背着酿出的新蜜,不时还要来上几首山歌。这是加拿大留学生李云起走进大坪村看到的场景。
可是,当他走进村户人家,探询酿蜜的生计,许多村民的脸上却淌满泪水,因为他们想起了一个人,那个教他们酿蜜的人——文伟红。
走进村委会二楼的宿舍,手写、手绘的民情地图、脱贫政策、贫困户联系电话贴满墙壁,逐户走访重新建立的贫困户档案列在柜中。办公桌上,一堆降压、治腰椎的药瓶边上,还静静躺着一张铜仁市委下发的“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文件。
“表彰大会他都没空参加。”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文伟红驻村一年多,只为送儿子上大学请过一次假,“他把整颗心都给了这里”。
忙完了养蜂忙烤烟,帮扶了这家帮那户。哪会想到这个陀螺似的人会因意外身亡,年仅45岁。
“乖娃儿哟,你走了我最后一眼都没看到……”85岁的田维英老人知道那个总给她送糍粑的人走了,当场哭晕过去。
送别他的那天,本村的、周边村的上千名村民都来了,挤满了村委会办公室的楼道,排到了对面的山坡、广场、马路,一直守到天明……
谁不是血肉凡胎?谁没有儿女情长?
一旦选择了出征,他们就义无反顾。
蒋锋赶到四峨吉村时,整个乡政府黑压压的都是人,上百位村民围着儿子蒋富安的遗体,放声痛哭。
他们临时凑了钱,买来崭新的彝族衣裤,给他换上,像操办自家人的后事一样。
知道蒋锋是“小蒋书记”的父亲,村民跑来握住他的手,不停喊着“蒋阿爸”。
彝语里,“瓦吉”意为悬崖,四川省美姑县九口乡四峨吉村就在瓦吉山上,海拔3000多米。
从乡政府到“悬崖村”,6公里,不通车。每天一早,村民就能看到这个身手敏捷的青年,从云海里“翻”上来,无论酷暑严寒。
在这个还有许多人不识字的地方,没有多少人搞得清他是个什么干部。他手里拿着一个本,跑遍了全村4个组,能说彝语,每家人都要聊天。
清秀的字迹记满了所见所思:
12月5日至6日,访问在九口小学就读的单亲家庭学生……需向单位申请1124位学生书包文具,已办结。
12月10日至12日,探访全村外出务工现象……问题和困难是语言障碍,外出务工人员少,缺乏领头人,需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12月13日至14日,走访石一作曲、石一妞妞、石一阿黑等3个孤儿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需要积极寻找爱心人士,资助其上初中、高中、大学!
…………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一句一句问,一条一条记,一件一件做。
一年间,蒋富安踩坏了3双鞋,各家门前的狗见到他不再吠,全村721个村民把他当成了亲人。
孩子才26岁,蒋阿爸心里难受啊!
孩子来这里的时候,他不知道这里这么远。
蒋阿爸尝试阻拦,父子俩争执起来,儿子直接抛出一句:
“阿爸,凉山缺人啊,你是党员,我也是党员,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值得吗?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值得!乡亲们争着把“小蒋书记”做的事,一件件讲给阿爸听。
忘不了,他把村里几十个娃儿送进了学校,又把自己的工资一次次塞到贫困户手上;
忘不了,搞定两万斤马铃薯种子后,很少言笑的他笑喊:“我办了件大事!”
更忘不了,他用彝语开心地介绍自己的彝族名字,“伍力补几,意思是‘向着好方向’”……
从大凉山腹地到西海固深处,从高原牧区到革命老区……无数扶贫英烈付出了满腔赤诚。
高考前夕,贵州省天柱县五福村帮扶干部傅杰的儿子隐约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想要听听爸爸的声音。
妈妈说:“爸爸睡着了别打扰。”儿子只能半信半疑,一滴眼泪一个字地答完试卷。
那个声音洪亮、走路带风的老爸,怎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躺下了?那个孝敬父母、疼爱妻儿的男人,怎能就这样毫无牵挂地离开了?
已经查出有先心病,依然马不停蹄;生病住院的梦里,他嘴里念叨的还是贫困户的名字;进手术室前,他只留下一个公文包、一堆扶贫材料、一台笔记本电脑……
“爸,你怎么不等我?你起来,我背你回家!”殡仪馆里,最后一次见爸爸,儿子哭喊着,想要拉他起来。
可是爸爸太累了,他怎么也拉不起来。
至亲永隔,肝肠寸断。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驻村干部余永流写给女儿的信,触发了亿万网民的泪点。
满怀亏欠,他愿深爱的“公主殿下”安好,茁壮成长;满腔热爱,他更愿深念的父老乡亲安好,蒸蒸日上……
功成身退,你不告而别;胜利时刻,你从未走远。
捧一抔土,洒一杯酒,祭奠忠魂,缅怀“亲人”。
(二)最后的气力,也要留在这特殊的战场
保肝药12片剂、止疼药6片剂、胃药冲剂3袋、清肝利胆口服液6小瓶、胃必治和依托考昔片6片剂,还有稳心颗粒冲剂3袋,以及华蟾素胶囊、奥施康定、复方甘草酸苷片、补中益气丸、恩替卡韦片……
青海省玉树市下拉秀镇苏鲁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弋肖锋下乡时用过的那只旧皮包,妻子普布卓玛一直保留着。
仿佛打开了包,就能看见他一边工作,一边将一大把药片胡乱塞进嘴里。
青海南部,下拉秀镇,海拔4000米以上的苏鲁村,可谓“贫中之贫”。
玉树市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弋肖锋,一到这里就扎下了根。
今年48岁的更求塔巴一家7口有130多亩草场,每到冬季牛羊转场,他们就在山上过冬。
弋肖锋坐车先到山下,等来一辆摩托车,没路的地方再步行,花了整整4个小时,才到更求塔巴家。
“来不及喝口水,他就坐在门口的牛毛毡上登记我家的基本情况。”更求塔巴记得那天,书记满脸尘土,因为爬山太累喘着粗气。
全村660户,他就这样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爬着山、吸着氧一一走遍。贫困户家里反复去,去得最多的有十余次,只为拿出量身定制的精准脱贫方案。
很快,村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牛羊免费上了保险;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部分劳动力开始通过挖虫草、跑运输增加收入……弋书记驻村不到两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入学率从60%上升到100%。
村民们发现,弋书记的脚步越来越慢,脸色也越来越差。2020年11月20日,为控辍保学连续奔波几天后,普布卓玛硬拉着他去了家附近一家诊所。
诊所要求他至少每天来打一次吊针。可是坚持了大概四五天,他又跑出去了……
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前,他还对同事让丁说:“等我出来,一起去村里,赶在年前把压力锅发下去。”
然而,53岁的弋肖锋终因病情恶化停止了呼吸。
“他太忙了,也许诺过,但从没有一起去照相馆照全家福。”普布卓玛颤抖着手指,翻开已经斑驳的婚礼照片,再也说不下去。
为什么这样?
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锋,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
苦甲天下的定西,贫困就像六盘山区的山头,翻过一座,又是一座。
难啊!山大沟深,村情各异,大水漫灌不行,撒胡椒面更不行,脱贫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
此刻,一位当年从甘肃庆阳走出的高考状元,把毕生所学都投入到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中。
2014年初,甘肃省临洮县政府办公楼会议室挂起了县长柴生芳亲手绘制的两幅地图:全县323个行政村细分为125个产业示范村、130个产业潜力村……不同的彩色图标分别对应着马铃薯、羊、牛、百合、中药材。
3年,323个行政村走遍281个,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
3年,29本、17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他每次调研、学习的心得。最后一篇,停留在2014年8月14日。
这一天,他处理了8项工作,连续工作了17.5个小时:听取水务局汇报、接待两位上访群众、调研引洮工程并召开座谈会、主持“捐资助学表彰暨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大会”、考察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
这一天,最后一项会议集中商讨了22大项53小项事务,持续了6小时,柴生芳坐在位子上没离开过一步。
2014年8月15日,早餐时间,一向守时的柴县长没有出现。等了许久的人们打开门时,才发现他已悄然离世。
生命最后24小时,他“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说,柴县长好像只在早晨从办公大楼出发的时候,习惯性地啃了一块馍馍。
匆匆,太匆匆。
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一个星期日。患有高血压的他照旧从早到晚,忙着接洽商务考察、忙着整理文件,就是忘了吃降压药。
他已经连续两天没吃药了,送到医院抢救时,鲜血已充满颅腔。
收拾他的遗物,打开他的冰箱,囤积最多的就是方便面、冻馒头,甚至还有去年端午节的粽子……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名妇女站在上胭村口,一曲“花儿”随风飘远——
“走咧走咧,走远咧,
越走呀越远了,
眼泪的花儿飘满了。
哎嗨哎嗨哟,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歌中“走远”的那个人,是宁夏泾源县黄花乡原党委书记马新娟。
2015年10月,马新娟已经在上胭村住了一月有余。天天吃住在村上,劝说村民放弃冬小麦、改种玉米,为肉牛养殖储备更多饲草种植面积。
可是,这是千百年来的耕种习惯啊!她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村民还是自顾自地准备种小麦。
眼瞅着第二天要播种了,马新娟把所有村干部叫来:“凌晨5点,大家准时到地里守着。”
天蒙蒙亮,村民马金虎已经把犁套在牛头上,准备下田。一把拽住牛头,马新娟问:“为啥不听劝嘛?一亩冬小麦打个300斤,能干个啥?”
马金虎也不示弱:“祖祖辈辈都种小麦,种出来咋也能有个口粮。种玉米给牛吃,万一种不成,人吃啥?”
马新娟又耐心解释:“一亩玉米收1000多斤,卖了钱还愁买不上口粮?”
就这样,一家一户劝回去,一季试种就尝到了甜。
3年间,黄花乡贫困人口从3571人下降到68人,马新娟的体重从140斤下降到不足100斤。
以分秒计算的战役,每个人都太忙了,忙得发现不了她罹患淋巴瘤的秘密,更忽略了她接受化疗后的身体反应。
直到去世,她也没有透露自己患重症的消息。“决战在即,她希望我们心无旁骛。” 黄花乡党委原副书记于杰说。
临终前半个月,马新娟全身肿胀,必须靠注射杜冷丁止痛。一天,已经坐不起来的她突然对家人说“想去乡镇和县城看看……”
悄悄擦干泪,轻轻抱起她,丈夫把她放在越野车后备箱的位置,妹妹把她的头扶在自己腿上。
刚通车的旅游扶贫公路她看了,新建的高速公路她看了,路边的花她也看了……窗外的风景一幅幅掠过,那是熟悉的山川、河流、村庄,她都曾走过。
把最后的力气留给绵延群山,把最大的不舍洒向条条江河。
澎湃不息!
(三)生命的绝响,迸发信仰的力量
一对印有“囍”字的大红灯笼无声高悬,映得下方的挽联惨白刺目。灯笼是新的,挽联也是新的,空荡荡的房间,仿佛还回响着那对小夫妻的欢笑。
28岁的吴应谱和23岁的樊贞子是江西省修水县的一对“扶贫夫妻”。2018年12月16日,在看望贫困户后返程的路上,他们自驾的汽车不慎坠落在公路下方的水潭中……
那天,是他们新婚第四十天。
变形的后备箱里,还装着帮贫困户游承自代卖的3只土鸡。
“游爷爷!以后我来帮扶您,希望您满意!”时隔两年,年近八旬的游承自常常呆坐在门廊,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个戴眼镜、笑眯眯的“孙女儿”等回来。
一次次捎来八宝粥、新棉袄、电饭煲,一次次把卖鸡的预付款塞在他手上,一次次让他觉得老伴去世、儿女在外的日子还有光……
樊贞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永葆一颗赤子心,不要丢弃善良、纯真、真诚。”
或许曾有一时冲动?当她第一次走进双腿残疾的贫困户丁彦旺家中,曾经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还有这么可怜的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从此便是一往情深。就在这片大山里,她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吴应谱,携手蹚过那深深浅浅的泥洼路。
这个原本爱穿长裙的“小公主”套上了耐脏耐磨的仔裤,即使泥巴裹满裤腿,也毫不在意。从小怕黑的她,渐渐习惯了独自在邻近墓地的宿舍楼值班过夜。
夫妻二人分在两个最偏远的乡镇驻村,隔着100多公里山路。不到一年,吴应谱就走遍全村14个自然村,写满8本工作日志,摸透了62户263名贫困户的情况。
虽然她偶尔也会抱怨他太忙,说自己谈了一场“异地恋”,可过后却又满是心疼,然后甘愿隔着手机屏幕,一边加班,一边相守。
谁不愿意花前月下?谁不留恋人间烟火?
连续多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广西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张华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村部办公室。
驻村441天,陪伴他走村入户的电动车,里程表永远停在3268公里。
2019年6月1日,张华终于没有爽约,参加了儿子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
这是父亲第一次陪孩子过儿童节。父子俩,在草地上玩两人三足的游戏,配合那么默契,笑得那么灿烂……
张华的笑容里,是全村脱贫摘帽的喜讯,是终于抽出时间回老家探母的欣慰,是准备打造溶洞旅游景点、修建田间地头水柜、实施雨露助学计划的踌躇满志。
可是,短短两天后,儿子再也看不到父亲的笑容……
原来,他不能理解父亲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人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现在,看着赶来送别的人群,儿子懂了。爸爸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为患癌的贫困户连夜筹借医药费,就是帮返乡务工的人申请补助、提供支持,就是让更多的人相信:勤劳能致富、奋斗能幸福!
“一路走好,父亲,我的英雄……”
遵照他生前要求,张华家人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始终为人民而火热。
“贫困户周光文、胡克勋的新房盖好了,原有电视机有故障,需准备两台送去。明天还是周光文的母亲73岁生日,老人家一辈子没看过电视,要是能在生日的时候看上,该有多好。”
为了凑齐这两台电视机,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到家后二话不说,拆下自家的一台,又拉着丈夫上街买上一台新的,匆匆上路了。
就在途中,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45岁的生命。这时,人们才得知,这个“衣服总是打着补丁”的女干部曾经默默资助28名贫困学生,给困难群众捐款数万元……
“也许我的命运就像这豆芽一样,洁白枝干的背后,充满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余芬曾回忆母亲走街串巷,用三分钱一碗的豆芽凑齐每月4.5元的学费,供她读完初中。
你一碗,我一碗,乡亲们递来的皱巴巴的分分角角,填满了她的少年记忆,埋下了一颗报恩的种子。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余芬生前的日记,倾诉着火热的初心。
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去的时候是硕果满园。
台风呼啸,暴雨倾盆,本该在家休息的曾翙翔一早6点,冲出家门,来不及吃一口饭。
脱贫攻坚势头正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绝不能让村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一路辗转近2个小时,他赶到路湖村,先是带着村民加固堤防,下午又挨家挨户走访孤寡老弱。忙到傍晚,转移了3位独居老人,他又只身驱车前往另一个自然村。途中冒雨查看灾情,不慎触电牺牲。
29岁的生命,就这样留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有充满爱的心怀,亦有把爱洒向人间的意愿和实际行动。相信我的爱没有终点,期待着有一天能肩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芳华因信仰而璀璨,生命因炽热而永恒。
一封入党申请书,是曾翙翔无悔的选择,也是扶贫英雄们信仰的诠释。
(四)梦里盼你,回咱家乡看看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英雄用生命点亮的,是老百姓心中的灯。
2021年1月8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派驻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邱军静静合上了双眼。
弥留之际,他用发抖的手写下3件事:
“一是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
“二是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
“三是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
来不及了,他没办法仔细研究乡村振兴的衔接方案了。
来不及了,他没力气再给妻儿做顿简单可口的饭菜了……
“张大姐,我来看你了。”斯人已去,华池县高台村的张应芬常常恍惚地觉得,那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副县长又出现在家门口。
她还记着,儿子刘国荣考上大学,“邱弟弟”特意送来皮箱、皮鞋和运动鞋。
“考上大学,总不能还穿布鞋,男孩子一定要有一双皮鞋和一套正装,今后有很多正式场合用得到。就当邱叔叔送你的升学礼物。”
后来,刘国荣才知道,邱叔叔自己的皮鞋早就坏了,最后找遍县城,花10元钱将鞋底扎紧了,一双新皮鞋在他手机购物车里躺了半年,没舍得买。
曾经,日子就是“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邱县长来了后,张应芬家房子变干净了,人变勤快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而今,那个“就像前方一束光”的人走了。张应芬牢牢记着他的叮嘱,“要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有时,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箐村驻村干部郭太国还会忍不住,想给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大箐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倪裔豹发信报喜:
“村里的魔芋、辣椒、车厘子种植面积扩大了,曾经接受你资助的小尚大学毕业后应聘回村了!”
他还时常想起,一个夏夜,他们从村民家出来,困极了,直接找了块草坡席地而卧。山里寂静,他们仰头,就像孩子一样数着星星睡去……
现在,夜深人静,久久凝望星空,他总想找到那颗最亮的星。
一起攀过山、蹚过河,一起咬过牙、流过泪,多想让他看看今天的胜利啊!
“大坪村眼下百花盛开,蜜蜂跟我们一样忙。你没能见到成效的产业——蜜蜂集中养殖,如今成了!”
离开大坪村的时候,加拿大留学生李云起特意登上半山,来到文伟红的墓前。村民隔三差五送来的山花,开得正艳。
“他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鼓舞,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擦去为英雄而流的眼泪,李云起想要把大坪村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也许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英雄用生命点亮的,是通向幸福的明灯。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马家庄村村口的小饭馆开起来了,老板杨俊伟在心底对已经离世的扶贫干部张建山说:“还盼着您给饭馆起名字呢。”
新疆于田,杭州企业的工艺品厂房已经盖好,负责人赵钢想告诉席世明:1000多个维吾尔族同胞,马上就能就业了!
昔日的沟壑纵横已成坦途,曾经的旱渴荒凉化作安康,曾经的观望等待变成奋斗。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英雄用生命熔铸的信仰之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16年,四川江油小坝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乡里首个人均收入过万元的村。就在这年12月20日,走访贫困户途中,村支书青方华父子的车意外坠崖。
48岁的红军后代青方华走了,他的儿子青杨在车祸康复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筚路蓝缕,万山红遍。
33年,农业果树专家糜林走进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20多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
这个戴着草帽、挽着裤脚、晒得黝黑的“果树保姆”,好像带着一个有求必应的“百宝箱”,农民需要啥他就能拿出啥。
2020年2月18日,糜林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牺牲。他的手机仍然不断收到农民的咨询电话和微信。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反复回想着父亲的话,女儿糜蓉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父亲留下的手机交给他的徒弟万春雁。
“你好,我是糜林的徒弟万春雁,我将继续为您服务。”当万春雁的声音通过糜林的手机传出去时,农民兄弟安心了——
糜林,还在!
壮志已酬,英雄笑慰。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接续传递。
在以初心赴使命的时代丰碑上,你们的名字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