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周记600字初一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7篇
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节并不像儿童节,春节那样热闹非凡,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清明周记600字初一,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正是清明节,我们全家在蒙蒙细雨中去祭奠去世已经三年的太公。
太公安葬在城北的一座公墓——安贤园,离我家大概有20多公里。我坐在飞驰的汽车上,脑海里闪现着太公慈祥的面容。太公去世前,我常常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望他,太公每次都好开心,总是不断地问我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生怕我饿着。当然,有时候也会询问我学习情况,然后语重心长地和我说:要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有出息!我总是使劲点头,太公就会很满足地笑了。正想着,车子已经拐进安贤园——一座比公园还漂亮的陵园。我们来得很早,陵园里人还不多,每个人都是一脸的肃穆和哀伤,是啊,在这里,谁能开心得起来呢?
太公的墓地在一座朝南的半山腰上,爸爸说这个位置风水很好。我们手提祭品,拾级而上,心情沉重,步伐也就沉重起来。太公墓地的两棵松柏已经长得有我两个人高,翠翠绿绿的,就像给太公撑着两把伞,即可挡风又能遮雨。想必太公住在这里会很满意吧!爸爸把墓地周围的杂草拔除干净,把墓碑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花篮和供品一件件摆放在太公的墓前。爷爷又给太公倒了杯酒,再把酒洒在墓前。原来太公生前最爱喝酒,所以我们来看他时一定要把酒给他带来,否则太公会怪我们的。最后我们按辈分大小依次给太公鞠躬,这就算是我们这些晚辈来看望过太公他老人家了。山风吹来,一阵悲凉,姑姑都掉下了眼泪。
离开时,我还在想,如果太公还健在,我一定多去看看他老人家,一定听他的话好好学习,让他开心。走着走着,我不禁回望太公的墓地,太公,你一个人在这里会寂寞吗?没人陪你说话会不会很冷清?转回头,我的眼角也湿润了。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3)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去鬼,而称之为"鬼怖木"……
这只是清明节习俗的一部分,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清明节习俗的资料!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4)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早晨,我就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随着祭奠的人潮来到了镇雄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一进大门,就看见高耸入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陵园当中,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大家拖着沉甸甸的步伐顺着石阶上去,只见一排排烈士墓碑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安静地睡着。
我的心不由得一下子沉重起来。是这些烈士们打下了今天这美丽的江山,是这些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恭恭敬敬地给他们献上了鲜花,一边瞻仰墓碑,观看碑文,一边听爸爸为我讲述着他们的动人故事。同时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他们保家卫国的壮举:在那阴霾满天、白色恐怖的时代(清明节祭英烈作文),在那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在那枪林弹雨、鲜血淋淋的战场上,来自五湖四海转战南北的先烈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与幸福,为了解放全中国,来到了镇雄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时,虽然太阳已挂在天边,但我的心就像冰封一样。烈士们献出了鲜活的生命,就是为了我们的今天,难道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如果烈士们泉下有知,看见我们没努力读书浪费光阴的话,他们的心一定会痛的!他们会不安的!
安息吧!英雄们!你们平凡而动人的事迹将成无字的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你们的英雄浩气将永世长存,并激励我们勤奋学习;你们的精神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我的心里情不自禁地萌发了一种理想和信念,并将伴随我去行动,永远成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此时,我感觉无数的丰碑很高大,并将永垂不朽!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6)
今天是清明,妈妈说这一天是六十年来唯一不能祭祀的日子,而天气又是如此的晴朗,总不能窝在家里吧,商量后决定还是去后山西坞田的龙王庙拜拜,妈说那里地处偏僻平常少有人会去上香,而且山上宝贝多收获也会多,于是便准备了香烛和饮料爬山了。
一路上鸟语花香,春天的山野是走不厌也走不累的,满眼的生机满腔的芬芳,荡涤着污浊的心、污浊的身,世界刹那间变得澄净清亮,俗世的纷扰随着踏春的脚步渐行渐远。
来到龙王庙,妈妈忙着点香烛烧经,我们则仔细打量这座小庙,就一间泥土夯成的小屋,几幅幔帐下供奉着龙王、龙王夫人、山王、山王夫人、土地公、土地婆还有五谷神和财神八个神仙,墙上除了用毛笔写着助款助工的清单外无其他装饰,神龛前一个蜡烛架和一张桌子,真是再简陋不过了,屋顶的黑瓦片也有些稀疏了,雨天漏下的水痕更凸显出此庙的凄凉,唉看来做神仙也有贫富差距啊,他们也会为着能到大庙好庙轮值而做些龌龊的事吗?只有神仙自己知道了。
拜完神,我们继续往大山深处出发,一会儿便来到一片很空旷的地方,这里满是黄茅草,数股山泉在这里汇聚成一条小溪流,水岸地势很平坦也很开阔,我突然好想在这里买块地盖间木屋,山很翠很美水也很清很净,要是生活在这里,日子一定会非常舒适安逸,晨起看白云飘荡山花芬芳,听鸟雀叽喳松竹欢歌,种种地爬爬山流一身舒畅的汗,夜来闻着草木幽香、伴着山泉叮咚入眠,那将是怎样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生活啊!
因为不忍很快离去,所以便借故坐到小溪流的石桥上歇息,暖暖的阳光潺潺的流水,风过处,茅草欢快的舞动着婀娜的身姿,烂漫的山花送来阵阵清香,小鸟们也开心的在空中盘旋歌唱。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心是何等纯净透亮,过往的一切愁绪似乎都不复存在,是啊,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难道还会有什么放不下解不开的结吗?卸下重重负累,仇也罢恨也罢,怨也好忧也好,都随风飘散开,消失在满山满野的春天里。
清明周记600字初一(精选篇7)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每逢清明,凭吊先人,传送思念,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
清明时节,祭奠先祖是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文化。清明除了上香祭祖,一家人也可以和朋友结伴踏青,领略自然风光,采撷趣闻逸事。此外,我们还可以到陵园凭吊先烈,追思他们的业绩,珍惜今天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清明过后环境污染了,清洁工的强度增大了,留给人们的是另一种伤痛。以往一到清明节就会看到许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铺满了垃圾,塑料瓶、鲜花包装纸、废纸,甚至还有焚烧“冥币”留下的黑灰堆。风一吹,黑灰满处飞。扫墓者随意丢的垃圾,不但影响环境还增加了火灾隐患。清明节前后天气干燥,又是森林火灾高发的时节,所以更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钟。作为我们中学生,清明节放假一天,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更应该倡导文明行为,更应该是有一种文明心态。
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人际纽带。追思亲人,我们更应注重精神上的纪念。想一想他们的为人品行,表一表他们的在世功劳,说一说他们的哺育之恩,从而不忘记先人的艰苦创业,珍惜家庭的和美。 寄思故去的亲人,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用来教育后人,倡导一种感恩的美德。工作在外的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说些暖心的话。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帮爸妈干些活儿,节日里多陪陪家人,学会感恩和报答。
朗日皎月共气象,松柏河山寄思念。本周五,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了,如何使这一传统民俗过得更文明,让我们大家从自我做起,使这个清明节更有意义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