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精选5篇)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观看《美术里的中国》,了解更多的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篇1
艺术自有生命,如何将其本真呈现给大众同时又能融入大众,理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还原”与“创新”本就不是矛盾的,但若无还原,又何来创新一谈呢?还原之于创新本就是基石,必不可少。如若直接略过还原这一步骤,我们又怎能把握创新的方向呢?是以还原在前,创新在后;故而还原重于创新。
艺术,不是被创新或者是还原锁定了的,它就是艺术,无论哪种表现方式,明白艺术的人,一眼看去,就会明白,那就艺术,好似时间,他承载着无尽岁月,却不回旋,也不汹涌,仍淡然地继续向前,艺术也仿佛那般,有无限的视角,但,它仍还是艺术,不被我们的眼睛或心灵左右。
把一份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艺术这个词形容美好而又闲情雅致的事物,但现在仿佛被局限,被看的遥不可及,可其实就在眼前,你精心摆盘细心烹饪的一道菜,针线在手间游走缝纫出的衣服,每日被阳光沐浴的盆栽,都是艺术。只要极致,便是优雅。
艺术像一个幽灵,它在黑暗中徘徊不定,他需要一个人去感受,这个人则是最辛运的人,然而他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他若战胜了自己,则会赢得艺术的信赖,从而走上人生的巅峰!这个幽灵总是在你身后躲藏,你只需要留心转身,仔细点,就能看到!
艺术在常总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实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览、一段经历有艺术的生活就有欢乐,就有美。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
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用灵魂的笔尖于心湖渲染,清澈透亮,不染尘世;露跃尖尖,触动心弦。扫去心扉尘埃,点上无暇青瓷;拂开蒙蒙雾花,敛露点点柔丝。你与我不曾相识,却与纸上交融,心灵的触碰,丝线的缠绕,轻轻浮动,缕缕缠绵,光阴的色彩,水纹的流线。不曾相识,在这纷乱世间,温柔相扣。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篇2
谁说美术不是艺术,我爱美术,我不愿意放弃它,我爱美术,我不愿意离开它,我爱美术,爱不能用千言万语来表达,等我难过时,它给了我力量与希望。
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与同伴们去看画展,我跟走进美术馆,看到一条石子路,走廊官在一排排蜡烛,
走到了美术馆,我看见画者辛苦劳动的作品,画的如诗如醉,我陶醉在这画的时间里。突然,另一幅吸引了我的眼球,画里有着小溪,鱼儿在清澈的小溪自由自在的游玩,还有那浓密的丛林,蓝天的白云,这都是画者用自己是劳动智慧所得。
到了第二个美术室,据说这个美术室的画,画景迷人,充满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让人喜爱。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幅画,美极了,望着它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我仿佛看到一株山茶花。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红的是那么鲜艳,美的是那么的美丽动人,阳光照,仿佛千万颗星在我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它就像一位婷婷玉女,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它伸展着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那羞涩,飘逸的情态似一群窈窕的妙龄少女挥动着玉臂,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美术是我的生命,我以后会学好美术,画一副动人的画,让我们保留这份艺术魁宝,让这份文化经典永恒。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篇3
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启播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审美价值、时代意义,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经典之作和当代中国美术家新的创造,在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中讲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节目利用最新视听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活起来,使美术作品在科技、数字化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展现了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篇4
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仅能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而且更是能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思想,让学生善于发现世界之美,通过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奠定基础。其具体提现在:
1.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摇篮
孩子从小就喜欢涂鸦、乱画,上了幼儿园老师开始教画画,这并不是为了以后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因为这是一种普及教育。孩子从小时候开始画画是其天性的表现,也很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和高尚人格的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年轻一代对本国的文化嗤之以鼻,传统民族文化有着失传的危机。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要从学生抓起,而中学正是培育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一个最好的摇篮。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多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喜欢它,有意识地保护、继承它,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再创造。这样通过重视对我国民族艺术的教育,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也提高了民族文化的意识。
2.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媒介
美术艺术是千变万化的,是没有固定框架和固定思维的,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教授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创造的精神。中学生是最具有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千万不能摧残和扼杀学生的创造才能。中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民族理念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也正对应着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在课程改革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从中可以看到中学美术教育是不能被别的教育替代的。
3.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美好的,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其美好的一面,而发现这些美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服饰、配饰、住房环境等设计要求越来越挑剔,对艺术的鉴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种审美能力则是一个人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4.美术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美术教育还是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世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世界观。通过艺术的感知来认识客观世界,来感受客观世界。在中学教育中,通过美术教育不断给予学生美的熏陶、艺术训练和艺术意识的培育,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得到智力上的开发。
观看《美术里的中国》心得篇5
绘画是一门艺术,也是我最喜欢的兴趣爱好。每当我无聊的时候,绘画可以给我带来乐趣;当我有压力时,绘画可以为我找来轻松。我便一直觉得,绘画使我变得幸福,也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次回家做完了作业,我感觉非常的乏味,于是我拿出一张白纸,开始创作图画。笔尖随之在纸张上滑动,我心中的压力和无聊随着时间灰飞烟灭了。顿时感觉整个人心旷神怡,眼前一亮。有时候创作出漂亮的画作,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平时在家里拿铅笔随便画已经无法满足我了,后来,我主动申请去上美术辅导班。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水彩变颜料,剪刀变刻刀,白纸变画板。我的画画技术慢慢变强,画的画慢慢变难,得的奖越来越多,不禁让我感到骄傲。
不知哪一天起,我好像懂得了怎么去欣赏大师的画作了,就好像那一瞬间出现了第二种审美观。观看别人的画作,我仿佛进入了他的思维空间,能够体会他的想法了。
绘画误打误撞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也不是无趣、压力时才会干的小事。我画画时比以前更认真了:一会儿走近描绘,一会儿退后观察,两只硕大的眼睛死死盯住画板,思维渐渐深入其中。想把画画到精致,画画的时候,就必须一直顾及、观察整体……起身后退一步,回到座位,又是一次起身观察,回来继续;物体慢慢成型,画作渐渐完善——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画完收工,我看着自己弄出来的杰作,心里算是平复了。
看见好看的风景,拍一张,画出来;遇到有趣的事情,写一篇,画下来。用画画,把生活中的“美时美刻”封印在画板里,再等好久后重新拿出来,也会记忆犹新。
我学会了很多种绘画方式,绘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绘画不仅让我变得欢乐,也使我的观察力增强、使我的思维变得灵活;不仅让我的绘画技术更强更好,还获得了奖项、让我的动作更迅速。
绘画,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