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优秀1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2
我盼望的春节一步一步向我走来,街上的小吃,总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节很特别,它和其他地区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入四川的春节。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闻到浓浓的辣椒味,街头巷尾的小吃个个都是火红的,麻辣的,代表着四川独有的味道!巷尾老爷爷家的麻辣兔头可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小吃,听妈妈说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爷爷的叫卖声吸引了许多外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吃完还不忘打包带走,回去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四川的火锅是风靡世界的美食,同时也馋住了某些人的嘴巴,无论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劳热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欢围坐在火锅旁,哪怕汗流浃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一阵阵笑声若隐若现。锅中沸腾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滚,如同跳舞一般,让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从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边,张大爷悠闲地吹着口哨,空气中弥漫着火锅的香气,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卖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爱,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买上几个!那些有名的店铺门口总是悬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再配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还有的门上贴着财神爷和山水画,那些倒贴着大大地“福”字,处处都体现着“年”的味道。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联想起家乡的无比美好,虽然时代变化很快,可是家乡的热闹和思念却永存下来,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它的年味总能令我念念不忘!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3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节这天,人们踏青、扫墓,吃清明节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色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色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色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传统美食。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4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5
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就先说说家乡的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要守岁,所以通常不睡觉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看看逛逛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有的放炮竹,有的在逛集市,还有的在看花灯,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给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的公平!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包一个大红包!这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买点文具什么的,但大多是交给父母保管,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热闹极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就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灯火通明。
十五过后之后,学校就要开学了,人们就又各忙各的去了。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6
当火车飞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诉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痛苦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开始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慢慢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别惬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开始暖和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不时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机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7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8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元市。家乡人最看重的节日是春节,俗称“过年”,还有“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说法。家乡人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等到元宵节过了,才算过完了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祭灶的日子。据说这天灶王爷要回天宫,人们都希望他能上天给玉帝说些好话,便在这一天为灶王爷摆上,并且上香,烧麦。过完小年就要准备大年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为过年的吃的,喝的,用的做准备。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一般人家都要蒸白面馒头,炸油饼,果子,炖鸡,鸭,羊肉,备好下酒菜。到了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年画,挂灯笼,屋里屋外一下子就有了节日的气氛。晚上,全家人都要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晚会。在我们这里,吃饭或敬酒前,晚辈要给长辈磕头作揖,表示祝福。午夜十二点钟,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小孩子就坐不住了,那自然要放烟花爆竹!轻轻划然一根火柴,“嗖——”天空上开满了七色花。似乎在向人们高呼:“过年了,过年了!”
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光景截然不同,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孩子们拜年,自然少不了压岁钱。可是,压岁钱不是白给的,要磕头,捣蒜,孩子们去拜年,一样也要一些糖,瓜子,花生什么的。这才是重点呢!
元宵节是广元人过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春节年年要过,对联年年要贴,鞭炮年年要放,秧歌呢,年年也要扭。在乡下,社火办的是红红火火,这儿是耍狮子的,那儿是舞龙的,最绝的当然是高台表演了。瞧!孙悟空扛着芭蕉扇,铁扇公主双手持剑立于扇上,许仙站在白娘子的剑上,夜晚,全城成了灯的海洋,有属相灯,宫灯,走马灯,还有印有动漫人物的卡通灯。这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过完元宵节,全城冷清了许多,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如今,“年”早已离人远去,可是过年时的热闹,和家团圆的场景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真希望快一点再过一次年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9
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在家里吃着团圆饭,有的人在忙着门上贴对联,有的人趴在窗户上正贴着窗花……而我最期盼的就是放烟花。
我在外婆家过年,等去了外婆家,和那边哥哥一碰头,便急着去了外边买了一点点的烟花,出去放。
等到天一黑,烟花便一簇接着一簇地从地方飞到天上去了。烟花在天空中非常灿烂,天空也被映得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其实在春节这一天放烟花,还有一种开门炮仗的说法。说是每一户人,到了过春节这一日,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许个在新的一年里以旧换新,过得更好的心愿。
放完烟花后,我们就来到了外婆家里,坐等着吃年夜饭了,每年的除夕夜里,家里面的桌子上总会少不了摆上猪肉、鱼肉、鸡鸭等等,所有好吃的,这一日都放在了桌子的中间。
映着窗外的次第盛开的烟花,吃着桌上美味丰富的吃食,就这样,一年的春节便这么过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百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里一片匆忙的恐慌的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响。这时婆婆家的门开了,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贴对联。燃放炮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