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值得看的电影,里面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节更是精彩纷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战,水淹七军等。那么你知道《三国演义》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电视剧三国演义优秀观后感(精选篇1)
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由于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这也许是因为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
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
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可以励志图志。
电视剧三国演义优秀观后感(精选篇2)
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一直有着深深的畏惧感,因为它实在是太厚了。我只看一下就打算放弃这本书了。所以直到学期末我才读了没多少。
寒假来临了,我有了许多空余时间,在一天我突然从电脑桌旁翻出了这本久违的书籍。刚开始只不过是随意的翻看一下而已,但是由于实在是闲来无事,所以也就那么从头看了起来。这本书不愧被称为名著,即使我刚开始的那些早就已经看过了,但是从头再看一遍的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感到枯燥乏味。
它生动的刻画了1000多位人物,虽然其中有些只是一些在如今可以说是龙套的角色,譬如说华雄。他在刚出场没多久就被关羽所斩杀,出场时间短暂,但是却有许多人记住了他。因为他是被武圣关羽所斩杀,但更多的还是由于作者渲染的十分好,用一个这样的角色来衬托关羽的武功高强。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赵云单骑救主等。这些故事描述了一个个英雄人物。有狡诈无比的乱世枭雄曹操,以德服人的刘备,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古之恶来典韦,武圣关羽等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带着有色眼镜来写这一本书的,所以有些部分与历史有所差异,无法与事实接轨。只能把它当作一本小说来看待,不能够过分深究。作者着重渲染了刘备的仁德,但是却由于这一点写出了一些与仁德有些差异的故事来衬托百姓对其的爱戴之情。比如说猎户刘安杀他的妻子给刘备吃这一故事就有违仁德这一点,反而与之背道而驰。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十分吸引人去阅读。我对着诸多的英雄人物中最喜爱的还是诸葛亮。他十分忠于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国演义》终又是智慧的化身,虽然这本书对诸葛亮的才能可能过分的夸大了一些,但是他还是一个十分智慧的人。但是提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周瑜了,他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一位十分具有智慧的人但是却被诸葛亮气死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还有2人就是郭嘉和庞统但奈何都英年早逝。话说回来我对曹操也是十分喜爱,他实乃一代枭雄。而且在历也是一代名人。
读《三国演义》体验当时的惊心动魄与快意恩仇,使人流连忘返。
电视剧三国演义优秀观后感(精选篇3)
一代枭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最喜欢曹孟德的地方:真实。
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志不同道不合,弃他而去。曹操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他一个人招兵买马,从无到有地辛苦创业。当别人忙于争夺地盘之时,只有他独具慧眼,乃至“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
曹操虽说多疑,可也很有容人之量。他手下谋士猛将众多。关羽降,操厚待,关羽走,操守诺,放之。虽说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并不能说这是操想杀关羽的旨意。关羽重情义,这才有了后来“华容道”上放操等一行人的故事。曹操也重情,郭嘉死,他的痛苦和眼泪是发自肺腑的,后来数次提起郭嘉,对郭嘉仍旧念念不忘。猛将典韦为救操而死,操的眼泪真心中又带了好些愧疚(只怪操好色、张绣的婶母魅力太大)。
曹操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至今仍激荡着我的内心。曹操的儿子个个都很优秀。曹丕、曹植不用说了,就连早逝的曹冲都是才气洋溢。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曹彰武功很好,打仗很勇敢。这个人可能是色素比较低,须发都是黄色的。据说曹操在战场上失利时就大呼“黄须儿何在”。 在曹氏父子三人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说实在既不是曹操也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曹操处于建安诗歌的初期阶段,他的诗比较古朴、直率,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诗歌的发展趋向于骈偶与华丽,曹操的诗风与当时时代的潮流相违背,所以对后来影响不大。曹丕的诗也讲过了,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评价说,由于曹丕是一个天才,因而就“绝人攀跻”。意思是说,曹丕是凭他诗人的感觉取胜的,你要是天生没有这种诗人的感觉,你就很难学曹丕的诗。而曹子建的诗呢?王夫之也说了,说他是“与人以阶梯”。他给你一个台阶,你可以跟着他走上来。正是由于曹植的诗可以供后人学习,所以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最先开一代风气的是曹操。他酷爱文学,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作时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的约束,直抒胸臆.直言事理,下笔无所顾忌。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有爱惜人才、看重文士的思想,因此,大批著名文人,如大家熟知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刘祯等都云集麾下。曹丕、曹植对建安文人更是象好朋友一样相处,“行则同舆,止则同席”。这无疑提高了文人的地位,鼓舞了文学创作。
在这一点上,孙权和刘备远远比不上。曹操的形象是立体而又丰满的。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当属曹操,其次是周瑜。
地利:孙权
守着父兄打下的江山,也属不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曹操率军进攻东吴,孙权亲率7万军队迎战,曹操打了败仗就屯兵江北不出战,权乘船刺探军情,曹操见孙权军纪严明,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不过像猪狗罢了,观后感《电视《三国演义》观后感》。”双方对峙一月,曹操就撤军。
不过,我个人更感兴趣的却是儒将“周瑜”。周郎统率万军,游戏自如,知己知彼,料事如神,熟读兵法,一心为公。每每看到蒋干盗书,我都止不住会心一笑: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周郎的醉态似真似假,周郎的大笑豪情万丈,我为这样的周郎迷醉,无数次在梦里为他神魂颠倒、为他赴汤蹈火。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更难得地是周郎与小乔夫妻情深,彼此恩爱。孔明利用这一点,巧改子建诗,惹得周郎大怒,蜀吴联盟谈成。到现在,仍旧记得那首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和:刘备
最不喜欢的就是刘备,假仁假义之徒耳。
刘备投靠过曹操、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等。当然,刘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活着,以图大业,没人说刘备的不是。别人投降时会说:“听君一席肺腑之言,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等等一番虚言。但吕布就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个人觉得替吕布不平。“三英战吕布”时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围攻吕布,亦未能将其战倒。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被喻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不过他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为人无谋,实属遗憾之极。三国中,无谋者甚多。
在三国的人物中,真正的奸雄不是曹操,而是刘备。“青梅煮酒”时,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将刘备排在他的前面。由于三国一书的作者从内心深处的抑曹观点,自然就把曹操描写成奸雄。何谓奸雄? 奸雄就是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野心家。刘备能从 “织席贩履” 的一介布衣, 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 靠的就是他的奸雄手段。 生逢乱世, 运用奸雄手段达到目的,本无可厚非。但不知为何,一看见刘备流泪,我就恨不得狠狠踹他几脚。第一次拜见孔明,自我介绍时一长串溜,小僮直接说太长了记不住。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心里直呼痛快。刘备笼络人心的本事一流:白马送庞统;恺甲送严颜;盛情款待张松,绝口不提正事,骗得张松主动献图;于鲁肃面前嚎啕大哭,拒不归还荆州;摔阿斗,收买人心;死前都不忘忽悠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阿斗不可辅,想必刘备比谁都清楚。诸葛亮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只可惜,子龙舍命救回的阿斗终是一堆扶不起的烂泥。反观刘禅儿子刘湛、先杀己三子、后自刎而死以报祖先的忠烈,阿斗真该早点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故意演奏蜀地乐曲,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汝思蜀否?”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后人有诗叹曰:“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
电视剧三国演义优秀观后感(精选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不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后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蜀军全军覆没。读到这里,我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惋惜!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伟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电视剧三国演义优秀观后感(精选篇5)
今天下班后没事再次看起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虽然第三遍看但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这不刚又看了“草船借箭”这一断精彩片段。都触动我心,感人至深,甚至奔泪。
“草船借箭”篇。记得我在小时候语文语本上学过。长大后才明白,其实里面每个细节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我们都说周瑜忌妒诸葛亮比自己有才,于是设出一计要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三万支箭,连老实人鲁肃一听也都惊讶怎么可能,诸葛亮也心知肚明这是怎么一回事。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还淡定自如,还面带微笑看着周瑜,这已经让观众我不解了,然而他居然还说“只需三日”,还立军令状,我惊叹!在借箭过程中快都靠近曹营了还是一样的悠然自得,饮酒抚琴,此时此刻的鲁肃已惊恐万分了。我有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淡定自若呢?他不怕死,视生命为草芥,死不足惜吗?这有待揣摩。
在立军令状之前一晚上,诸葛亮问过鲁肃,何为将帅?肃答: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后面一大段谈论诸葛亮的将帅之道,他说: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操、周瑜也,纵然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
诸葛亮说古代名将,孙吴、管乐,今天的曹操、周瑜都仍然没懂将帅之道,那他是凭什么敢这么说的呢?
接着,诸葛亮说他将帅之道的观点:比如用兵,兵有可见之兵也有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这观点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表明,那些高明之将,其实用兵只是专注人事这个范围内,并不精于运用大自然的力量。所以说除了统兵者除了能够精通人事方面,还要精通于运用大自然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懂得将帅之道。想到这里,我就不难明白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为什么敢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面对周瑜的暗算,曹操的大军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因为他计高一筹,就高在懂得借力自然这一筹。草船借箭江起大雾,是向大自然借力。
因为江面起大雾,看不清什么情况,料定曹操会怀疑有伏兵,一定会下令放箭不许出兵。结果中计。我们知道曹操是谙熟兵法的,怎么会中计呢?说到这我有一个例子要说。
曹操赤壁战败后,领着残兵逃跑到一个路口。这时有个问题出来了,究竟是走大路安全呢,还是走小路安全?小兵探报,小路深处有几股烟起,大路却无动静。曹操令走小路。部将不解问道:丞相,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小道?曹操笑说:岂不闻,兵书有书,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意使人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走小路,他却埋伏军马在大路,可惜我炭雌扑的诡计。于是奔小路前行。不料中计,小路有伏兵,而大路依然平静。
本来我们知道曹操是领悟了书上的精髓的,但还是中计。不难想象,诸葛亮知道曹操是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然而诸葛亮就是利用这一点,让曹操中计,这却实令人感觉曹操不那么神了,诸葛亮才神,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总结,想到这些我也就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工作两年,时常焦虑,浮躁,混社会什么都不懂,往往是不知所措。只有让自己更加清楚地让识世界了,我才能够泰然自若。怎样认识世界?阅读学习,领悟一本书的精华还不够,还要超越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