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通用10篇)
推荐文章
相信同学们观看完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后,一定对太空充满了向往,同时,也在心底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2
这天下午,我们看了一场关于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开始,先是几个学生提出了问题。都是以“如果带某件东西去太空,它会不会怎样”来问的。我们班的每个同学也各想了一个问题,其中我的问题是“如果带水到太空里,它会变成什么形态”。带着疑问,我们继续看直播。
现在镜头在地面课堂,先是介绍了待会要在太空做的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我比较期待泡腾片实验。然后介绍了神舟一号返回舱和天和核心舱,最后介绍并演示了组合体形成过程,非常形象、有趣。
镜头转到“天宫课堂”,航天员带我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先是运动区,航天员看上去“胖胖的”,是因为太空这个环境,血液会往上流,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心血管功能下降。为了身体健康,宇航员会穿上企鹅服,用跑步机和自行车锻炼手脚。再是厨房区,太空的厨房功能也很齐全,还能吃到冷藏的新鲜苹果。然后是实验区,宇航员在这里做实验,还给我们看了在失重条件下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地,很神奇。
现在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做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开始,在太空里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较牢固,还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观察,我发现水球里呈现的是倒像,还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里会有一正一反两像。另一个是泡腾片实验,在刚才的水球里注入蓝色颜料,放入泡腾片。渐渐地,水球中出现了很多气泡。听亚平老师说,这个蓝水球就代表我们的地球。
我还知道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听着直播里的这些话,我也想用直播里的一句话结尾,“我们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3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4
在地球的上方看着属于中国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号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们就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随着宇航员们去太空旅行。
在下午后两节的阅读课中,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我学到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
太空仓并不是特别大,但里面的设备很齐全,有跑步机,有厨房,厨房里还有冰箱,微波炉,还有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王亚平老师也带我们一一参观了一番他们的太空舱,让我们感到太空舱是那么的神奇。
太空上因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实验。最有意思的是成双像,一个倒立的像,还有一个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够漂浮起来,那么就能够轻易做成一个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让它变成一个水球,用针管将水球中的气泡吸出,等水球中再无水泡后,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个大气泡。这时你将会惊奇的发现,在刚刚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气泡,成了一个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虽然在物理上学过关于像的问题,但还真没见过这种奇妙的现象。
在太空竟然连转身都与地球上的转身不同,在地球上我们能轻松自如的转身,但在太空上却不能,当你在太空上转身时,上体和下体转的方向一点也不同,转身时身体是拧到一块的,根本就转不了身,但如果一只胳膊打圈再转的话,就很容易转过去。
我们不仅观看了有趣的实验室,还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识,就如宇航员的衣服是怎么样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仅能看小说,还能看电视,听音乐等等,根本不用担心会太无聊。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由我们来创建,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学习,长大后和他们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让祖国像太空中那颗最闪耀的星一样,永远闪耀着光芒。让我们向宇航员致敬!向祖国致敬!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5
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国梦应该是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因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大步前进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神奇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不上水面。还有许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6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孩子们看到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7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干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大空课,究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综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审,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淇蓝,通过这次“大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干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8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休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大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爆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干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这是“天空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9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天宫课堂第三课就在今天上课了!本次的课程,还是由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授课,15时45分的时候,天宫课堂第三课终于开播了。
本次的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这里面都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这次太空授课在大空失重的环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难几到的物理现象,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教学的方式来上课非常的有趣,让我难以忘怀。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10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大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