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
推荐文章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7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1
文章的开头,提到了一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之形象,先生用词看似轻松幽默,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跃然纸上。其中便有这样的描写:“成群结队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先生虽没有具体描写这群留学生的颓废生活,然寥寥数语,这些所谓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已可见一斑。须知,当时能到日本留学的人多是国内的精英,某种程度上是当时中国的希望,本应是在日本学成回国后报效国家的一个群体。然而当时鲁迅先生所见的并非一群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怎不让他失望。
鲁迅是怀着一腔赤诚从东京到仙台,他不愿整日面对那些迂腐的同胞,成了第一个仙台的中国留学生,食不果腹也好,至少这里没有让他为了别人的身份而感到耻辱的人。
他认为他能快活着学成,回国,治病救人,可人心又是何其难医?影片里的中国人看着同胞惨遭屠杀是麻木的,中国是一个只有需求没有追求的国家,鲁迅才反应过来。他认为人健康了,就能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可他纵然千般能耐,医出的也是一具具被自私与懦弱架空的健壮皮囊,被敌国当作战利品论功行赏。若说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种子,中国人是花果,那鲁迅也只能修修花叶,最终那果实还要被别人践踏摘来,他就是再如何努力,也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种子半分。放弃自己热衷很久的事情是很难的,可鲁迅还是因为一部影片便弃医从文了。
他知道他学医是为医人,那么此时从文,是要医国,可仅凭鲁迅一人想改换朝夕太难,也许少他一人也没什么,他清楚这点,可还是想勉力一试,万一他的哪部作品就成了中华民众觉醒的转折点了呢?再不然,纵使中国最后败了,他也能让后世知道。不是所有中国人,都甘做亡国奴,也有瘦弱的“东亚病夫”会仅凭“华夏”这飘渺了五千余年的信仰而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他放下了手术刀,提起了笔杆,继续在焦土上战斗。他一直期盼着,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影片里国人麻木不仁的脸被染上些色彩,即使是悲哀的也无妨,起码中国,终于要苏醒了。
到仙台医科学校求学时,在课堂里看时事电影,所目睹的情形便只能用痛心来形容了。鲁迅先生写道“但是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于此,国民的麻木不仁留给先生的怕只有痛心疾首了。
弃医从文的选择
在文章中先生说到目睹上述情形后“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先生虽没有在该文中直抒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我们从其后来写的的文章及其经历来看,应能知当时先生是觉得与其学医去拯救身体羸弱的国民,不如用文艺来唤醒麻木的民众,要不然国民身体纵使强健,也不过是培养了一批麻木无聊的看客。
寻找医治社会的良方
鲁迅先生在文中结尾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看在灯光中瞥见他(指藤野先生)黑瘦的面相貌时,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来”可见鲁迅先生是想用他的笔,用他的思想来唤醒民众,振奋国民的精神,通过提升国民的素质,最终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文章的背景时间应是清末,而先生写作此文的时间已是民国,相隔二十年左右,但中国仍然积贫积弱,无大的改观,先生知道其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但总要有人首先起来呐喊疾呼,最终通过良好健全的国民教育、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开启民智,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才能达成强国富民的心愿。
与之相呼应,四年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就提及我们的第一要著在于改变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所以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纵观其一生,鲁迅先生为实现文艺救国的心愿,身体力行,著作颇丰: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花边文学》、《华盖集》等。中国少了一个医生,却多了一名文化巨匠,而这一转变背后的因由均能在《藤野先生》一文得到解读,所以要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该文不可不读,先生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在此文中也展现无疑,这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均应承继的精神财富。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2
我看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道理要告诉我们,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精神要传达给我们。我最喜欢看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我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些散文我一看题目就觉得非常有趣。比如百草园在那里,是什么样的,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这些题目使我有兴趣读完整篇散文。而同是选自《朝花夕拾》的这篇《藤野先生》虽然题目并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精神与道理。
散文的开头写的是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时的场景。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一片一片的樱花林,鲁迅先生把它们比作了几片绯红的轻云。在花下还有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描写是:“头顶上盘个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表面上看,鲁迅先生把那些清国留学生写得是多么的美好,其实是鲁迅先生在讽刺当时清国的封建社会,从他描写的盘起的辫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清国是多么的封建。表明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嘲讽。而那其中一个词语“标致”虽然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在鲁迅先生这篇散文中是反语,有讽刺的意思。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那些辫子代表的是封建,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鲁迅先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整个国家的文化与素质都会比其他国家落后很多。鲁迅先生并不想自己的国家落后,所以他来到了日本民国。结果在那里也见到了盘辫子的清国风俗,他写下了这几句对他们的描写。从这句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的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描写手法是多么的高超。用了几个连续的动词,也用了比喻,把对清国盘辫子的习俗写得生动形象。
在后面的第五自然段,鲁迅先生还风趣地运用了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后受到了特殊待遇倒挂在水果店头被尊为“胶菜”的例子来类比自己到了日本仙台留学不收学费,住客店,受到了许多优待。
而鲁迅先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他的一位医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并写出了他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情。虽然以前并不知道有藤野严九郎这个人,但后来老师让我们让我们看了他的图片,小小的眼睛戴着一副眼镜,嘴巴上方还有八字胡须。当时老师说他和鲁迅先生还挺像的。虽然算不上严肃,也并不帅,他也不像文中鲁迅说的没打领结。而是穿得十分整洁,但他一看就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从鲁迅先生所描写的语句里,
我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在生活中节约简朴,工作上认真负责的人。鲁迅先生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日本,被那些日本人鄙视的时候,藤野先生却鼓励他,对他一点也不偏心。“我拿下来打开看的时候,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鲁迅先生在文中所写的。唯独藤野先生对他这么负责,这么关心,这说明了藤野先生的教学是不分国界的,他不会觉得鲁迅先生是中国人就很排斥。而且藤野先生还很有钻研精神,当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足骨变成了畸形,他就一直问鲁迅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还想亲眼看一看。后来因为看了日本人将中国人枪毙的电影后,日本的同学们直呼万岁,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就无奈的回国了。
与藤野先生告别时,藤野先生也十分留念,还给了他一张照片,并希望鲁迅先生也给他一张照片,但后来却没有了机会。在这么4年的相处中,他和藤野先生也有了感情,说以都舍不得。虽然后来把被添改过的讲义丢失了,但鲁迅先生还是想念藤野先生,把他的像贴在墙上,每天都可以看到。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中日之间有些矛盾,但藤野先生对于 鲁迅先生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了所有人着想,为了医学上的成就。所以鲁迅在散文的后部分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我也是很钦佩藤野先生的,我希望他的精神与行为永远流传......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3
藤野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人,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参加新文化运动,对历史的发展贡献很大,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忆了从青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当时的背景是作者在矿路学堂毕业后感到爽然若失,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于是决定出国到日本学医。从题目和所收录的小说集可以推测出来,是作者回忆一位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
文章前两段看似是描述到东京的见闻,可是在每一句中都暗藏着对当时清朝留学生的讽刺,表达作者的失落,写得暗藏不漏,读者却又感受得到这种感情,实在是妙。如开头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实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在这之后作者重点回忆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学医的故事。作者写了藤野为我一一订正讲义,描绘出一个和蔼的热心的老教师形象。可是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对科学很不严谨,对血管的位置错误不但不接受还认为自己这样画画儿好看。这点最后学年试验成绩给了他一个警示,“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我对鲁迅这一点也很不满意,有这样好的'老师手把手教,居然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没有落第!我认为,鲁迅这样做是辜负了藤野先生对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时光的荒废。只有刻苦学习才对得起中国人民纳税的钱,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给中国人扬眉吐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作者医治国人身体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给中国传播新的医学的心愿。
在作者被讥刺后,藤野先生主持正义,为中国学生赢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赏他正气的作风。
作者认为要救国需要救思想,于是放弃了学医,这点可以理解。可是让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给作者一张背面写着“惜别”的照相后,作者当时没有相片,在离开西安太后也没有补寄给他。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会每天到传达室问是否有信,过一阵后,我可能会担心是不是鲁迅的信在半路寄丢了,再后来我可能会更加担心他的安全。因为我从藤野先生之前对他的态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养鲁迅的,而且从得知鲁迅弃医从文之后的“叹息”和离别时的表现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鲁迅尽管有他的理由,但是这些不过是借口,既然心存感激,话怎么会无从谈起呢?完全可以从几句问候,几句感谢谈起。
但是我仍然能够看出鲁迅还是很感激藤野先生,并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为中国革命继续出力。只是我对他在以上几件事情的处理有些不满而已,我想在这点,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4
藤野先生是一位对鲁迅很用影响力的人,他是一个很友善很和蔼的人。
作为日本人,他并没有对来自弱国的鲁迅加以嘲讽和嘲笑,反而是加以细心关照,对他的讲义都要用红笔认认真真的批改一番,连语法错误都要批改出来,甚至讲义上的一个图里的一根血管移了一点点的位置都要跟学生讲明。
他对鲁迅十分关心,以至于中国人的迷信,藤野先生也要为鲁迅考虑。总之就像是很熟悉的朋友差不多,在与鲁迅离别的时候还送了照片,背后还写了惜别两个字。可见他对鲁迅的感情十分浓厚。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在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看这段话,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于鲁迅来说,也是一名很好的朋友,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有多大。在鲁迅过世后,藤野先生还写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来纪念鲁迅。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5
他爱学生,教学生唱歌跳舞,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弱势学生,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打抱不平",难怪学生做梦都想到他,几十年以后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播下的种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材中出现的教师形象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6
鲁迅先生所写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的恩师。
藤野先生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时,受到了当地学生的排挤。而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并没有所谓的民族偏见,并对弱国子民的学业无比重视。
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出作者失望的情绪。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摆弄辫子,赏樱花,学跳舞……作者对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释的生活,表露了作者愤懑和厌恶之情。
在文章中“日暮里”这个驿站名,不由自主得使人想起“日暮途穷”这个词语,反映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思想。“水户”是朱舜水客死的地方,鲁迅对他的爱国之情十分敬仰。
从《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念之情,从关心学生,
严格严谨,体贴入微,学者的探究意识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重视和没有民族偏见的思想。
但在最后回国后,作者更是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但最终导致作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不觉醒使鲁迅先生看到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
从《藤野先生》中,体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体现了藤野先生的形象是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品质。
《藤野先生》暗写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由作者的爱国之情不由得联想了我们青少年应该有爱国之心,不怕困难的精神。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篇7
在一个夜晚,我翻开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却教会了鲁迅许多知识。
在文中,鲁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黑瘦黑瘦的,长着八撇胡,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但跟爱因斯坦一样,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有时,他会忘记带领结,冬天常穿一件旧外套,看上去很是寒碜。有一回,藤野先生去坐火车,以致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小心。虽然让人觉得好笑,但是也不得不让人感觉到他也如爱因斯坦,虽然不拘小节,但是平凡中也有伟大。藤野先生平等待人。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中国内外交困,由于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被人认为也是低能儿,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尽讽刺。但是藤野先生与常人不同,他尊重他的学生,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是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这是藤野先生对鲁迅说的话,藤野对学生的尊重当然也蕴藏在其中。但藤野先生偶尔也会使鲁迅很为难。藤野先生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鲁迅怎么裹法,会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样的藤野先生也透着一份可爱。我十分佩服藤野先生,因为他不仅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而且毫无偏见,无微不至地关注鲁迅——这个来自异国的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真实诚恳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