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
推荐文章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会写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篇1
《三国》底子的人,都一定知道,关羽、张飞和赵云在刘备的眼中有怎样不平常的地位,其中两个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另一个是刘备的爱将,他们定当有一些过人之处。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之一――关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极受民间推崇,又经历朝的加封。被人称为“关圣帝君”,尊称为“关公”。他被后来的统治者称为“武圣”,与被称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很多人称赞关公,我想应该是崇拜于他“刮骨疗毒”时的那种气魄,也或许应该是崇拜于“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豪气。当然,这个事实是无可置疑的,关羽确实有这样的魄力,但是,从政治角度上来看,关羽的做法明显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点,他阐述道:“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就明确了兴复汉室的基础,我们暂且放开其他不管,只来论述一下关羽是否按照这句话中说的做了。
我可以明确地说:“没有!”在关羽守荆州时,孙权曾一度派人想和他交好,订下“互不侵犯”的条例,这是符合《隆中对》的论述的。如果关羽这样做,对于蜀国而言无疑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白帝城托孤就不会成为事实,诸葛亮恐怕也可以在死前完成兴复汉室的愿望。
不过事实是,关羽并没有这样做,他对吴国使者态度粗暴,而且还把孙权骂了个狗血淋头,自然孙权不会就此罢休。从那时起,孙权就开始密谋,准备出其不意地“整一整”关羽。
如果诸葛亮此时就在关羽身旁,他一定会气得暴跳如雷。自然,三国的历史从这里起就出现了第一个转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关羽过于自大了。当然,他的这个毛病诸葛亮也是有所耳闻的,但是他没有料到,他的自大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陆逊起初是吴国的一个不知名的将领,当他代替吕蒙担任屯兵陆口的将领后,立刻就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赞颂关羽水淹七军,功过韩信、晋文公,并期待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认为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他就这样落入了孙权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里,而自己却毫不知情。于是,便有了吕蒙白衣渡江……
荆州城边,依然江水悠悠,但三国却早已随着历史的脚步化为了烟尘……
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城计等等这几个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我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篇3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位嫂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再说智谋,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闲暇之余,我经常和爸爸妈妈讨论三国人物和故事。谁最厉害,谁最忠义,谁最阴险狡诈,谁最聪明机智,谁最……有时我们还争得面红耳赤,但爸爸妈妈都会其乐融融的看待争执结果。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算不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篇4
以前我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了品三国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发展由来,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而后来魏国一支独大统一中原的其中有多少可以为后世所称诵。
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曹操为什么会在官度之战中大败当时第一大军阀袁绍,从此天下莫敌。
最应该有看头的是魏国的开创者曹操,千百年来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治世的能臣,有人说他是乱世的奸雄。最终也难盖棺定论。但是他的丰功伟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物。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群雄并起,英雄豪杰诞生的年代,曹操是那时的乱世英雄而董卓、袁绍、袁术这三个人用他们的蛮横和愚蠢反衬出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正是他们的蛮横和愚蠢成就了曹操的盖世功业,而他们自己只能算作乱世的枭雄,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间他们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就可以反映出各自的才能与智慧,那时皇帝的'国家统一的象征对待皇帝的态度是考验臣子是忠是奸的试金石他们做法是董卓是最野蛮的废立:曹操主张迎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也是想换皇帝的,可见曹操在对待皇帝这个问题上就高人一筹这使他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资本也使他在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的情况下得到了更多的民心。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这是曹操在对待大义上的成功。
待人才上曹操也是高人一筹的,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这场战争中曹操虽然有政治优势但军事力量却明显不如袁绍,那么他是怎样出奇制胜、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呢。他把战场选在官渡就是一个可以使敌军一深入就会使补给线拉长战争成本增加,而自己呢可以集中兵力,集约财力敌进我退不计较一两个城池的得失。曹操能做到这样说明他有务实的精神深知不得幕虚名而处实祸的道理,正是这些使得曹操和袁绍在敌强我弱的现实下打成了平手,但第二件事就是关键了”许攸判逃“就是袁绍的大省失了,为什么他要判逃呢,是袁绍不听忠言,这样的头让许攸感觉没有前途,所以他要走。而曹操不记前嫌委以重任,操本人也是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能不胜利么?从此曹操打败袁绍就是中原无敌了,为后面魏国统一三国打下基础。
从《品三国》让我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读史可以明智从三国中的曹操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具有的成功的优秀品质:
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4、善于做自我批评而扬他人等。这些领导作风时隔2000年的今天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三国演义中每一章的读后感篇5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这是一个故事丰富,情节生动的三国竞争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个文武双全,神通广大。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他在哪里都好,就是太冲动了。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解县人。张飞,字翼德,涿县人。这三个人一起拼搏,打出一片天下。这三个人性格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闯荡江湖,打出天下。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创造了蜀国但在刘禅这一代就开始衰败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诸侯,老家在沛国郊县。他还是校尉时就敢去刺杀董卓。但他人有个弱点,就是疑心病太重了,在长坂坡,草船借箭,赤壁一战,华容道,与西凉兵一战……等等事情与地方都是因为怀疑而打了败仗。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创造了吴国。他在少年时代,非常爱读书,长大后知识面广,15岁就当县长了。他的哥哥孙策在公元200年被刺,临死前把他的事业与成就交给了孙权。孙权接位后,他非常注重人才。
这三个练武奇才之所以能创造一番天下,都是因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顶梁柱:刘备靠诸葛亮,曹操有大军,孙权有周瑜,鲁肃。他们个个聪明绝顶,是绝对的盖世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砍首,不屈不饶。就算鲜血飞溅也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光明,强大。我们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高尚的品质与富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