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的作文:躺着沟通,才够水准
编者按:沟通是家长和孩子重要的交流方式,只有平心静气的做好沟通工作,才会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衡中放假回家,路上,巧遇两个家长分别与孩子沟通的场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深深地触动和刺痛了我,那感动和愤怒的画面在我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那是一位年轻妈妈,正蹲着与在哭啼的孩子沟通,孩子三四岁;另一个场景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笔直的站着,俯视着、斥责着孩子,孩子四五岁。
触景生情,我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开始很多时候也是被爸妈俯视 “吼教”的。
那时我也一直以为孩子就是被这样教育的。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题目叫《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我印象深刻。
说是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晚会。热闹的场面,丰盛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的礼物……
妈妈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不断地领女儿到晚会的各个地方,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但女儿几乎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是很有耐心地哄着孩子,但多次哄逗不济于事,女儿甚至坐到了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妈妈气愤地一把将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训斥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在她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们那一大堆屁股和一大堆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她忽然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不高兴,因为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身高的高度。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爸妈,我的小妹就幸运了。之后,爸妈与她的沟通便蹲了下来,平视着说话。尤其乘电梯时,更是是将小妹抱起来的,这样除了平视还有附带好处,就是少闻臭屁,小妹如是说,嘻嘻。
是啊,在很多家庭,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在教育孩子时,爸妈总是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在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家生活富裕了,可孩子的教育进步还是那么慢。
蹲下来,不只是指在生理的高度上尽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在心理上的高度平等,是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因为只有在爸妈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正是未成年的我们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
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家长教育水平提高了,可是我见过的还有更好的:
前年,我在美国游学期间,去迪士尼乐园游玩,观看游行花车环节,就在花车即将通过,忽然一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姑娘躺在了路中间。众人都以为工作人员会去劝阻,可没想到他们也在小姑娘身旁躺了下开,还边指边问:“小妹妹,你在看哪里?好玩吗……”
小姑娘咯咯地笑着,显得格外开心。工作人员也在地上躺着欢笑,观看花车的人们则站在原地鼓掌。
蹲下来拉近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赋予孩子的耐心和爱意,与孩子敞开心扉、推心置腹。那躺下呢,则更是让孩子与大人处在同一角度,更是一种尊重和关注!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