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观后感作文

小龙0分享

《零零后》是由张同道执导,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同道真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哔哩哔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共同出品,池亦洋、王思柔主演的纪录电影。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零零后》观后感作文范本(精选篇1)

亲爱的,就像你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或者是妈妈。

第一集:60分的父母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锡坤妈妈将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必然地会对孩子关注过多、干涉过多。

第二集:论二胎对一胎的杀伤力

表面上是谈雨萌与妹妹的矛盾,实际上是她与父母的矛盾,这与父母的处理方式不无关系。

第三集:成长单行道

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不同抉择

第四集:论独处的力量

同样是内向性格,一一的爸妈的处理方式让她自由生长,长大后的她像个睿智的小女神。

“要求人是外向性格的这件事,首先他肯定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抱团在一起,创造更好的社会。

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对内向性格人来说是有点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说,能更好的思考和沉淀,所以人当然是能外向和内向最好,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第五集:朋友这件事,论“怪力少女”

其实生活给我们的答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我们本来以为孩子是个泥巴,我们怎么捏孩子就是什么样,很长时间我们都过于强调教育的作用,在这种想法下我们把教育的措施也使用得非常强硬,对孩子压制得较多。他在父母的强力下被迫改变,当他一强大后,又回去了,而且时间证明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东西未必好。

《零零后》观后感作文范本(精选篇2)

教育是头等大事。第一次写长评,想把每个孩子说一遍。

其实很看好锡坤成为一个科学家。性格耐得住寂寞,有钻研精神,家庭条件也很充足。锡坤妈妈真的伟大,为了孩子几乎放弃了自己十几年的个人时间,但我并不想成为她甚至有点害怕。如果为了一个孩子要付出这么多我可能会放弃当母亲的想法。

第二集,谈雨萌和柚子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反思了一下自己当年是不是也像这样叛逆。不过我妈好像是不太在意这些的,第一次当母亲遇到孩子青春期可能也是不知所措吧,这一点很是佩服谈爸妈。根据我的经历。其实青春期过了之后,谈跟妹妹的关系会变好的。

最羡慕刘嘉阳了,从小就受人瞩目。其实大乐乐也是这种人吧,创造力强,很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看好他们。不过可能我们大多数是梁昊天这种孩子。规规矩矩的长大,按部就班的升学,思考了一下自己适合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或许还是前者更适合。

最想说的还是一一,真是太喜欢这个小姑娘了,尤其是小时候在芭学园不跟人交朋友的那一段。一一的独处跟辰辰不一样。一一是主动的,而辰辰是被动。很心疼辰辰,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她是被社会忽略的一类人,总觉得有我的影子。她有很多别人看起来特殊的爱好,可能对这个世界有种抗拒心理。一一一直有自己的想法,气质出众。如果要养一个女儿一定要向一一学习。或者说我也很想成为这种人。

再说些其他的。我国的教育资源真是太失衡了!看到刘嘉阳和梁昊天小学四年级就拍微电影那里真是受到了惊吓。想到高二班里流产的微电影,觉得这些帝都孩子得天独厚。另外每个父母在繁忙的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孩子付出心血,真的十分辛苦。很佩服他们。

最后膜拜大李老师。教育工作不好做啊。

《零零后》观后感作文范本(精选篇3)

其实挺诧异的,这些十几岁出头的零零后们大多数都对自己认识很深刻,如刘嘉阳、辰辰、乐乐。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尤其是,她懂得通过剖析自己来解释自己小时候的一系列行为,她语气总是平静,却实际上内心力量很强大,她在长大中慢慢懂得在群居社会中与人相处的重要性,也依旧坚守享受独处的自我,她拥有比同龄人甚至比她年龄更大的人更多的对于自我的探寻对于事物的思考,的确是让我惊讶的。

十年,镜头记录了从同一个“芭乐园”走出的稚嫩孩童们的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人生,成长成不同的少男少女,就像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都大径不同。有一台摄像机来记录他们的成长,也是让我们回顾自己吧,思考那么多年的岁月里我们的改变与成长。很喜欢纪录片只是把他们的成长展现在荧幕上,而不是做出任何的情感倾向的剪辑,将思考留给看的人,纪录片只是记录。

《零零后》观后感作文范本(精选篇4)

用心的纪录片,真的记录了十年!可以说央视的纪录片水准越来越高了,这部纪录片真的各个年龄层都能看,父母可以看教育,而孩子看到了童年!舍不得长大的我们!

《零零后》第二集中,萌萌妈妈一回想过去那个甜美粘人的女儿就潸然泪下,而萌萌说“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也许是我长得太快了”。而锡坤妈妈想把儿子推出去独立,自己也渴望一份自我空间,但屡屡又不忍放手。锡坤说“长大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说“不会离开的。”这个度可能是很多家长难以把握的。成长就是孩子用一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零零后》探讨的是一些普遍的关系。有的观众说我们只关注了北京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这个跟我们第一部影片是从芭学园出发有关系。芭学园作为教育理念较具实验性的幼儿园,当时大胆选择芭学园的家长都是非常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希望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空间的。然而,《零零后》如果除开地域和家庭背景,有一些话题其实是永恒的。比如妈妈和儿子之间执手放手的亲子关系,二胎家庭两个孩子之间的亲疏关系,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选择问题,独处和群居的哲思,对朋友以及圈子的态度,青春期的困惑。这些我想是从我这代人开始就伴随成长的关键词。不同的是,00后更为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自主选择生活。所以你听见一一说“我有权利这样”,梁昊天说“我觉得自己更适合传统体制”,辰辰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会坚持走下去”,乐乐说“我现在就是要去追求我的天命”。有别于幼儿园时期的天真烂漫,童言无忌,小学时代的孩子自我意识还在形成之中,对镜头较为敏感和回避。今天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的镜头前的他们显得自信而舒展。这一次,孩子们和我们的谈话涉及教育、人生、家庭、信仰,甚至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解读颇具反思精神。辰辰说“我过去就这样,现在还这样,我挺骄傲的。”一一说:“我很佩服自己小时候,不交朋友的勇气。”锡坤说“我想成为科学家,我觉得自己具有科学家的潜质。”昊天中考后跟着父亲去骑行,经历了暴雨、逆风之后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在这个越发功利、喧嚣的世界,有个孩子愿意坚持自我,有个孩子愿意独处、沉淀自己,有个孩子想做科学家,有个孩子不畏艰苦、逆风前行……这本身就让人动容。

安静的力量——如何看待内向性格

无意间找到这种记录成长和教育题材的片子,就一口气看完了5集。这当中,有感动,有思考,也有爆笑不止,更多的是看到内向者的影子。

锡坤的妈妈是那种很努力的妈妈,一直在想着给锡坤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呵护。由于照顾孩子,妈妈曾经离职一年来全身心投入到这种教育中,妈妈也说了,她在其中得到的满足感要远远大于不能好好照顾的遗憾感。她会送锡坤到教室,她做的尤为努力,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恨不得把自己掏空来奉献给孩子。锡坤呢,在这种母爱的包围下,只能按照母亲的命令去执行。他几乎没有表达自我想法的空间,甚至自己不太情愿表演魔术的想法也没有得到他妈妈的理解。他内向,需要更多的时间独处,不想拥有过多的关注,但是他妈就没办法理解。他妈只是为了他好,认为内向的人不好,去一次次地强迫他去表演,表面是上看是去锻炼他,树立他的信心,实际上是增加他的紧张和焦虑。

一一同样也是内向性格的小孩,她和锡坤的不同在于,她对内向性格的理解要深刻的多。一一从小就认为自己喜欢一个人玩,自己安静地待着,不需要朋友的陪伴。她能在独处中享受到自在和乐趣,连吃饭都有自己的节奏,身上有着一股近乎神秘的高贵。这跟她的原生家庭是分不开的,她的父母都是安静和需要独处的人,他们对这种内向的小孩有着更多的理解,是不需要刻意去改变内向性格的,这是很多家人都做不到的。可以看到,这种对内向性格有着包容的家庭,小孩也会成长得很快乐。

辰辰的内向性格更多体现在对友谊的忠诚,这是这部片子里其他内向小孩没有展现的。辰辰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会在门口早早地等着南德的到来,即使是在下雪的冬天,也不为老师的建议所动。后来,南德离开,她依然挂念着这份友谊,遵守着仿佛是自己给这份友谊的承诺,每天在门口等待,她用这份坚持守护着这份友谊。长大后,她仿佛厌倦这个戴着面具的世界,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她把情感更多地寄托在大自然和动物身上,用摄影来记录下大自然的真,用这份真来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

内向性格的路向来都是漫长的,这种性格在很多人的执念里是“话少”,“不擅长与人沟通”,“高冷”的代名词。由于其比例只是外向性格的三分之一,更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甚至很多本身是内向性格人,也在本能地排斥,把自己伪装成外向的人,从此脱下内向的外衣,成为他人口中的正常人。一一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家人的接纳和自己的成长,可以不必逃避和远离自己的性格。就像一一说的,“要求人是外向性格的这件事,首先他肯定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抱团在一起,创造更好的社会。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对内向性格人来说是有点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说,能更好的思考和沉淀,所以人当然是能外向和内向最好,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零零后》观后感作文范本(精选篇5)

当一个初中毕业生脱口而出:我现在要去追寻我的天命,给人的震撼大体来自于古人说的:五十六十知天命,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话吧。

一个16岁的少年,未经历过世事的磨练,到古人说知天命的年龄还有30多年的光阴,太轻易的将天命挂在嘴上,突破了本身阅历的限制,但用力过猛的.痕迹太明显。借用一句话,他太像父母期望中的样子了,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慧则慧已,震撼之余让人惶然。

天命是一个太过于虚无缥缈的词汇,除非一辈子走过去,对世事有所洞察体悟,否则谁能说得清楚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大部分的人一辈子的天命也不过是过过平常日子,生命中的重要节点连串起来也不过是按部就班的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剧中的各位早慧少年也脱离不了这个窠臼。无非是在此地读书还是海外读书,修感兴趣的专业还是热门专业,是去是留的不同选择罢了。诸如此类的的选择,本身未能脱离旁人目光的影响,远不到触及天命的程度。

经历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很多人的选择是突破不了限制的。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情,大体形成了你身边的环境,这对于你既是一种社会环境支撑,也是一种束缚。循着他人期望成长,是对自我的一种忽视,后期反弹起来是很可怕的。那么多成绩优异的少年,进入大学后都“堕落”的令人扼腕。而天命是在经历这一切之后的一种自醒。宋代词人蒋捷的《听雨》正好对此有所诠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人即地狱。而追寻天命之路,大概往往存在于逆着众人目光的方向吧。

    58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