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精选
推荐文章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1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有的人试图成功,却半途而废;有的人试图成功,就会成功。为什么人的志向相同,而最终结果却异样呢?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的意志是否坚毅,是否勇敢,是否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否有完成雄心大志的所付出的行动。
“为中华之崛而读书”这个书名同时也是少年立大志的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这本书里记载了数不甚数的人生励志故事,其中第一篇就是周总理立志成才的故事: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听到那些劝小孩读书的谚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就感到厌烦。因为这些话中说明只是为了得到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并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而周总理的行为就扳倒了这种概念。有一次,周总理的老师问他的学生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为赚钱而读书”“为父母而读书”“为当官而读书”老师叹了一口气。这时,周恩来周总理用充满激情的语气大声说:“为中华之崛而读书!老师听后,赞许的点了点头,直夸周恩来是一个人才,一定大有前途。果然从那以后,周恩来更加奋发农力了。长大以后,就成了令我们中国所骄傲地、深受人民敬重的大人物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有雄心大志,还需有完成雄心大志的行动才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么做的呀,在以前,我总是重复的对妈妈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但说过就忘,还是照样玩。当妈妈教训我后,我才恍然大悟:要说得出做得到,要重视承诺呀。读了这本书后,我变得更加坚强了,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文章,同时这句话也是周恩来在一节修身课上许下的诺言。真没想到他才十二三岁就有这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周恩来为了这个理想,怀着报效祖国的心辛苦学习,最后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认识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掌握知识,还要为了报效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要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想成为一名航天员,探索宇宙的奥秘。
2021年6月17日9时,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个人坐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来到了我国自己的空间站驻留三个月。在空间站,他们要一一检查和维修空间站的各种仪器。我也想去看看外太空,像这三个大人物一样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那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多看关于太空方面的书,多研究火箭的构造,还有要学习在太空生活的方法等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太空而读书。我要努力奋斗,梦想总有实现的那一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3
周总理曾在少年时代立下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看似鼓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为中国的强大而发奋努力成为国之栋梁的话语,其实更应该成为许许多多国人努力前行的灯塔。
中国在抗疫当下,众多国人身体力行,用智慧、勇气和担当诠释了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为全球树立了榜样,众多国家都已转变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近日,在读书过程中又温习了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其中引用《礼记·中庸》的“困知勉行”,意思是克服困难以获得知识,努力实践以修养品德,做到知行合一。
当下,经济下行已成定势,各种困难接踵而来。但有“本事”的人,不会因大势的好坏而叫苦怨天。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那不叫“本事”,市场不好的时候还能赚钱才叫“本事”。
再举个例子,“葡萄酒”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很多人都喜欢喝,众所周知,好的年份,酿酒的葡萄都饱受阳光的普照,酿出的酒味道香醇,大家都喜欢喝。可是,只有在欠收的年份,依然长得饱满的葡萄,酿出来的酒,才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市场环境还未复苏,但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努力去成为一颗年份不好时,却长得饱满的“葡萄”,一起努力用心去酿最美的酒,创造幸福,强盛国家,中华崛起之期指日可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4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未来的国力竞争,不在于疆域的大小,也不在于武力的强弱,而是取决于科技的发展。因此,努力读书是祖国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
以前,我很不喜欢读书,一看到那些方块字和数字符号就直呼不懂,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所以爸爸妈妈都为我不爱读书而烦恼。有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了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聪慧,读书能报国,总之只有读好书,人生才能完美无憾。”同时又为我们讲了许多名人故事等人生道理。
“我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学生去思考,我认识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我再次认识到了“我为什么而读书”的意义。这万物生长的季节,为了使我们更有实力去参加与未来世界的竞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让主动学习,自觉读书伴随我们不断成长,让读书成为我们校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同学们,努力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少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就为之一震,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伟人说的。
没错,这句话是年仅13岁的周恩来说的。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读书,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为了当官,有的说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崇高而又远大的理想呢?
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鸦片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山东半岛的被侵占,东北三省的沦陷,东亚病夫的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耳闻目睹的事实,一桩桩烙在周恩来的心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祖国饱受侵略,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回到现在,有的学生上学时叫苦连天,放假时游手好闲;有学生一切向钱看,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头脑;还有的学生读书贪多,并不会把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他们和少年周恩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志当存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恒久的精神动力。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是的,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向新的世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篇6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12岁的周恩来来到沈阳读书,听到了伯父说“中华不振”,后来他在租界里看到了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有理没处说,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于是,他立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书目标。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以前,我读书的目标是渺小的,总认为读书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学习不就是为了长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以后过上好日子,养活父母,报答他们吗?现在,我来到了城里读书,周围的有些同学,吃好,穿好,玩好,上课却不认真听讲,不是分神,就是玩小动作,作业不做,课文不读,生活中只有吃、喝、玩、游戏,学习没有什么目标。读了这篇课文,从中我感悟到:只有创造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一个富裕文明的中国,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安闲,让全世界的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文明出自己的一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