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推荐文章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6篇
参观完博物馆,你应该会惊叹于宇宙万物的浩瀚,震惊于历史长河里,并且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例文,希望你喜欢。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提到南京,你一定马上会想起雨花石或是梅花,因为它们都是南京的代表,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件让南京大放异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与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三大织锦的南京云锦。
昨天,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南京云锦路上的云锦博物馆,直到参观之后,我才明白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分量。云锦博物馆的一楼是云锦产品售卖区,二楼是各种织机的模型以及云锦织造工艺的实体展现。一到二楼,我们便遇到了志愿者,她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云锦的价值及制作过程。
南京云锦因美如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它的选料十分讲究。除了品质上乘的桑蚕丝之外,皇家织品还有妆金、妆彩、妆孔雀羽等各种价值昂贵的的材料。展厅有一件清代薄纱的复制品,薄透如蝉翼,十分精巧。志愿者姐姐说,把它叠成十层,蒙在报纸上,报纸上的字依旧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把这件衣服团起来,还不如一只鸡蛋大小。“这么薄的衣服是如何做成的呢?”我不禁问志愿者姐姐。“这主要是取决于蚕丝的质量。这件衣服所用的特殊的蚕丝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积累出来的。”我明白了,首先,选材的珍贵决定了云锦的价值不菲。
云锦的做工十分精巧。在第二展厅中,有几台做云锦的机器,足有四米多高。机器上坐着两个人:提花工和织造工,“提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造工”坐在机下,负责把各种颜色的纬线穿到被拉起的经线里,妆金敷彩。云锦由两人上下协同,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长云锦的织造。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也因为云锦纺织的技术难度,这项工作三年才只能算刚入门,如要技术精湛,那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
南京云锦已有1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却一直以手工制作,如今人们利用电脑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诸多问题,希望有一天,电脑也能解决云锦的工艺制作流程,把人们从艰苦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中国五千年历史实为庞大,而今天我有一睹海盐那悠久历史的风采。
走进先进的博物馆,首先一座巨型雕像映入眼帘,几十位农民乘船迎风破浪,雕像右上方题了八个字: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初来乍到的我心情激动不已,这么一座庞然大物着实引起了我对浙江海盐这历史有了进一步的好奇和渴望,我不禁在心中感慨道“数千年捍海史迹,聚集于这座雕像之中,波涛汹涌的苍浪,还有那号子,定鼓起了农民的奋斗之心,我一定要更深层面去了解这浩瀚文化!”
上至三楼展厅内,分为6种文题,分别为:沧海桑田;缘海而邑;海上长城;海上丝路;文脉渊源。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参观,海盐的历史波澜起伏,如经历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马良文化,良渚文化等等。这一件件从土中挖取出的工艺品,看似锈迹斑斑,一文不值,而且大不如我们现代工艺品的精美,实际上,它们是那个时代的杰出精品,象征着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和古人的渊博智慧。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展品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那只良渚文化的玉璧,它的色泽显得有些暗淡,但他精美的工艺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旧而精,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这挖掘历史的乐趣之中。
我疲惫地走出展厅,但依然不能掩饰我的兴奋,我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良渚玉器,原本只是在书本上听说过,我显得格外兴高采烈。
海盐,系出水脉江南,因求盐而向海,开拓出一片海陆之间的江山盛景。
对历史颇为喜爱的我大饱眼福,海盐文化的神秘面纱已揭开一部分,我相信,在今后的将来,我们一定能透彻了解五千年历史,而现在的我们无以言对,无以文题,历史的震撼久久回荡,而我们正在探索努力着……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在这大好时光组织我们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东方乐器博物馆。
刚进博物馆,我就被博物馆内的许多乐器深深吸引住了:擦得雪亮的玻璃展柜内展览着各式各样的乐器,有镶嵌着许多翡翠的琵琶和许多造型奇异的乐器,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乐器,这些乐器让我眼花缭乱。正当我陶醉在这些品种繁多的乐器中的时候,讲解员马上开始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内珍藏的最大的乐器——曾侯乙编钟。
据讲解员介绍: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代乐器之一。而且,别看这曾侯乙编钟那么大,其实,它还只是仿制品,上面的编钟的个数只是原品的三分之二!可是,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头呢!讲解员又告诉我们,这曾侯乙编钟虽然是古人制造,但是其中的一个钟却能奏出两个音,以以前的科技程度来讲,简直是奇迹!就连现在的人也要花大功夫才能制造出这样的乐器呢!我越听越兴奋,同时心中也充满了自豪感,我想:没想到,那么大的乐器也隐藏着那么多的科技含量,而制造这编钟的古人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制造出这样神奇的乐器来。兴奋过后,我又安静下来听讲解员的介绍。
在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下,我们又了解了许多乐器:至今已有8000年的贾湖骨笛;上面镶嵌着玛瑙、宝石的华丽的法螺;苗族最喜欢的乐器——芦笙……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我们的参观活动就结束了。但是这次参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乐器的由来,也更深地了解了人类灿烂的音乐文化,同事也让我明白了:音乐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乐器就是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工具,我们人类的祖先以非凡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音乐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乐器,乐器就是古人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它也是人类音乐史的一种展现方式。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上周五,我们去了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图片,比如:我们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伟的马鞍山……在一楼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关于未来的图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机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个图上面画了一个人:一半是机器,一半是人的身体,上面还写了一些关于这张图片的介绍。
来到二楼,我知道了我的家乡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像:峨庄的昭阳洞,洪山的蒲松龄故居……二楼还有许多古代时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银币,古钱……其中我最喜欢古代时用的兵器,比如:刀、枪、剑、戟……
三楼是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电脑,还有一些:鲁班木球、猜生肖、测发电力、磁力乒乓球、滚珠子、节能灯、融合镜……可好玩了,其中我最爱玩的是鲁班木球,虽然很难拼,但我也拼起来了一个。
这个博物馆真有趣呀!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写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6)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