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小龙0分享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影片《金陵十三钗》大致讲述了在南京被日本人攻陷后,一群妓女为女学生赴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在很大的程度给观众出了许多两难问题,责问着观众的内心。那么你知道《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1

《金陵十三钗》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杀,可能与小说不一样的是整个电影发生的时刻是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南京城开始,一向到17日日军举行盛大入城式。与其它同类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关注的只是几个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学生和青楼女子。作为观众的我会很关心每一个人物,正因坐在电影院里有跟她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残酷戕害继而陨落的故事。在教堂之内,妓女们还是会调情,说笑话,喝红酒,讲自我的身世,我会觉得跟她们很接近的感觉,所以当镜头拍到教堂以外的场景,我会有想逃走的冲动,如果是在家里看,估计我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我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再之后看吧。无论如何,在电影院里跟着电影紧凑的节奏,更能好好地欣赏它,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效都是杰作。

有一个个性让我感动的地方: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把伤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里,拜托妓女们照顾让他在温暖中走过最终的时刻,临走,他看到那些女学生在一个房间里唱圣歌,当音乐声响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泪,让人想到战火硝烟弥漫的世间,也许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是一种奢求。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们整队弟兄的性命换来的,就更显得珍重无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妆都是艺术,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是多国部队,都是行业精英。我最喜爱女主角的镜头是她最终上卡车时候那莞尔一笑,有铅华洗净,真我毕现的感觉,太美了!

还是很感激导演,没有把暴行拍得太吓人。豆蔻被轮奸那场戏只拍了背影跟脸部特写,这场戏很重要,让人联想到那些沦落风尘的女性最终的悲惨命运,也正因如此,她们舍己救人的行为也就更加可贵。所以个人觉得整部电影显示的是在人类最丑陋暴行的背景下,生命依然是如此完美。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2

《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

银幕上的场景触动着我的视觉神经,自我仿佛也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

沉沦的南京依旧充斥着热血,因有勇士与他存在继续与日本军做着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因他们的痛而痛;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躏、残杀而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终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的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他们激赏,同时又为自我的无能为力感到彻骨的辛酸和深深的无奈。

电影院中的我只能静静地坐着,默默强忍着想哭的冲动,整颗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涩。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复,想哭却不知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地炼狱,同时也为中国的统治腐败而哭,为统治者的无知而哭,为日本侵略军的愚忠而哭,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终电影并没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结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终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帮忙下顺利逃离了南京,些女人或许是活着出来了,或许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相信前者。

伟大的祖国孕育了我们,可是一场炮火轰击了我们的国门,伟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迹。中国人民拿起了我们的武器,和他们进行了战斗,可是,那些自以为是勤劳、勇敢的官僚们却一味的退缩,才造成南京的杯具!如果当时每个中国人民都敢于拿起自我的武器去对抗我们的敌人,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摧残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要时常坚持警惕,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上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刻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3

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 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最后一段,是学生在唱歌时,日本人听了之后,要求她们去给日本军队唱歌。这天深夜,几个女学生商量决定一起跳楼自杀,决不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勇气,更是她们的中国情结让我感动。就在她们准备一起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现了,说愿意替她们去。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决定啊,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也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吗?最后,她们一起带着“暗器”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结局没有放出来,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看了之后,依然回味无穷。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点,是对中国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4

昨天星期日,我去观看了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戏在微博上抵制 的很厉害。原本我也想,再没有看的情况下随波逐流的抵制一下拒看。但还 是禁不住好奇的诱一惑,想看看到底为什么要抵制它。于是坐进了电一影院,但说句心里话,就冲这部片子骗了我大把的眼泪这个份上,花50元还 是值得的。影片有个最大的败笔,就是那半分钟的床戏。把原本很凝重的题材变得有点滑稽。我不反对在凝重的题材里加上一些轻松的元素进去,但把这生编硬造的床上戏给加进去就太有失水准了。以为这半分钟的一床一戏就能把人吸引进电一影院就能制造出票房的奇迹,那也太小看观众的智商了。真不知道张艺谋想什么呢?人家严歌苓的原著里根本就没有这段情节,你张艺谋好色这口,也认为观众都好这口?简直恶心死了,这是这出戏的最大败笔。其次,这出戏很多情节不能细琢磨,都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虽然不合逻辑但还 是很感人,无乱男女老少,我感觉身边的人都流泪了,其实流泪是因为南京大屠一杀的场面实在是触目惊心太残忍了,让人不忍目睹那些人的死法。

影片拍的很凄美,镜头影像都很漂亮,演员演的还 不错。而且电一影也确实反映出了日本人的奸恶凶残的嘴脸,也反映出来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在大是大非上都还 能展现出伟大来。当然男人也很伟大!任何人都有伟大勇敢的一面。

我想我的这些评论还 算是中肯,这部影片也不像网上评论的那么不堪入目,还 是可圈可点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5

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同在于贝尔,因为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可以这么说吧,我之所以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人的。十三个“女人”(电影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招牌动作。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虽说是青楼女子,这些女人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返回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漂亮的玉耳环返回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人贪财爱慕虚荣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助豆蔻逃脱时,她的善良倔强令人生敬。这些女人们替学生们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环的最大亮笔。

在这一座破旧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当女学生们把贝尔作为唯一的依靠时,他做的只能是朝着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手无寸铁他做得已经够多了。贝尔驱车送女学生们离开时的热泪盈眶令人回味,那时的脑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战争残酷的无奈,还是自己身临其境的凄凉?这部电影总体气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为领导的军队和鬼子负隅反抗的时候确实是情绪的最低点,但是没有泪眼朦胧。反正看了这部戏更加痛恨日本人了,这些狗日的上辈子一定没见过女人。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是导演心血的结晶,比三枪拍案好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可以当做导演最有代表的作品,冲奥的机率那就看专业人士的评定了。

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不一定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在当年不一定就是票房冠军吧,但是时隔多年你在电视或是网上再看到它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厌;而有的电影你花钱看过一遍,等有机会免费看的时候却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推敲。

俗语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牢骚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对得起偶的60元大钞。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6

一部十分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较”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较;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较;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终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较,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较,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较。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日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异常有冲击力,最终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可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可是异常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我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我。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我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齐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终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期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因为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可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7

昨天看了《金陵十三钗》,感想很多,心中的爱国情节又激发起来,日本能发展到今天也是喝着我们的血喂饱它们的,到今天它们也不正视这段历史,不是说自己多么爱国,只是也应该学习一下韩国人。

想一想现在活到现在已年逾古夕的辛存者,哪种心中的伤痛,巨大的伤害,日本政府却不能做出赔偿,特别是慰安妇。她们能活到今天已实属不易,但很多人的生活却很窘迫,不愿回顾原来的一切,一些人因为说出实情后遭受的异样眼光,有些勇敢的人站出来,组成团体要日本政府赔偿却以失败而告终。虽然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不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历史已离我们远去,好像觉得跟我没什么相关,但是我在想,当我以后再买日本产品的时候我要想一想,我不想多花这个钱,让这个野心勃勃的民族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它们从来就没承认过自己的罪行。反正我要想一想,多支持国货!

这次本来带了板砖,因为谋子前面拍的几部戏都不理想,看来这回是回归了,我眼泪没流多少,心在流血,今天还在难受。上次想起918的时候响警报,居然有个卖衣服小妹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告诉她是918,她说918是什么,我无语!所以历史要经常敲敲警钟才行。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篇8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异常凄惨。《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那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那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团体自杀。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

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我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完美、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一样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可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完美的一面。比如在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发现女学生时,妓女们为了救女学生一向把地窖的小门敞开,而女学生们为了不把日军引到地窖,宁愿跑到楼上引开日军,自我受苦。这些都鉴证了人性的闪光点。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人性的转化。妓女和女学生虽然皆为女性,却是女性的两极代表。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运用这一矛盾之后又来了一次人性的转化:日本人闯入教堂要求让女学生去参加日军宴会的唱歌活动(实则当“慰安妇”)之后,代表女性完美一面的唱诗班女生在大难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而妓女们则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妆成12位女学生,加上陈乔治男扮女装,一共扮作13个女学生登上了对她们而言无异于地狱之门的军车。占据《金陵十三钗》九成的矛盾在电影剩下还不到一成时突然转化为生死友谊和无言的大爱,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也所以大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虽然这部影片时长145分钟,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并且个人感觉影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不俗,尤其是战争场景极为震撼。我觉得《金陵十三钗》能够说是近年来最感人的国产电影之一,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电影,各项技术指标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说影片故事叙述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极具感染力,战争场面逼真,还有视觉画面的美感,堪称佳作。这部电影诠释了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再加上严歌苓的好剧情。这部影片的几乎每一个画面,每必须格都拍出了美感,几个主要的画面场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终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更加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异常是电影的最终一幕,那12个女子齐唱《秦淮景》的时候,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她们,12个别样女子,12个所谓卑贱的“窑姐”,用自我生命的最终挽歌,唱响天地间的最强音!不觉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三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真正的社会底层,走到街上被鄙视被唾弃的一群女人,她们出卖自我的身体,每日醉生梦死,在有些人眼里她们甚至是连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们出卖的只是身体,被唾骂被遗弃,人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到那样的一条路上去。他们自甘堕落、麻木自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愚弄。如果她们的“命好”,她们本来是能够同唱诗班的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见青天。正如玉墨,一个不一样的女子。她端庄、雅静、温柔,说话上得了台面,理性而通透。一个举手投足间就能让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个妓女,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只能沦落为下贱女人行列。想到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以这种方式存活在人世间,确实是种悲哀。以赵玉墨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实是悲哀的,同样身为女人,那些女学生都能够在那样安静的圣洁的圣堂里,安心的做着自我的事情,可是她们却一双玉臂千人枕,却还要被迫在战火之下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贱女子,却在生死关头上演了令人感动地一幕。她们选择了代替女大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她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种可能连死都不如的结局。她们,只是简单的

中国女流之辈却用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其实,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个风尘女子是以出卖肉体为生,可是她们的人格和女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们和女学生相比没有贵贱之分,仅有身份之别,所以他们在道德范畴内没有义务去代替女学生英勇赴义的。可是她们做到了!她们也是侠肝义胆的人,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

谁说商女无情。在那里,商女亦知亡国恨。

    58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