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5篇)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端午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快乐,我们每个人要将这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下去。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精选篇1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每年的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到乡下去和爷爷奶奶过端午节,到了乡下那里的天蓝蓝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艺。
首先她把粽叶放到热水里浸泡,再准备好糯米、红豆、枣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块用酱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几张粽叶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张粽叶包一下,用线扎好,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一瞬间,奶奶手脚很麻利,三五下就把一篮子粽子弄好了。然后,再把它们放到锅里煮熟。
这时,我就专门盯着锅,没多长时间,从锅里飘出一阵阵清香,这股袅袅升起的热气浓香扑鼻,啊!我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打开锅,拿了一个来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烫到嘴了,爷爷看着我这样着急的吃着粽子,笑着说不要着急慢点吃,可是,我怎么不着急呢?那么好吃的粽子。看来我的馋嘴还没变呢?
记得有一次,也是端午节。奶奶照样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赛吃粽子,那粽子滚烫滚烫的根本没法吃,但为了好吃的粽子,为了赢,我豁出去了,马上大口的吃。
啊!我的嘴快成两根烤焦的火腿长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闲的唱起歌来了,这下可把我气坏了,我看了看篮子里的粽子只有一个了,我拿着最后一个粽子慢慢的吃,这时弟弟看看装粽子的篮子,啊!粽子已经吃完了,哈哈!胜负已定。
这真是一次快乐的端午节啊!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精选篇2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精选篇3
5月5,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说的是端午节,今天就是端午节,我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等。我看着外婆把糯米放进水里泡了十分钟左右,糯米全湿了,有点胀,然后滤干水;粽叶一片一片洗干净,用开水烫好,烫过的粽叶变得更软,而且有清香飘出来;绳子也要剪成长短合适的一段备用。
外婆首先拿着两片粽叶,一折,做成一个圆锥型的“斗”,用左手固定好,再把糯米放进“斗”里,注意不要装太满,右手把粽叶的尾巴往前拉,紧紧的盖在“斗”上,并用手指把盖的边缘压下去,弄平整以后把过长的粽叶折向右侧,用绳子绑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是第一次包粽子,看着外婆流畅的动作,我觉得应该不会太难,说不定我能包得比外婆的漂亮呢。我闭上眼睛回忆了一遍外婆的动作,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做“斗”,装米,盖盖子,可是我的盖子总是盖不紧,边也压不结实,反复练习后,总算弄得差不多的时候赶紧用绳子绑起来,我的第一个粽子包好了!我拿过去跟外婆包的粽子比一比,外婆包的粽子很精神,我包的粽子就像一个“怂包”。不过外婆说虽然我包的不是很漂亮,但是第一次包能包成这样就很不错了。我开心的拿着自己包的粽子闻了闻,发现味道特别清新。
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用灰水煮。灰水是木柴燃烧后的灰,加水,再过滤后的水。粽子起锅了,我立刻冲上去拿起一个我自己包的粽子就咬,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我自己包的就是比我外婆包的粽子好吃。
我喜欢今年的粽子,喜欢今年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精选篇4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告诉你吧,这是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大家可别忘了吃粽子哦!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相传在春秋时期,屈原向楚怀王提了很多富国强兵的建议,他的这些建议损坏了贵族的利益,后来这些贵族在楚怀王面前说了许多屈原的坏话,于是,楚怀王就把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汨罗江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放弃自己的祖国,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然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让屈原尸体不受伤害,纷纷向江里投下食物,端午节就这样流传至今。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有包粽子、挂艾草、划龙舟、斗草等。
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包粽子。妈妈先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材料,有芦苇叶,有各种口味的馅料,还有香喷喷的糯米。妈妈先把芦苇叶放到锅里去煮,说这样既能除虫,又能让芦苇叶变得松软。煮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妈妈把芦苇叶拿了出来,我用手轻轻掰了一下,果然变得好软。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煮好的芦苇叶裹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到“漏斗”里,用手轻轻地按一按,接着把馅料塞到糯米里,最后用芦苇叶把糯米盖住,用细线在粽子周边绕一圈,这样,美味的粽子就完成了。粽子又大又肥,像佛爷一样。最让人兴奋的是吃粽子,剥开粽叶,露出了油亮的糯米。咬一口又糯又香,让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赛龙舟、挂艾草、斗草、包粽子……在这些传统节日里,都包含着小小的幸福。
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日记精选篇5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眨眼间又到了肉香飘粽的时节了,我也不禁诗兴大发。
“来来来,你也别闲着,帮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准备好。”妈妈今天似乎特别高兴,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几个分贝,却也带着无法描摹的轻快。“好嘞!”这正应了我的心意,其实豆沙、红枣、竹叶、糯米这些材料早就提前准备齐全,只要摆放好就行,可我还硬是“忙“了十几分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出心中的迫切。
包粽子,这个技术活自然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妈妈,我和爸爸则在一旁“打杂”。妈妈先取两片竹叶煮上十分钟左右,紧接着,折叠、翻转、合拢,几个难以把握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妈妈的手似在花园中盘旋翻飞的两只蝴蝶,这会才有了稍稍的喘息。妈妈向呈圆筒状的竹叶中放进了一些糯米。“加什么?”妈妈向我递来一个询问的眼神。“哦呵呵——”我有点儿小激动,“加上……哦对,红枣!再加点儿花生……哦不!还是绿豆吧……”这么说着,我一面暗暗观察妈妈的脸色,今天妈妈不只是受什么感染,变得格外有耐心,等我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妈妈把配料一一加上,第一个粽子就此完工!接下来,又是一阵眼花缭乱……
“好了没?”等我第101次询问时,总算看到了一个久违的点头。我小心翼翼地从锅里端出粽子,解开缠在粽子上的细绳,白色的热气扑面而来,红枣、绿豆,这些花花绿绿不算华丽的点缀,也让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浓香夹杂着枣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叶的清香萦绕鼻尖,我拼命地往嘴里塞。“小花猫。”一向严肃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我吐了吐舌头,目光却定格在电视荧幕上无法离开。划龙舟哎!我的心一下子被勾了去。只见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鼓声短促为节拍,擂鼓打锣的,坐在船只的中间,为水手调理下浆节拍。偶尔,镜头切换为围观的群众,他们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河,这样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不禁浮想联翩:粽子带着一缕淡淡的思念,随着汨罗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烂上百年的身朽。然后,慢慢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