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心得
推荐文章
2022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心得5篇
在2021年的3月29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组织了“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大家在看了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直播后都有什么感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心得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1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系统一个行业的发展更是需要精神来支撑与维护的。行业精神是一面旗帜,是一个系统一个行业鼓舞人心、凝心聚力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经过长期的工作探索和实践,地震部门逐渐形成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精神追求和行业文化,归纳概括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16字的行业精神。防震减灾行业精神,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文化内涵和真实写照,是广大地震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引领。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能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 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几十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下,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顾过去,广大地震工作者利用简陋的仪器设备,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在边远地区风餐露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奉献,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牺牲,在办公室挑灯夜战,默默无闻,敢于寂寞,奋力研讨,终于探索了独具特色的长、中、短、临相结合的地震预报思路和方法。1975年2月4日的海域地震是人类第一次在强烈地震前作出公开的预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业绩,是中国人在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创举。然而,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国家地震局还不知道震中在哪儿。5点整,国家地震局做出决定,地震地质大队、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和国家地震局机关,兵分四路,立即开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200公里范围内寻找震中。大约6点多钟,即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才确定震中在唐山。当震中基本确定后,国家地震局根据不完全的各台站报告汇总,初步确定震级为7.5级。新华社在第一条消息中公布的即这一震级。时隔不久,各台站都报告测震结果后,“7.8级”,这一经过核准的震级数据才产生。这次地震夺取24万多名同胞的宝贵生命,使得广大地震工作者陷入了极大的悲痛和彷徨中。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国家地震局组织广大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对大地震的全面总结,提出了我国地震前兆识别、数据和指标,建立了31个区域地震数字台网和全国大地震速报台网,提出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的防震抗震四大工作环节,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现了我国地震观测数字化、网络化,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在老一代的地震工作者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地震震情形势十分严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灾害信息共享和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不足,重救灾轻防灾减灾思想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够普及......防震减灾工作仍重而道远。
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要把弘扬行业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要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作为自己工作中的灯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要通过挖掘身边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着力营造先进的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提振广大地震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让这种行业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敬业的精神投身到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中。
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要把弘扬行业精神外化成行动自觉。面对阿坝州十分严峻的震情形势,我们要立足当前,坚守职责,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迎难而上,着眼地震安全需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灾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减轻地震灾害风险,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举措,把弘扬行业精神体现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等各项具体工作细节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地震工作者执着的事业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崇高的精神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深入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狠抓落实,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大力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防震减灾行业精神,谱写防震减灾事业新篇章。
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2
08年汶川地震,房屋倒塌,一片废墟,死伤无数,刻骨铭心。现如今的建筑物普遍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我们心知肚明,当地震真正来临时,想依靠这些建筑是不现实的,只有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才是王道。因此,若不想让生命死于无知,便应当在平时多学习保护自己的措施。
第一,如果地震到来时我们正在学校上课,地震来了,同学们应迅速抱头,躲在自己的课桌旁边;或是将书包之类的物体顶在头上蹲下,保护住自己的头部。
第一次震感过后,也就是在几十秒钟后,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有序的,抱头,撤离教室,在楼道里不要惊慌,不要喊叫,不要拥挤,避免踩伤,摔伤,以最快速度撤离到升旗广场。
第三,如果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便可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护着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
第四,应该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走廊的护栏边上去。你既不是超人也不是某些小说中的主角,你跳下去既飞不起来也穿越不了,就别做傻事了。
如果在家的话,因为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最后如果万一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喊求救,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同学们,地震无法预报,但能预防,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特别是要学习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3
学习了地震方面的知识,我知道了地震的类型,地震分为构造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构造地震的破坏力最强,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__地震属构造地震。
我还知道了地球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可以认知的。
我还学习了怎样避震呢!如果你在家里,突然地震了来不及跑,可以躲避在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的下面、旁边或墙角、炕沿、卫生间、储藏室等管到多开间小的地方,因为小开间在房屋倒塌时能获得相对的支撑。
如果在学校里发生地震教室是楼房我们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旁边,用书包挡在自己的头部,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更不要跳楼,带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组织迅速撤离教室,疏散到空旷场地。
如果在街上发生了地震时,我们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没有物品时也可以用手护在头上,防止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虹灯架等掉下伤人。
如果在影剧院或体育馆里发生地震,我们可以躲在排椅下,墙角也是合适的避震处。
我今后一定读更多的课外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4
讲一下地震发生时逃生常识: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7、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
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同学们,我们国家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了防止及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我们来审视我们生活学习的行为,我们应该在每个行为细节中都要靠近安全远离危险,做到: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课间在教室、校园内不打闹,不追逐;体育课上严守上课纪律,听从体育老的话,不无故生事。另外,做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要提高个人免疫力。做到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睡眠充足、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症状的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同学们!万思安全最重,安全在于未然防范,让我们牢记安全重于泰山,树立安全的意识,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居安思危,就一定会创造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亮丽!
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观后感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7万多人失踪,5335名四川学生在地震中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人民币,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是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我们的身边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灾害的侵犯的隐患,如台风、暴雨、火灾、地震、雷电、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对我们全体师生而言,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显得至关重要。灾害确实可怕,但比灾害更可怕的是无知,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生的自救互救常识,我们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第一,要从课堂内外多种渠道了解灾害的起源以及怎样自救。记得印度洋海啸时,一个年仅10岁英国小姑娘用课堂上的地理知识救了海滩上几百人的生命。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那么,同学们,我们平时学习关注一些防灾减灾的知识吗?比如,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地震了怎么办?首先千万要冷静,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第二,除了了解这些知识之外,我们要认真参加学校安排的应急演练活动。据媒体透露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向娥乡地震死亡439人,其中学生327人,北川中学2900余名师生中1600多人死亡,几千个年轻人,花朵一样年轻的生命,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就这样凋谢了,令人痛心,但是,让我们惊奇的是,也有一些学校的几千名师生都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安县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都江堰安龙镇大乐九年制学校920名师生创造了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汶川地震来临之时,绵阳安县桑枣中学的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毫发无损,2200多个学生,98位老师,没有一个伤亡。原来该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师生认真参与其中。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一次住校生应急演练,希望同学加以重视,而不单单是觉得好玩,应付了事。 同学们,防灾减灾,主要是要增强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那么在明天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学习行为,在每一个行为细节中都靠近安全远离危险。借此机会,我郑重的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1、上下楼梯靠右行,讲究秩序,轻声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
不在教室、走廊追赶、打闹、大声喧哗。
2、现在春夏交替季节,温差大,同时也是病菌滋生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保暖,教室、宿舍多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停止H7N9等传染病的发生。
夏天到来,气温渐高,食物中毒事件有可能增多,同学们不要买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
3、天气渐暖,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1.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场上的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允许任何人私自攀爬、玩耍。
4、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不能感情用事。
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事件,更不能找外来人解决。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让我们行动起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