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乘凉之地

巧萍 1172分享

  编者按:一般农村都有一个乘凉说话的地方,平常活干完了,一起唠唠嗑,也是挺惬意的。

  黄巢至今没有广场舞,乘凉的习惯倒是一直都在。

  忙活一天的庄稼人,吃过晚饭,肚皮正圆,提着马扎,腰上别着蒲扇,沏上一缸子齁人的茉莉花茶,迈着八字步就来到了乘凉地。提前到的人,已点上了栗花结的驱蚊绳,没有花露水的刺鼻,它的味道竟有些庙堂之气,仿佛不在是驱蚊而是在供养他们。大家以礼相待,我不咬你,蚊先生也莫咬我,一整夜相安无事,也算礼尚往来了。

  既然叫乘凉地,必有古树护持,这棵古柳少说也有百年光景,我最喜欢给爷爷点上烟袋,看他吧唧着嘴,吐出个烟圈。此时,月色毫不内敛,当空高悬。

  很多人以为农家人乘凉大多是家长理短,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整个乘凉的过程,从相敬如宾开始到蓦然转身结束,如果不是有人咳嗽了几声,真像武林高手比试内功的场景。

  大家都是世代的街坊,议正事我们席上讲,讲道理要有个话事人站一旁,就算干架骂街那也得站到屋顶上,这一般都是女人家干的事。

  只记得有一年爷爷肺气肿犯了,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奶奶拿着根竹竿子,上面挂着爷爷的衣服,站在屋顶上,哭啊喊啊说什么“回来吧,回来吧”。后来听丽丽姐说,那是咱奶奶给爷爷叫魂呢。到现在我还想,奶奶的脚那么小,是怎么爬上了屋顶呢?

  有年夏涝,发了大山水,古柳被水拦腰冲断。没过几年,爷爷跟着去了。奶奶有嗜睡症,坐上一分钟就能睡过去,所以很少出门。后来,我进了城里读山大,就再也没有乘过凉。

  城市禁止放烟花,黄巢倒成了法外之地,这也成了木童爱回奶奶家的理由。前几日,辉哥将过年剩余的烟花装进了车里,说是下了黑给木童玩。放烟花的位置,就是当年跟着爷爷乘凉的地方。

  古柳不在,老人越来越少,只听“嘭”的一声,烟火照红了他们粗糙的脸庞。

  他们像雕塑一般,巍然不动。

  我与街坊们寒暄了几嘴,问了问陈根找工作的情况。红姐说:“咱们村出事了,一个两小口,前几日刚完了婚,今天在河北境界,出了车祸,两口子都没了。”城里看惯了各种悲伤的新闻,听说黄巢村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虽不曾相识,竟自黯然,无常之憾,谁又能幸免。

  起身,将木童手里的烟花灭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乡。

  作者:根住

  公众号:少年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60577