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那么看完《美术里的中国》,你有什么感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
《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1
美术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主要不是借助于理性的启示,而是着重是以“美”起真。我们就拿中学课本中的美术欣赏学习来,日观赏印度的佛教美术作品,其欣赏的过程就是神圣与净化的过程,又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称。这是因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异化,是主观审美对客观对象的理想,在欣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人的的本质得到了肯定与赞扬。人们是通过审美的欣赏活动,从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可升华人的感情,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2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大体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
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
《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美术教育与语、数、外等其他学科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体现了美术知识的广泛性。翻开教材,单就用笔而言,就有铅笔画、钢笔画、毛笔画、彩笔画等;就构图而言又有单一、复合和连环之分;就色彩而言又有素描、水墨、油画棒等。其次,在认识这些常识的基础上,还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里所说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
所谓观察就是仔细查看,它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人们思维、想像、理解、表达、发明、创造等诸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美术教育是运用观察来掌握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的,所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具有了特殊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一种花,经过美术训练的人除了感受到花的美丽之外,还在脑子里留下了花的具体形状、色彩和特点。有人实验表明,估计亮度比,受过美术训练的人比不会绘画的人要准确四到五倍;观察明暗关系,受过训练的人比没受过训练的人能多看二到三个层次。美术教育活动是对小学生练就仔细观察能力的考验,我们提倡的创作一般是在对生活极其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的,而要了解就必须靠我们平时多观察,即我们所说的要想会画就必须先会观察,由先到后,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物象,为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构图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经过仔细观察思考、细心琢磨后获得的东西直接反映到画面上来。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的大脑就如同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计算出一个比较合理比较成熟的方案。就如同画一盘水果一样。如何安排水果与画面,如何使画面画得形象、丰富而又有生活意味。特别是运用到遮挡关系时,就会运用到学生的构图能力,到底是让大的放在前面呢还是让小的放在前面,又或者是小的偏移在一侧等等,这都要由学生来考虑构思,让这些物体在学生脑海中先生成一幅“初稿”之后再进行“添加删除”的活动,最终完成一幅比较满意的“构思画”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亦非百日之工,而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久持之以恒锻炼的结果。
美术教育活动最终还是要付诸行动的,用实践来证明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那就势必要用到我们的手,在平时的一笔一画中锻炼我们手的灵活性和肌肉群。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肯定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双手还没有发育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还不能随心所欲的来帮助大脑完成一切指令,特别是一些灵活多变的事。就如同美术创作中要画一条大的波纹线。虽然这对我们成人来说不算是多大的困难但对这些小学生而言却是有困难的,他们画的波段有可能有大有小;也有可能把光滑的波段画成由折线组成的波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发育情况对人的影响。那是不是就等于说等我们年龄大上去之后我们手的灵活性就拥有了呢?那也不一定,有些成人的手对细致的事就不一定能做好,那还必须在平时的时候对我们的手进行多方位的锻炼,包括力量、灵活方面的锻炼,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正好适时适宜的满足了小学生的身理构造需要。从握笔开始,一笔一划做起,在画的过程中体验,让时间来练就我们手的灵活性。当然学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习就有六年,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接触中我们的手也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变的比以前粗了也更有力了。手臂肌肉群也更趋发达了,虽然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可也离不开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在持之以恒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手的肌肉群才会“成长”的如此之好如此之快。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美术教育的优势,在其引领我们进入艺术殿堂的同时,它还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树立自信心,发展智力,培养小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美的感受力,欣赏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在美术活动中练就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让我们的教育得到进一步升华!
《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4
孩子去学习美术,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可以学习新的内容。美术也是孩子近距离观察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活动了,孩子每天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对不同的食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描述。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就会观察的越来越仔细,这也就证明孩子的感知力越来越强,也会越来越聪明。
实验证明,画画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性,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张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并且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的应用这些东西。所以,只有再美术的殿堂里,孩子才会真正的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准备绘画的工具、素材,而且构思、构图、造型、颜色、修整等一些列的问题都需要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自己来独立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在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训练上,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学习美术相比。
《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5
一张洁白的纸,一支细长的画笔,就能描绘出快乐。每当拿起那充满神力的画笔,脑海里的各种思绪如甘泉般涌出,如娇花般绽放。
小时候的我,认为画就像蒙着一层细雾,让我捉摸不透,只是胡乱地猜想:画线是不是要用上尺子?画人是不是先画眼睛?当我一步一步地掀开她那神秘的面纱时,她却消失了。那时起,天真幼稚的我下定决心:要画出最美的画!
上了小学,我遇到了开启我人生第一扇美术大门的启蒙老师——姚老师。在她的指导下,“画姑娘”轻轻地揭开面纱,每当要清楚地看到她时,她又轻轻地放下了。追求“梦”的过程中时而欢笑,时而沮丧,时而难过。
姚老师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姐姐。当她发现我在画画时候用尺子量着画时,她和蔼地说“画画,是笔随着心动,画的是心情,画的是想法……”我认真地听着,听着她讲述美术的真谛,让我从奇妙的美术中得到肯定,让我坚定地向前迈出了一步,让我再次揭开了“画姑娘”的面纱!
最美的画——中国画,描绘出中国独一无二的美。我追求美的脚步永不停止,我的“美术梦”还在继续!前面的路程还布满着荆棘,潜伏着巨浪,但无法阻挡我的美术梦,我的中国心!我也要画出蕴藏着欢笑的画,充满着幸福的画!
梦在嘴里依旧是梦,在行动上才会变得真实。为了美术梦,今天,我要更加努力,向下一扇门的打开做好准备,向明天的未来洒下汗水,只要有毅力,只要相信自己,胜利的大门一定为我打开!
我曾经梦想:我要当一名画家,画出人间生活的喜怒哀乐,画出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画出美丽的大自然,画出自己,画出中国,画出梦想。
一张洁白的纸,一支细长的画笔,一定会描绘出我灿烂的人生,描绘出我美丽的梦想,描绘出魅力无穷的五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