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杨绛的我们仨读后感600字5篇
若知离别在即,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这句话简直就是《我们仨》的精髓,也代表了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美好生活的怀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篇1
在这个还没有暖起来的冬天,我接受了《我们仨》中的温暖与沧桑。
命运指引着这三个人在冥冥中相遇。《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三篇如同圆舞曲一般共同跳跃着浓浓的亲情的主旋律。最后作者独自一人在静静地怀念这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怀念着一个家族最平凡的光。
细腻的文笔平缓地诉说着心事,委婉温暖。《我们俩老了》是晚年时对钱钟书,钱瑗的回忆;《我们仨失散了》,是在亲人们相继离去的那些年,作者自己支撑着家,照顾着这个家。《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用自己的笔诉说着亲情的姿态。
书中没有可怕的呐喊,没有无助的仿徨,只有一位母亲对儿女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每一个字像花一样绽放着思念。
杨绛淡然的文笔,细腻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进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们串成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即使当时惨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灵的历史中,杨绛忍受着世道无常的变化。她并没有对命运抱怨,她只是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叙述,使我们沉入她的静思,去理解,去赏析她的命运,去评析她的为人。
当初的我们仨,现在,独留杨绛一人形影孤零,几十年中,杨绛,见到了太多太多,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她而去,所有的悲欢与离合,所有的潮起与潮落,她早已释怀,以至于悲喜无常,淡定自如了,但是这样却还是给我一种淡淡的悲伤凄凉。
杨绛在命运面前是渺小的,她无法决定命运齿轮如何转动,无法预测命运在下一秒钟如何转动。她所能做的就是听天由命,任凭命运的各种不公,她就是笑笑,把它当作历练,磨练自己的性格。毕竟她无法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也不像海伦有一个好老师,她在命运中只能靠自己,只能去无条件承受,所以她的内心是强大的,而她只能沉淀在我们仨的回忆之中来缓冲自己受到的伤害。
杨绛活在一种沧桑的幸福中,她一直在寻找自己那曾经的家,她不敢祈求太多,她只是希望在乱世中可以和自己的一家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最远的是家乡,最难到达的是家乡,家在梦里。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篇2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像一场梦,真真假假,悲欢离合。
杨绛的书像个梦,在梦中离别,在梦中失散,独剩下她一人,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叹一声“人生如梦”,道一声“如梦幻泡影”,拉着你的手,像一个常家老人叙叙叨叨的讲着大半辈子的事,聊聊平凡朴素的家常。
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平常的家庭一样,一同承担困难,一同享受快乐,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她继而说道:“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人生如此,平凡中蕴含着一点火花,潜藏着一点不寻常的巧合。
《我们仨》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时间的残酷并不防碍杨绛把他们仨一同生活的岁月,编织于梦中,记录于那条悠长的古驿道上。
1997年—1998年的岁月,对于杨绛是怎样一种"凄凄惨惨切切”是旁人无法读懂的,女儿和老伴相继去世,独留一人于世,不厌其烦的回忆着他们共同的时光,与其说,“我们仨”是杨绛、钱钟书和钱瑗三个人,不如说是他们的情感。“我们仨”是一段回忆,是一个整体,是家的集合。
文人的痛苦往往比幸福更为浪漫,他们把痛苦化为诗歌,化为文字,朦朦胧胧,如文中的描写手法,人生就好比那条看不分明,迷迷茫茫的前途,被称为“古驿道”的前途,老伴钱钟书的生命则似驿道旁水中的船,流向不知的地方,她可做的只有在古驿道上行走,去追随,一年又一年,相伴着的柳树从绿叶成荫到枝寒萧瑟。如此往复,直到有一天船在不经意间漂走,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进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这是杨绛写钱钟书去世前两年的手法。而女儿钱瑗的回忆就更是迷幻,她把钱瑗从患病到去世的所有过程编成了梦,通过梦的视角、播放、记叙。
在古驿道上失散,离别,如文中描写:“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而文中一段对爱国的理解:“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爱国的我,被文字中所迸发的力量震撼,那种出自灵魂的震撼,这就是真正的爱国。
人间没有永远,钱氏夫妇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了。只是他们让很多人羡慕,一生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可遥想?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篇3
终于读完了本月的第二本书《我们仨》,这本书可能并不是在我固定的书单里面,只是有一天逛知乎看到有个书单推荐,索性就九块九买来读读。读完第一章,真心感叹,大师手笔,果然不凡。自己也多多少少看过一些散文,但是像这样平铺直述,却又丝丝入扣,这样的风格,真的少见。
今天看完这本书,去看了大家对这本书的书评,有一则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是呀,书很薄,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令人惊叹的修辞,就是“我们仨”的往事。读起来很平淡,读完却觉得很厚重。
关于别后重逢,书中说“我们仨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关于孩子,书中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可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关于做学问,书中说“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关于生离死别,书中说“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了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看完这些文字,看完这些烟尘往事,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千年以来大家讲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一家人没有争吵,没有困顿,相互照顾着,相互怜惜着,而后安安静静的做着各自喜欢的事业。若如此,夫复何求。就书中的“我们仨”来说,突然有一天这样的美好生活再也不在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就连书中都说“.......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篇4
放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也仿佛从自己的梦中走出来。书的逻辑再简单不过:“我们俩老了”,所以“我们失散了”,失散了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生活的经历可不简单,可谓阅尽人间沧桑,遍历生活百味。一家仨,走上人生“驿道”,欢笑与温馨,在生活的“客栈”相聚,短暂却又再一次地在驿道上失散,从此天各一方,如同一只离群的白鹤,声声凄凄。家也不复是家,只不过是客栈罢了。
人世的分分合合,却如同一个同心圆,总转不出家、爱人、女儿这个圆心。这个圆也许是个椭圆,因为生命的轨迹,不会是如此的有序。圆圈内各式人物,衬托了这个圆圈的厚实与凝重。
人生入梦,还是梦入人生,如同梦蝶,确实显透了几分生的无奈,活的艰难。“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这样的文字,多少让人觉得要这一切真要是梦又该多好。梦意味着生命还没有到这样的际遇,还有希望在醒来后。
可诗人蓝德说,“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风雨伉俪的钱先生走了,自己至亲的女儿也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回忆旧日的时光时,这不是生命的煎熬又是什么?一个人孤零零,一个人做着“老人的梦”,醒来后是无边的黑夜,冷清的“客栈”,这时,害怕的是“万里长梦”会有朝一日醒来。
生活的沉寂和孤苦,突然怎样地增添了生命的重量,对过去种种往昔的无限追忆与留恋。没有谁再陪伴在你的周围,一切的喧嚣似乎都随着亲人的离去而变得那么的寂静。没有了老伴的常年的“呼啸”,没有了女儿的“做坏事”,一切又归于清静。
也许人的一生就像一块石头激起水中的波澜,一个一个的圆就慢慢地散开,久而久之,波澜就归于平静。但“过去的事,像海市蜃楼般都结在云雾间,还未消散。现在的事,并不停留,衔接着过去,也在冉冉上腾”。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篇5
这部散文更像是是杨绛先生撰写的回忆录,记录了三位知名人士,却很平凡的一生。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部分很短只有短短一页纸,讲的是杨绛先生常做的一个梦,她经常会梦到她丈夫(钱钟书)跟她走散了,苦苦寻觅却不得法。这样的梦我也做过一两次,梦见我找不到至亲的人,见到了许多不认识或不熟识的人向我走来却唯独没有我要找的那一个,梦里我漫无目的寻找找遍了所有角落就是找不见,好不容易挣扎着醒来会发现枕头打湿一片,半天缓不过来。看完第二部分,才发现杨降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讲述三个人变为她一人的过程。但是那种悲痛的体验又是活生生的。读到第二部分我一度不能进行下去,杨绛先生描述的那种失去亲人心痛不已却又不愿相信事实的感受压的我上不来气。今年我又翻出这本书,从断开的部分继续,杨绛在送走了女儿阿圆时内脏受了伤,之后又送走了丈夫钱钟书,她的整个心都不在了。
她悲痛欲绝,祈求变成一颗石头,一颗“旺夫石”,哀莫大于心死。在两年之内失去了唯一的女儿、相濡以沫的丈夫,镇定的文字下是记录了多少分的绝望、多少度悲痛,也许我没有完全感受,但是也已经很疼了。第三部分我读的很快,里面大多是一家三口温馨场面,从二人出国留学变为三口之家,从星海小姐出生到工作嫁作人妇。
一家人状况不断,却都能以最平和的方式解决,其乐融融。而钱老先生面对夫人就像一个笨手笨脚的孩子在外面犯了错来找自己的母亲寻求帮助,时不时打翻墨水、砸坏台灯、弄坏门轴,甚至颧骨上长的疔,都坚信夫人“不要紧,她会修(治),两人达成默契,生活琐碎迎刃而解,读来很有意思。
读完之后,我体会到找到对的人固然重要,但是有一颗乐观坚定面对生活的心更加重要,学会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有所坚持,同时珍惜亲人朋友的每次相聚,认真过好我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