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
推荐文章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8篇
我们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拉齐尼巴依卡是时代的楷模,他的事迹让我们十分动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1
2021年1月4日,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烈士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在喀什大学学习期间,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献身,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人,1979年4月出生,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曾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武警边防大队机动中队战士,受到过____接见,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第六届全国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感动喀什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把守边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矢志不渝传承爱国戍边精神。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勘地形、熟悉“死亡之谷”地理位置,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护边员。2004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戍边“接力棒”,骑着牦牛带领边防官兵常年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他性格坚毅刚强、甘于奉献,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回,自己曾因搭救边防官兵而冻得不省人事,家中的牦牛10头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却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以家国情怀践行“缺氧不缺精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一大批牧民自觉投身守边护边行动中,形成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戍边钢铁长城。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胸怀全局,始终把党的事业和各族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解救落入冰窟儿童的紧急关头,冲锋在前,面对生死毫无畏惧,用生命的最后光辉托举起另一个幼小生命的新生与希望。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牢记____的嘱托,以战士的品格舍身忘死,把生命和热血都献给了守边护边事业、献给了各族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奉献之歌。
我们要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做____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用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全的思想品格;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业的理想追求;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图国忘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积极投身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用激情和汗水书写亮丽青春、创造辉煌业绩的实干精神。
当前全地区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__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地委扩大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踏上新征程。广大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要牢记___关于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退役不褪色、奉献新时代,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2
在北京刺骨的严寒中,我收到了我曾经的采访对象牺牲的噩耗。
正在新疆喀什大学接受培训的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跌入校园人工湖冰窟的一个孩子,英勇牺牲。
这位曾获得过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道德模范、优秀护边员等殊荣,《中国民族报》曾多次跟踪报道过的英雄,就这样和我们永远分别了!
一页,一页,又一页,深深的悲痛中,我翻阅这些年来采访拉齐尼的笔记,特别是2018年10月间,到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采访他和家人的文字,许多情景浮现在眼前。
一
我的爷爷和边防官兵一道,建造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第一座边境界碑,这是我最自豪的事。
——拉齐尼
“我年轻的时候,长年累月在外巡逻,顾不上家里,拉齐尼主要由他的妈妈带大。所以,他的性格不像我。”拉齐尼父亲的一番话逗乐了大家,也使那次采访变得轻松愉快。
在拉齐尼的院子里,有一间存放着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照片和荣誉证书的陈列室,面积不大,还展示有当地牧民早年巡边用过的望远镜、水壶、马鞍等。
墙上的一个木制相框里,镶嵌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一名战士正在和一个头戴黑色帽子的年轻人交谈。拉齐尼告诉我,戴黑色帽子的人便是他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组建不久,即将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却犯了难。此行,他们要到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巡逻,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大约需要3个月。如果没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当地牧民做向导,连队官兵将寸步难行。
红其拉甫边防连所在地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风力常年有七八级,天气变化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雨雪交加。因地势险要,通常只能靠“高原之舟”牦牛作为巡逻的交通工具。
就在这时,拉齐尼的爷爷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此后23年,他的爷爷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
拉齐尼一家三代义务为国戍边的历史由此拉开。
拉齐尼曾对我说:“我的爷爷和边防官兵一道,建造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第一座边境界碑,这是我最自豪的事。”
1972年,年迈的爷爷走不动了,拉齐尼的父亲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年。
二
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守边护边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拉齐尼
拉齐尼说,在他小时候,曾一度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家里的活儿基本都是母亲在操持。
在长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拉齐尼逐渐懂得了“有国才有家”的道理,牧民们能有今天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也意识到作为边民,为边防官兵做巡逻向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共产党员的父亲,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拉齐尼说,他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巡逻,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的技巧。
“边防官兵日夜巡逻,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牧民,给他们带路理所应当。”2004年的一天,父亲对拉齐尼说,“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做的事继续下去,为祖国的边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彼时,拉齐尼刚从部队退伍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看着父亲坚毅的眼神,拉齐尼决定将父辈爱国守边的精神传承下去,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近20年的巡边路上,危险无处不在。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拉齐尼深深的足迹。
有一年冬天,拉齐尼带领连队官兵深入吾甫浪沟巡逻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战士皮涛不小心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一个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坍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喊道:“大家都不要动!”随后,他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花了2个小时把皮涛拉了上来。而拉齐尼因严重冻伤,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活下来。
“为国戍边,我们义不容辞。”拉齐尼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守边护边是我应该做的事情。等我干不动了,就把这项工作传给我的儿子,我们要在护边路上世世代代走下去。”
三
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家和牛羊。
——拉齐尼
在塔县采访的第二天,我跟随拉齐尼乘车前往红其拉甫边防口岸,实地感受牧民巡边。
汽车在水泥路上平稳地行使着,沿途不时可以看到放牧的牧民。在车里,拉齐尼谈及,在爷爷和父亲巡逻的那个年代,去口岸一趟要耗费十天半个月时间,远不及现在方便。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兴边惠民政策,彻底改变了“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传统巡边方式,“守边受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拉齐尼说,以前护边员每月只能拿300元的补贴,现在每人每月的补助有2000多元。此外,巡逻线上还建造了执勤房,为护边员配备了专业的卫星电话、望远镜、摩托车等装备,护边员不再风餐露宿,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红其拉甫前哨站。这是拉齐尼和父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看到拉齐尼来了,执勤的官兵纷纷打招呼问好。从言谈举止间看出,拉齐尼与他们建立了战友般的深情。
10月,正是内地的金秋时节,但红其拉甫周边的山头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不时可以看到牧民成队制的巡逻。只见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渐行渐远。这便是拉齐尼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拉齐尼一家三代走过无数遍的地方。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家和牛羊。”那时,拉齐尼对我说,爷爷和父亲走过的每一条路,他都走过。他将沿着父辈的足迹继续走下去,争取再走40年!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拉齐尼的话言犹在耳,如今,他却在冰冷的湖水里用双手托举起另一个生命后,永远地离开了!
四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拉齐尼
拉齐尼成长在一个有着红色血统的家庭,自祖父毛遂自荐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起,爱国护国、戍卫边疆的情怀,就始终流淌在这户普通的塔吉克族牧民家中。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拉齐尼的父亲说,儿子是听着他讲爷爷为国守边的故事长大的。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家国情怀就在这个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
1998年“八一”前夕,当地领导到拉齐尼家慰问他的父亲时,曾问他父亲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拉齐尼父亲的回答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第二年,满头白发的父亲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与父亲一样,拉齐尼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党徽戴在胸前,时刻提醒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为民初心。
“巡逻路上,经常要穿越刺骨的冰河。每次拉齐尼都要自己先过去试一试,这个水深不深、水流急不急。在他确认安全之后,才组织战士一个个过去。”红其拉甫边防连班长周林平说。
“拉齐尼准备物资的过程非常细,工作认真负责,每次巡逻都为我们做向导,十几年如一日,非常敬业。”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说。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拉齐尼更加忙碌了。“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成熟的议案?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提高知识水平,3个月前,拉齐尼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重点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如果不是这次意外,培训结束后,拉齐尼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奔走在深山雪谷中,保家卫国。
然而,这一切在1月4日的那个中午戛然而止。
当时,拉齐尼和同学正前往食堂打饭,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救孩子”。循声而去,只见湖面破碎的冰窟中有个身影在挣扎。
刹那间,拉齐尼第一个冲上冰面。“咔嚓”,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不慎跌入刺骨的水中,他拼尽全力用双手把孩子托出水面。
大约十分钟后,孩子成功获救,而拉齐尼却再也没有上来。
大爱无言情自深。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入党时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以忠诚践初心,以生命赴使命。英雄的拉齐尼,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将永远被人民铭记!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3
我很抱歉自己的自私,再次触痛了一个女人刚刚结痂的伤口。
拉齐尼的爱人阿米娜·阿力甫夏,不像一个41岁的人,她穿着塔吉克族服装,披着雪一样的白纱,原本就瘦,视频里憔悴得像刚刚大病过一场。
我与她的交流,只有两个字,你好。
她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她就那样茫然地看着手机屏幕,不说一个字。
在遥远的帕米尔,英武的拉齐尼和美丽的阿米娜从小青梅竹马,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放羊,23岁那年,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以一个男人的担当,开始营造这个家,将院子整理得漂漂亮亮,将房子修缮得有模有样。他们还互相承诺,一辈子也不离开彼此。
阿米娜的生命里似乎缺少了重要的东西,像空气一样,让她窒息得难以呼吸。
1月5日,气温零下21摄氏度,提孜那甫村一共有村民1645人,绝大多数都来到她家里,为拉齐尼送葬。她家的院子站满了,院子外面的路上也站满了。
蓝天、白云、雪山、牦牛……在这片高原净土之上,拉齐尼纯洁而来,高尚而归。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盖住了棺椁。阿米娜趴在棺椁上,舍不得拉齐尼走远。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也来了,临行前,他们将拉齐尼护边时用的水壶带走,打算放到陵园里供人们瞻仰。这时候,拉齐尼养的一条叫“种”的狗,挣脱绳索,拼命扑向那个水壶。
众人将水壶抢过来,放到后备厢里,“种”趴在路的正中间,不允许汽车开走。阿米娜仍然不说话,她将“种”牵起来,呆呆地目送着汽车走远。
看着她眼角闪过的泪花,我不知道阿米娜是否原谅了丈夫的无情离别。
拉齐尼无情离别的岂止是家庭和亲人。
一同救起落水儿童的木沙江·努尔墩,也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提起拉齐尼,这位39岁的新疆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眼圈立即红了:“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等全国__的时候,到北京穿。”
木沙江告诉我,拉齐尼是一个好学生、好代表,学校教室的卫生,几乎都让他包了,大家什么时候到,那里都是干干净净的。“课余时间,我俩经常在一起切磋,他总说,‘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成熟的议案?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次,我们就是为提高知识水平,在喀什大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喀什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高翊已经两次跑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视频里,严重缺氧使他的呼吸声音格外大。
2015年2月11日,拉齐尼荣幸地参加了全国军民座谈会,受到_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__握手的那一刻,我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高翊和拉齐尼在一个拉面馆吃饭时,拉齐尼将一张照片掏出来给他看。也就是在这次接见中,他向__汇报了一家三代爱国巡边的故事,得到__的赞扬。从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起,为人质朴的拉齐尼,将这个身份像生命一样珍视。
高翊说:“有一次,大山里多了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拉齐尼积极向县委建议,矿场全部停产,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拉齐尼和牧民们,又快乐地扬起了羊鞭。”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阿力甫·本沙将一叠整整齐齐的材料发给我:“拉齐尼的心,始终和牧民在一起,他除了护边,就是一家一户地拜访牧民,把他们的心声带上全国__。这是拉齐尼的提案,离__还有三个月,拉齐尼已经将提案写好,准备带到北京。”我翻看着那个材料,眼前也模糊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关注着祖国的边防线,关注着边境的建设和稳固,关注着牧民的富裕和幸福!
如今,护边员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月补贴2600元,巡逻线上建起执勤房,为护边员配备了专业的卫星电话、望远镜等装备,护边员不再风餐露宿。有的牧民一家有两名护边员,这个稳定收入也帮助家庭脱贫。更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全县护边员都享受到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边疆人们,开始大步迈向幸福明天。
无疑,这里有拉齐尼的心血,有拉齐尼的贡献,有拉齐尼的夙愿。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4
翻开拉齐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封面图是儿子拉丁·拉齐尼的照片。
令人痛心的是,小拉丁再也见不到他的父亲了。
1月4日中午,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的冰湖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年仅41岁。
他的朋友圈永远停在了2020年12月11日。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对祖国安危怀着一颗雄鹰般警惕的心,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这是拉齐尼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在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条动态。
翻开拉齐尼4年来的朋友圈,“为国巡边”串起了他的生活主线,也串起了他对祖国、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守一个村,更守一个国
2020年11月14日,他转发了学习强国的纪录片“《和祖国在一起》丨尽锐出战(8)”,讲述的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护边员其拉克·买买热依木和同事们在艰苦环境中守边的故事,“在边境线上巡逻,守着一个村,更守着一个国。”“没有边境,就没有国家!”……纪录片中其拉克的话语,或许也是拉齐尼的心声。
“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爷爷和父亲走过的每条路我都走过,而且我会一直走下去。”拉齐尼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而他朋友圈里的足迹,也一直在护边的路上。
2017年4月10日,他开通朋友圈发布的第一条内容,就是他和同事在巡边路上的一组图片。此后记录日常巡边生活是他朋友圈的常态。2017年5月8日他发布了一个短视频,内容是在徒步巡边的路上,风尘仆仆的同事正在喝河水吃干馕。同年7月20日他发布的一组图片中,他带着护边员在尘土飞扬的山坡上艰难前行,脚步坚定……这样的画面在他的朋友圈里有很多。
哨所、国门、界碑更是他合影中的“标配”。虽然场景、季节不同,但几乎每张照片,他的眼神都是一样的自豪和坚毅。
拉齐尼珍视巡边获得的每项荣誉。2017年4月13日,他发了4张图片,一个多层置物架上摆满了一家三代人巡边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奖牌等,以及爷爷、父亲巡边时的老照片等。虽然不少是老物件,但都被他擦的干净整洁。在他2017年5月27日发布的朋友圈里,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他身披绶带跟父亲、儿子一起在颁奖台上合影,让人感受到护国爱家的精神在家族中传承。
2018年3月2日的一张图片,也无言诉说着拉齐尼的爱国情。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到北京参加全国__,下飞机后坐车时,特意在沿途拍下了天安门,而那天,他破例发了很多与代表委员的合影。
心系乡亲,爱满家乡
对于家乡和那里的乡亲,拉齐尼的爱溢满朋友圈。
2019年3月16日,他发了一组杏花怒放的照片,杏树下他的笑容灿烂,虽然没有只言片语,但能感受到他陶醉在家乡美景中的幸福和自豪。
对于家乡旅游业的宣传拉齐尼也试图尽一份力。2019年1月16日,他转发了央视“朝闻天下”播出的新闻“探访塔吉克民居,品味民族风情”;2020年 5月18日,他转发文章“2020中国旅游日塔什库尔干分会场活动”……此外,他还时常拍摄一些家乡旅游活动、民俗风情的视频和图片发到朋友圈。
2020年4月26日塔什库尔干机场开工建设,他在当天转发了媒体发表的一篇名为“新疆第一座高原民用运输机场——塔什库尔干机场开工建设”的文章。困扰了几代高原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即将得到改善,可以想到当时拉齐尼转发这条消息时的心情。
这些信息无不反映着拉齐尼对家乡越变越好的自豪。
热爱生活,追求成长
拉齐尼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抓住机会追求成长,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他的朋友圈里也随处可见。
2017年7月30日他发了一组这样的图片,辛苦的巡边间隙,他与沿途的雪山美景合影,还蹲在地上微笑着与小花合照,让人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温柔。
他也喜欢出去走走,并且珍惜每次走出去的机会,用心感受,收获成长。
2018年9月3日他发的一组照片,在曾举行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的会议室内,拉齐尼在插满各国国旗的幕墙前留影,他身穿黑短袖衬衫、留着利落的发型,展现出与平日工作中不同的时尚气质,目光里写满在广阔天地中锻炼后的自信和骄傲。
2018年9月19到27日,他也发了不少去内地的视频和图片。参观大熊猫、博物馆、兵马俑,观看演出,并拍下沿途的鲜花、果树等。虽然没留下只言片语,但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却记录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当年11月,他再一次去内地,在参观一个博物馆时,特意拍下了一组展品,是一顶军绿色旧式军帽和一双解放鞋。画面无声流露出拉齐尼保家卫国情结,以及对革命前辈的敬仰。
拉齐尼对生活的热爱还体现在爱运动上。在他2020年3月23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一张图中,骑在马上的他英姿勃发,手捧“2020年肖贡巴哈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马球比赛第二名”的纪念奖牌。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拉齐尼走了,他用生命托举起一个生命!如果他的朋友圈人人可见,那么每一条评论一定都写满敬意。虽然他的朋友圈可能没你,但是希望他的感人事迹能传遍我们的朋友圈。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5
1月4日中午,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可能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
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
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从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
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铮铮誓言将永远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6
雄鹰远去 身后洒满阳光
白雪纷飞,诉不尽对英雄的痛惜与思念。1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大家纷纷在网上留言“英雄一路走好”“用生命守护生命”“雄鹰远去,英魂长存”……以发自肺腑的话语痛悼“帕米尔雄鹰”的逝去。
天气严寒,滴水成冰,听到落水孩子母亲焦急的呼救声,拉齐尼毫不犹豫地向冰窟奔去,这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好人本能的反应。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他用尽全身力气托举孩子,直到自己失去知觉坠向冰冷黑暗的湖底,却把生的光明留给了孩子,这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用生命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拉齐尼舍己救人的壮举并非偶然。回顾他短暂却光辉的人生历程,无论是克服艰难险阻在雪山深谷巡边;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抑或是跳进冰窟托举起落水的孩子……在他身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深沉而炽烈。也正因如此,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大爱无言,忠魂不朽。英雄的光芒不会因英雄的远去而黯淡,每当我们仰头看到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向着太阳的方向展翅翱翔时,我们会想起拉齐尼,他璀璨的精神光芒会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7
1月6日,喀什市委政法委对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的见义勇为事迹向社会予以公示,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喀什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个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1月4日,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该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儿童,失去宝贵的生命。连日来,他的感人事迹经广泛报道,令无数人为之动容。“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动化为奋进行动。”喀什市委政法委干部张生泉说。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2004年接过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守边,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两天,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都要去陈列着一家三代巡边照片的展览馆,在那里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我的儿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为他骄傲。”看着儿子巡边的照片,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善良、单纯、勇敢,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一个人,家人们会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拉齐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样,他正直真诚的品格和果敢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曾经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巡逻的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坚定地说,“我们会好好替他守护这片他挚爱且为之奋斗过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实际行动。”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基层干部观后感篇8
华电新疆公司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学习践行“雄鹰•胡杨”精神
华电新疆公司代表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我们都是您的孩子。”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慰问其家属。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逝世,年仅41岁。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___,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潜心培养第四代接班人,等到自己守不动时,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戍边,保卫国家。
拉齐尼•巴依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扎根边疆“雄鹰•胡杨”精神的代表。
多年来,华电新疆公司积极践行“雄鹰•胡杨”精神,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累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等项目发展。作为华电在南疆的唯一企业,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献光明温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业使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买买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尔肯•买买提等先进人物,他们是华电人扎根边疆、坚守“雄鹰•胡杨”精神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